吳汶芳
關鍵詞:戲劇影視;藝術院校;體育風尚
體育風尚對于各大高校都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以我校體育教學項目作分析: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強身健體,促進肢體協調性;健美操武術等科目,有利于肢體柔韌性提高,甚至具有趣味性和觀賞價值。這些體育運動可以促進校園內形成良好的體育風尚,能夠活躍校園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校園生活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對于一所藝術院校而言,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會要求更高內容更加豐富;也需要充沛的生機、活力、與創造力。聯系我國目前的高考政策現狀,藝術院校學生在高中初中時代便缺乏真正有趣味的體育教育,體育課時又多被擠壓,藝術類考生在校時間較普通類考生略少,升入大學后,課業和身體素質的要求卻并不比其他高校學生低。甚至藝術院校學生更加需要較高的身體素質以滿足高飽和的創作生活和課業,藝術院校的體育教育可見尤其重要,只有院校從上到下整體的形成體育運動風氣,體育教育方能良好持續地發展。
一、電影藝術需要體育風尚知識的支撐
在藝術類大學,尤其是南藝這樣的學校,大家可能認為只有專業課比較重要,往往會忽略其它課程。比如體育課,但其實體育除了強身健體之外,還對自己的專業有著很大的幫助。學表演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可以學到類似乒乓球武術類的動作,在表演跟體育類有關的角色時就不會一無所知。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受歡迎的體育類電影,如:《摔跤吧爸爸》、《少林足球》、《弱點》、《百萬美元的寶貝》等。然而對于這些電影來說,體育項目是它們一部分的創作靈感。我個人認為創作體育類電影首先你的懂這項體育項目,而學藝術的同學平時能接觸體育的機會并不多,因此體育課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乒乓球課,可以讓同學了解乒乓球的基本內涵基本動作,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對一類體育動作產生喜好甚至熱愛情緒,接著在每天的練習中會碰到許多有意思的事情,并由此產生創作靈感,這總比每天呆坐在圖書館里看小說而產生的靈感更具有實踐性,可編寫創作的空間也更廣,但一切的首要前提是我們要了解各類體育項目的內涵和風尚。
尤其是電影導演,就拿眾所周知的張藝謀和馮小剛來說,《芳華》《影》《長城》,能把這樣的片子拍好,導演是對歷史文藝類的知識了解達到了極致。然而中國目前為止能掛在嘴邊的體育類電影真沒幾部,最火的應該就是周星馳的那部《少林足球》了,電影內容的夸張和想象都是建立在導演、編劇還有動作技術指導,對足球基礎知識充分了解之上的。眾所周知,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電影的創作也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體育類的電影也并不例外。首先是編劇要寫一個關于體育的劇本,不了解相關規則,對一些體育賽事,體育明星不了解的話,就無法編寫出令人沉迷的劇本。再者就是攝像,對體育不了解的話,就無法在拍攝時捕捉到最令人激動的鏡頭。最后就是后期剪輯,對體育賽事的不了解,就沒辦法剪出最高潮的鏡頭,也沒辦法將剪輯節奏控制得恰到好處。再往下說,是制片,對體育市場了解的話就能更好的把片子給賣出去。例如,在舉行重大體育賽事,例如世界杯和奧運會,也可以賣體育情懷,致敬某位體育明星,某項體育賽事等。
從上綜合可見,電影藝術的創作、創新、突破是需要體育風尚知識的支撐的。從藝術類大學電影專業的角度出發,最基本的就是在體育課上學習體育風尚的知識,從而讓自己的專業知識也能更上一層樓,在藝術創作上有保障和突破。
二、豐富的體育活動生活更能拓展視野
發展體育風尚,有多種顯而易觀的益處。就從戲劇影視文學論起,它是一門高創作訴求、長期投入發展的專業。本專業較為繁重,需要更加良好的體質與心理健康,以滿足日常學習的基本需求。其次,作為偏實踐性文字化的專業,課業任務繁重很少有外出運動的機會,所謂伏案寫作必是伏案時間多,本專業更需要體育活動及體育課時間調整狀態,增強體質。以上是針對本專業內學子本身而論。放眼身外,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又注重生活經驗的累積以及對生活的切實觀察。豐富的體育活動生活更能帶給本專業學子拓展視野的機會,更有益于提升自身,所謂“功夫在戲外”,重視體育風尚,正是將戲外之事帶到戲文學自身前。
