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卿
摘要:在整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終身體育意識應該始終貫穿其中,因此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保持自覺,將終身體育意識具體化的進行教授,教師通過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學生對終身體育意識的認知,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切實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本文主要從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意義、特點以及大學生體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終身體育意識;改革;大學體育教學
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健康第一是大學體育重要的指導思想,以此來保證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為此在實際體育教學中應當切實貫徹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的教育理念,并根據實際社會狀況、以及學校的教育理念對體育教學進行針對性的改革。
一、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意義
人類終身自主鍛煉意識以及體育鍛煉指導的意識是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主體,主要是依據人體變化規律、身體自我調節規律來適應人體在現代發展下的突發狀況。自古以來人體自然的活動規律是人必須堅持長期體育鍛煉,并以此來保證身心健康[1]。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化水平不斷提高,機械化逐漸取代人力勞動體導致人體鍛煉缺失。為此體育教學體制的改革應當保證學生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以及學生適宜的鍛煉強度,讓學生具有終身體育教學意識,以此來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需要、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需要。學校教育是學生身心生長發育、性格品質養成的重要影響因素,學生可以通過體育教學中貫徹的終身體育意識有效的進行學習。
二、終身體育的內涵及特點
(一)終身體育的內涵
終身體育意識可以使人在未來的生活中,自覺堅持進行體育鍛煉,是提高全民綜合身體素質的必要前提。在終身體育意識的前提下進行專業性的體育學習,使學生在以后的日常年生活中會主動自發性的進行體育鍛煉。
(二)終身體育的特點
時間上的廣泛性、空間上的開放性時終身體育的主要特點,相較其他學科而言傳統的體育教學體制不僅僅是將體育教學作為學科必修進行學習,而是著重強調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的意識。其次是體育教育在實踐上充分展現體育鍛煉內容的多樣化,可以針對性的對不同人類群體、職業劃分、身體素質來選擇最適宜的體育項目,具有多樣化選擇的空間。最后是終身體育鍛煉的全民性,終身體育不僅僅局限于專業的體育運動員,而是可以適用于整個社會范疇的全民性體育。
三、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改革大學體育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教學內容的科學合理化
首先在大學體育教學時教師應當確定體育鍛煉對學生多產生的價值,并以此為基礎來選擇、安排科學合理化的體育教學內容。為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當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的同時有要求具有較強的鍛煉價值與趣味性,使枯燥乏味的體育鍛煉變得活潑有趣。例如可以采取多樣化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如情景模擬、游戲排練、活動競賽等方法進行實踐教學。讓學生對體育鍛煉產生強烈的情感沖擊,在思想上產生強烈共鳴,在學習上提高學習效果,在促進教學效率的同時潛意識里進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二)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確立新的意識目標
根據新課標教學標準中,強調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體制。為此在體育實踐課堂中應當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理念,確立以終身體育意識為主體的教學目標。此次教學觀念打破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讓學生意識到體育教育不僅僅是大學體育教學的必修課內容還與學生畢業后的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會受在校終身體育意識的影響,使其能堅持進行體育鍛煉甚至整個生命,讓體育教育從學科層次上升到社會生活[2]。
(三)健全體育基礎設施,創建活躍的體育氛圍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健全的體育設施是體育活動的基礎,現代化高質量、高標準的體育場地、體育器材室是改革大學體育教學體制的基礎。其次課外體育鍛煉是體育教學的有效延續和補充,也可以從側面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效提高教師課堂效率。高校通過對對基礎體育設施、器材進行更新,來改革體育教學體制改革,讓教師在教材內容上有更大的施展空間,便于教材創新以及在其中貫徹終身體育教學的意識
(四)加強體育教師的師資建設
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師資水平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優秀的教師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為此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上應當先提高教師的思想水平。其次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師益友的相處模式可以有效促進教師學生之間的交流,為培育終身體育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束語
大學時期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最后時期和關鍵時期。為此學校應當通過提高師資水平、完善體育設施、建立新的教學體系來培育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巧妙利用終身體育的在時間上以及空間上的優勢,向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優勢特點深入貫徹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優勢,讓學生切身實地的感受體育鍛煉的優越性。建立以健康第一為主的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觀念,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科學合理的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
參考文獻:
[1]付鵬.淺談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 (06):274-275.
[2]王麗.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健康發展[J].學子(理論版),2017 (15):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