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龍
摘要:體能訓練是增強安保人員體質的基礎訓練,關系到安保實踐工作的成敗與否。本文通過對安保人員的體能訓練特點、原則、內容的研究,樹立正確的體能訓練理念、與專項實戰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安保人員的專業素質。
關鍵詞:安保人員;體能訓練;抗疲勞訓練
體能訓練是增強安保人員身體的基礎訓練,不僅關系到自身的運動能力和
應變能力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安保技能和安保戰術的發展,乃至關系到整個安保工作和任務的成敗。因此,安保人員只有具備強健的體能,才能適應新時期安保工作的需要,圓滿完成安全保衛任務。
一、安保人員體能訓練的特點
(一)基礎性:體能是單人戰斗力生成的基本要素,是開展所有技戰術訓練的前提,對提升技能水平、戰術素養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二)簡易性:是指動作技術的設計要簡單易學,可操作性強,訓練需要的保障條件不高,便于基層普及。
(三)實用性:是安保工作訓練的主要特征,要突出訓練的實用和實戰性,要求訓練內容實用和貼近實戰,訓練項目的設置合理。
二、安保人員體能訓練的原則
(一)實戰需要原則:是指根據安保工作的任務和對專項體能的需要,從實戰的角度出發,科學合理的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訓練手段和訓練負荷的原則,對安保人員的專項體能素質,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實戰性。
(二)系統訓練原則:是指持續性的和循序漸進地安排訓練的原則。這一原則的確立和訓練過程的階段性密切相關。一方面要求安保人員持續性和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強調訓練必須是循序漸進和全面的進行,而不是突變式的訓練。
(三)適宜負荷原則:根據人體運動機能的規律和安保工作任務的需要,制定相應量度的訓練負荷,以取得相應訓練效果的原則。肌肉在訓練中承受運動負荷的刺激,就會產生相應的恢復,提高訓練效果。訓練負荷量的安排對訓練效應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保障。
三、安保人員體能訓練的內容
根據新時期社會安保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安保工作的體能訓練應包括基礎職業體能訓練和專項職業體能訓練。
(一)基礎職業體能:是安保人員最基本的運動能力,主要包括力量、速度、柔韌、耐力、靈敏等5各方面的運動能力。是安保人員掌握專項技戰術能力的基礎,要求安保人員必須具備且達標的訓練科目。
1.俯臥撐
主要是依靠支撐自身的重量,鍛煉上肢、胸大肌、腰和腹部的肌肉。一個標準的俯臥撐,需要手臂、胸、腹和腿部的肌肉群的力量來相互配合完成,提高反應神經和肌肉功能。
2.仰臥起坐
仰臥起坐對增加身體平衡和支撐能力起著主要作用,通過訓練可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加速血液的循環,增大盆骨的堅實度,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彈性,增強核心力量,提高運動能力。
3.10米×4往返跑
主要是鍛煉人體急停、急起和快速變向的運動能力,可提高人體運動速度、靈敏、協調和身體控制方面的綜合能力,為安保人員的專項技能,躍進、臥倒、快速移動的完成提供保障。
4.3000米跑
3000米跑屬于有氧代謝的耐力項目運動,通過適當的訓練,有助于改善人體心肌的供氧能力,提高心肺的功能,增強安保人員的意志力,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專項職業體能:是指安保人員根據工作特點,為完成工作任務所需具備的職業能力和專項實戰技能,其內容包括抗肌肉疲勞訓練和抗神經性疲勞訓練,是長時間、高強度持續安保工作所必需的,切要與專項實戰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
1.抗肌肉疲勞訓練
肌肉疲勞是指肌肉在重復工作的情況下導致肌肉做功能力下降的現象。肌肉做功和肌肉抵抗疲勞的能力與人體的肌纖維類型有關,因此,在安保人員訓練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訓練負荷與工作環境,科學的進行設計訓練內容,延遲或減輕肌肉疲勞的出現,讓肌肉處于最佳的狀態。
2.抗神經性疲勞訓練
神經性疲勞是指神經系統在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工作或緊張程度過高而引起的疲勞,其產生機制與工作特征和個人情緒密切相關,因此,要注意勞逸結合,多參加團體活動,培養對從事工作的興趣,磨煉頑強意志。
四、結語
安保人員的體能訓練是安保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關系到安保實踐工作的成效。科學、合理和有效的對安保人員的專項體能訓練進行研究,樹立正確的體能訓練理念、確定合理的訓練內容和選擇正確的訓練方法與手段,提高安保人員的專業素質,更好的適應新時期安全保衛工作的需要,確保順利完成安保任務。
參考文獻:
[1]劉大慶,張莉清.運動訓練學的研究熱點與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1-8.
[2]陳小平,褚云芳,紀曉楠.競技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熱點[J].體育科學,2014(2):3-7.
[3]王智慧.運動訓練學研究進展:理論熱點與綜合向度[J].體育與科學,2014(5):4-8.
[4]趙可.國外、境外警察隊伍建設—招募、培訓、晉升[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7:32-35.
[5]陳博.警察體能訓練與測試評價[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16-18.
[6]李山,龔建芳.力量訓練分期研究進展[J].中國體育科技,2012(5):81-86.
[7]褚云芳,陳小平.對耐力訓練中“有氧”與“無氧”若干問題的重新審視[J].體育科學,2014(4):84-88.
[8]馬敏躍.對警察院校警體技能教學訓練的探討[J]浙江體育科學2010(6):56-58.
[9]袁運平.運動員體能與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9):48-51.
[10]田文學,田學禮.體能與體能訓練的系統結構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9(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