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喜
摘要:外貿實訓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一直以來探索開發外貿實訓平臺都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本文從高職院校實訓平臺現存問題出發,探究了改革高職院校外貿實訓的對策,并分別從實訓教學軟件、實訓指導模式、實訓師資隊伍、學徒制等幾方面分析了改革的有效路徑,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外貿實訓;實訓改革
計算機、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一系列新型產業的誕生與發展,例如,電子商務的發展影響了國際貿易運營模式,外貿企業積極探索電子商務的應用策略,需要更多電商人才。可見,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改變也影響了高職院校教育培育人才的方向,為此,有必要探索新時期下高職院校外貿實訓模式新發展之路。
一、高職院校外貿實訓現存問題分析
(一)硬件比較薄弱。實訓教學要以必需的硬件建設為支撐,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是其必要前提,否則就難以保證完成相應的實訓教學任務。有些高職院校由于建校時間短、資金缺乏、教學改革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實訓基地條件差,實訓軟件不符合現實需求,設備陳舊,數量不足,利用率低的狀況。
(二)考核模式陳舊。在實訓教學的考核模式上,一些院校還沒有建立規范的實訓教學考核辦法,或沒能真正落實。對學生技能考核改革力度不夠,把以能力本位的考核貫穿于實訓教學的實施不到位。實訓教學考核不及格現象極少,學生缺少考核壓力,技能培養先天不足。
(三)實訓指導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國際貿易業務環節多,周期長,單據復雜,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必須是個案式的指導,每個學生碰到的問題都不一樣。而我們的實訓課是一個老師對五六十個學生,老師既要指導實訓又要維持實訓紀律。在這種傳統的一對多的實訓指導模式下,教師顯然不能很好的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從而影響實訓指導的效果。
(四)缺乏高素質的實訓教師隊伍。國際貿易實訓教學要將知識教育與能力教育緊密結合,實訓教師應既懂教學方法,具有扎實的教學功底,又具有豐富的國際貿易實際經驗,進行具體的外貿操作指導,具備“雙師型”素質。從整個的國際貿易業務流程的具體步驟到對學生實訓表現的測評,都十分依賴專業老師。這要求老師不僅要對書本理論知識熟透,更加需要有企業實踐工作的經驗。
二、高職院校外貿實訓模式改革路徑探究
(一)更新實訓教學軟件,開展模擬實戰演練
建議更換原有的教學軟件,可以考慮世格POCIB國際貿易從業技能綜合實訓教學平臺。該平臺不同于原有的定式教學軟件,模擬的實戰演練模式和體驗式教學模式,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課過程中,全國所有使用該平臺的學生會同時參與,每個學員都將扮演一個獨立的進出口企業,這些企業分布在全球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德國等在內的10個國家,其任務是通過相互之間的進出口業務為所在企業創造利潤,重點考察和鍛煉學生在外貿業務全過程中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改革傳統實訓指導模式,注重學生團體合作精神
針對傳統“一對多”實訓教學模式,應鼓勵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實行“小老師”制度,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在實訓過程中遇到同學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可以主動講解步驟和方法,形成互助和競爭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都體驗當“老師”的樂趣和成就感,同時也能體驗當好一名老師的不易,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提高學習積極性,最終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團體合作精神。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訓考核辦法
為使進出口實訓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加強對實訓教學質量的評價考核,對學生實訓成績和教師工作質量嚴格考核,做出客觀的評價。應該從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兩方面雙向考核,即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學生對教師進行評議。
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要求是:①實訓態度端正;②掌握實訓方法;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④具有一定分析及處理問題和研究創新能力。學生對教師的考核要求是:①教學態度好;②具有指導學生實訓的能力;③能夠執行實訓計劃;④教學效果良好;⑤實訓環境與設備管理良好。
(四)加強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
引進具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專、兼職優秀國際貿易人才;緊密聯系企業,選送教師到企業兼職或任職,使教師能及時了解企業進出口的工作實際,彌補自身不足;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聘請職業外貿經理來校任課或舉辦講座,或者對教師進行培訓等,這樣既可以優化師資隊伍整體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還可以對在校專職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同時建立學科帶頭人責任制,推進教師梯隊建設:如發揮教學帶頭人作用,老中青相結合,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創造條件并提供經費,鼓勵青年教師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獲取高等級資格從業證書等。
(五)通過學徒制培育企業所需人才
以阿里巴巴外貿實訓平臺為例,闡述通過學徒制為學生提供實訓活動的方法。具體而言,學徒制實訓一般包括平臺、人才培養、教師、考評、管理五個部分。在平臺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入學時就具有院校學生與企業儲備員工的雙重身份。學生在校期間,就在師傅(院校教師與企業教職人員)帶領下了解企業不同崗位,并逐漸在不同崗位上鍛煉、學習。另外,通過企業與阿里巴巴外貿實訓平臺進行合作,讓學生學習外貿平臺操作技能。
在人才培養方面,課程應當由院校與企業協商確定,應當將業務與教學任務相融合,立足于企業產品與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做到知識與實踐相匹配的教學。在教師方面,教師也應當進入企業,了解企業業務運營模式、了解產品市場,參與實際外貿業務,結合課堂教學經驗,分析實訓教學問題,制定科學的實訓策略。在考評方面,對學生的考評以采取“學徒”考評方法為主,但是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形式量化學生成績,從而有效激勵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有明確的認知。在管理方面,為了保障“學徒制”實訓順利進行,應當由企業與院校領導共同擔任管理者,例如,在制度設計、利益分配等方面均有發言權。由骨干教師與企業骨干教員共同負責管理企業實訓咨詢平臺,及時解決學生問題。
參考文獻:
[1]王鶯.《阿里外貿平臺應用》實訓教學體系研究[J].才智,2017(10).
[2]張馨文,李麗.基于POCIB的《進出口實務(英)》課程實驗教學改革[J].高教學刊,2017(24).
[3]周佳佳,楊末.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商業經濟,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