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敏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飛速發展使信息溝通越來越方便,人際交往成本變低,交往方式越來越多樣和便捷,同時也為大學生人際交往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顯得尤為迫切。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特征及其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政府、高校、企業、大學生自身等方面提出對策,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構建良好健康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人際交往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出現,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變革。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除報刊、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外的新形態。它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有線通信網、衛星等,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作為終端,為用戶提供娛樂和資訊服務的信息傳播形式。新媒體相較傳統媒體而言大大提高了傳播力和影響力。
一、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與高壓學習備戰高考的高中生活不同,大學是一個更加自由開放的平臺,大學生追求的不僅僅是嚴謹的專業知識,每個大學生都希望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實踐、總結,不斷增加自身的閱歷,為未來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礎。在此背景下,持續的學習熱情與工作態度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系。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團隊合作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個人獲取知識和信息不可或缺的途徑,它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
人際關系的狀態往往是個體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綜合體現。對于處在學習和成長階段的大學生來說,人際交往是他們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僅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個性發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徑,這也是大學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證,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在青年期,大學生情感豐富、思想活躍,具有強烈人際交往的主觀需求,他們渴望通過人際交往這一途徑獲得友誼,滿足他們的物質和精神需要。雖然大學生主觀上渴望交往,但實際情況表明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和主動性較差,在互動中表達理解、人際融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缺陷。新媒體的平等性、隱匿性和虛擬性恰恰滿足了大學生的需求。大學生使用網絡新媒體的習慣也受到這些特點的影響,他們可以利用新媒體暫時擺脫來自現實生活的心理負擔并容易沉溺網絡中。大學生利用網絡媒體獲取信息、聊天互動和自我展現,并在新媒體平臺上自由、平等地表達自我,展現自我,隱藏個人的真實身份,不需要受現實社會中身份、關系的限制,可選擇喜好的身份進行相互溝通,并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直抒已見、任意翱翔。
新媒體提供的交流平臺依托于網絡。盡管許多主流媒體平臺實行實名制,但互聯網中仍有許多平臺可以匿名登陸。因此許多人經常以匿名的方式和多重身份進行網絡交往,容易存在言行不當、缺乏真實性等情況。“虛擬性”的網絡交流逐漸占據人們日常交流方式,其方式是使用非真實身份使用文字、圖片等形式交流,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往模式。由于互聯網上的信息參差不齊,仍然存在許多虛假信息。因為大學生的社會閱歷不足,尚未成熟的獨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對新媒體中人際交往的種種非理性認知,在面對種種復雜的社會信息和問題時,容易被互聯網上的某些錯誤思想、言論影響所誤導,對其中的“網絡陷阱”防備不足,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時落入“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主體消解”中。這些因素導致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信任缺失,影響了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
三、如何引導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人際交往
(一)政府引導
完善網絡立法,加強監管力度。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新媒體的監管力度,建立網絡監管機制,完善網絡立法,加強對網絡信息管理,控制不良信息傳播。減少網絡、手機等新媒體運營中的消極道德因素,加強主流道德價值觀在媒體上的傳播,凈化媒體運營環境,增強新媒體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正向效應。
(二)各界企業配合
自覺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全面配合政府出臺的網絡政策及監管機制。不管完善新媒體產品運營制度,自覺過濾并舉報不良信息及其源頭;配合政府大力宣傳以社會主義為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信息及活動內容,端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大學生提供一個真正便利、和諧、干凈、安全的新媒體平臺。
(三)學校對大學生的引導
1.建立新媒體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新媒體知識的教育。高校應該通過組織新媒體知識講座和開設相關選修課來推廣新媒體知識的素質教育。利用新媒體在互聯網平臺建立校園新媒體知識宣傳網站,并在網站上開設一些新媒體相關課程。
2.安排各種有關交際禮儀的知識講座,組織各種校園活動。大學生通過參與講座和活動,可以深入了解到禮儀的相關知識,井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得到實踐,這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禮儀修養。通過組織各種豐富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少學生待在虛擬世界的時間,既能使他們免于過度依賴新媒體,又能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
3.思想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的引導。思想工作者可以利用大學生廣泛使用的新媒體構建網絡教育平臺,在進行宣傳教育的同時,還可以與大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并解決他們生活上的情感問題,進而達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四)大學生自身引導
1.理性應對新媒體。大學生應適度合理地使用新媒體,不應過分依賴,理性應對,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以便于更好地服務于我們。
2.提高自身素質。(1)在人際交往中,要誠信待人。當然,對他人的寬容和理解是必要的,這有利于實現人際交往地雙贏。(2)大學生自己應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拓展交際圈,提高人際交往的素質和能力。
所以,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飛速發展使信息溝通越來越方便,人際交往成本變低,交往方式越來越多樣和便捷,同時也為大學生人際交往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顯得尤為迫切。
參考文獻:
[1]大學生手機依賴調查報告2017.
[2]劉贏,范夢琪.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