豐富的體育活動可以培養藝術院校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藝術院校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塑造形體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自身良好的身體姿態與精神面貌。體育風尚對藝術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有著必要的促進作用,且更加深了藝術院校學子對美感和運動價值的理解。體育風尚不僅體現在身體的突破,更在于精神上的挑戰。從學生軍訓、校運動會一路走來,在田徑場上揮灑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同學們對體育風尚的尊重和敬畏。同學們一直在實踐著進步著,這就像對自己理想追逐的炙熱心情。忍耐、堅持不斷向上是體育精神的核心,而藝術更應該貫徹落實這樣的美德。我們更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更深層次的探索,堅持自己學藝的初心努力打好專業基礎,更大限度的實現自己創造的藝術價值,讓藝術風格走的越來越遠。現如今體育的藝術類項目越來越多,有很多體育項目融入了舞動語匯,并且還配有音樂伴奏,加強了體育項目藝術的觀賞性,其中有藝術體操、花樣游泳、花樣滑冰、健美操等都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這樣通過舞蹈語匯傳遞出來的不是機械地訓練達到的成果,而是一種情感表達,表達著運動員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情,對生命的不停挑戰中得到最大升華的激情。
三、藝術和體育的完美融合
俗話說的好:藝體不分家,藝術能夠培養人的審美能力,當藝術滲透到體育,給體育運動增添魅力和吸引力,使體育也同樣具有審美價值。而體育的美侵入藝術,也使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擁有更好的發展,促使了現代藝術的進步。文字作為藝術表現方式中的一種,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一些戲文生追求:“一追光攝影之筆,寫通天盡人文之懷”的同時,也在觀察人觀察生活觀察自己,人們在活動運動中成長和改變,體育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記對人的動態的生命活動也應更加敏感細致入微。
通過觀察和了解戲文系的學生,需要經常閱讀劇本,了解中外戲劇藝術的形成和發展歷史。一名德國戲劇家席勒曾寫下一篇經久不衰的名作《陰謀與愛情》,他還曾寫過一本叫《美育書簡》并在這本書中提出美育這一概念,而美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人更了解自己,全面發展自己的品格,藝術修養等,而體育教育也屬于其中的一部分。如今,不只是藝術院校開啟了與體育類相關的專業: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專業,使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關聯都更加緊密,而且體育院校也相繼開啟些與藝術類相關的專業和選修課,讓體育人才不僅有發達靈活的四肢,還有豐富的思想和有趣的靈魂,這是戲劇所需要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的,對戲文生來說,擁有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態和生活方式,以及平時“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的積累,才能寫出有情節有思想有態度有內容的好故事,創造出一個個可愛又有趣的靈魂。
生活就是一個大雜燴,沒有不相交的領域。不僅是藝術與體育,還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事情都有著關聯。在藝術院校,體育風尚的重要性自然不用過多強調,但是拋開藝術生的身份,在平凡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在認識到必要性的同時,積極地實踐體育鍛煉和體育精神,實現為什么到怎么做得轉換,希望作為一名寫作者,也能落實好“思”與“做”的結合,把體育風尚腳踏實地的貫徹。
參考文獻:
[1]李敏(導師:馬鴻韜).體育藝術基本理論與學科建設初探[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論文,2007.
[2]寇永俊,牛亞莉.論體育與藝術[J].蘭州大學學報,1998.
[3]閆順玲,魏曙光.體育藝術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構建[J].文學教育(下),2015.
[4]屈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與藝術教育相結合[J].考試周刊,2011.
[5]尹源.藝術體育唱響素質教育最強音[J].當代體育科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