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流動已經不是個人發展的問題了,其與政府工作、高校發展、社會穩定等都是息息相關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現代人力資源配置的表現,于高校畢業生來講,合理有效的指導能夠提升人力資源的有效應用,可以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能夠對區域性矛盾進行有效解決。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跨區域;就業;流動;影響因素
高校擴招政策、市場對實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高校畢業學生的數量正在逐漸遞增,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多達820萬,2019年畢業生人數多達835萬。然而大量畢業生與工作崗位之間存在嚴重反差,基于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城鎮中的失業登記率高達5.3%,也依然處在連年增加的狀態,并且地區間的經濟差距也在連年增加,北上廣深依然是高校畢業生較為青睞的就業去處,基于此,文中從以下幾個層面對影響高校畢業生跨區域就業流動的因素進行探析。
一、個人因素對高校畢業生跨區域就業流動產生的影響
基于個人因素的視角來看,個人特征與人力資本會對就業流動產生直接影響,基于調查國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并對其進行分析,以此探究個人因素影響高校畢業生跨區域就業流動情況,結果表明,高校畢業生中的男生流動比例比女生高,少數民族畢業學生的流動性比漢族學生高,非獨生子女畢業生的流動性比獨生子女的流動性高,學歷層次高的學生比學歷層次低的學生流動性更高,獲得英語、計算機等級證書的影響并不明顯。高校畢業生中男生流動性高于女生,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女生存在流動惰性的因素。
很多畢業生參加工作之后會有高收入,這些學生的教育程度是關鍵性因素,同時也存在家庭因素的影響,也就是代際傳遞。而個體天生存在的天賦,也叫做社會資本。也就是說同樣的教育水平,但是社會資本豐厚的青年畢業生,其就業狀況會更加良好,社會資本豐厚的青年一般都進入到次要勞力市場當中,做的職業也會獲得比較高的收入,而社會資本貧乏的青年畢業生,一般就會流入到主要勞動力市場當中,從事的職業通常會收入偏低。所以,豐厚的社會資本為現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流動奠定了優質就業崗位的基礎。
二、經濟因素對高校畢業生跨區域就業流動產生的影響
影響高校畢業學生就業流動最大的就是經濟因素,相關調查中已經明確表明,我國當前就業市場當中學生更傾向于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等,并且這些地區屬于高校畢業學生的關鍵就業流向區域,經濟因素是出現這種情景的關鍵性影響因素,也是讓學生傾向于到北上廣深就業的直接原因。對于學生的擇校、擇業行為進行分析,其中流動的關鍵性因素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地區經濟的發展狀態和高校畢業學生的流動比例、流動距離部屬于正相關的關系。但是高校畢業學生并非是將沿海、發達城市當成是就業流動區域,這是經過理性對比之后所產生的結果。對經濟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我國中、東部地區高于西部地區(流動比例如表1所示),是因為中、東部地區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就業機遇、薪資收入等都比西部要優越很多,這也給高校畢業學生提供了就業流動的前提條件。倘若學生的家庭就處在北上廣深這些區域中,那么學生就會直接在這些區域中就業了。
三、制度內容對高校畢業生跨區域就業流動產生的影響
國內實施的戶籍制度會對畢業生就業期望收入、初次就業的決策產生直接影響,就業體制已經從最開始的包分配,轉變成為招聘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雙向選擇了,可是當前畢業生就業相關制度尚未實現同步適應。高校畢業生的跨區域就業會因為傳統文化而產生變化,就業地點的選擇會影響學生的面子。所有事物都是存在關聯的,高校畢業學生的跨區域流動也是如此。高校畢業學生會因為經濟、社會、個人等因素的互相影響,致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就業流動性。
四、應對研究
基于高校畢業學生的就業跨區域流動性會被很多因素所影響,相關人士就曾經提出,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并且對高校學生的就業流向進行疏導,積極創建就業工作相關的流動站,強化高校畢業生自身的就業能力。
當前高校畢業生比較明顯的就業趨勢就是西部流向東部,因此,西部要針對這一問題及時進行有效調整,要求高校對自身專業結構進行調整,積極加強區域性、特色性人才的培養教育工作。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區域分布當中,要積極使用市場優化配置的方式,這樣不但能夠推動大學生就業,更能夠全面提升高校畢業生們的就業滿意程度。
行政引導方面,應該積極發揮出政府與企業的共同作用,基于政府的力量,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例如,對社會保障體系方面進行有效調整,逐漸消除制度內容對高校畢業生跨區域流動情況產生的不良影響等。
教育引導方面,高校要積極開設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等相關課程,使學生能夠了解就業形式,能夠對自己的未來就業有清晰的規劃;另一方面,還要基于職業認知方面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對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合理疏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合理的就業、擇業觀念。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高校畢業生跨區域的就業流動分析情況已經從原來的宏觀層面上發展到了微觀層面上。最近幾年,伴隨國家相關政策的深度推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擇業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隨著畢業生職業認知成熟度和對人生觀、價值觀的重新確立,對一線城市的青睞程度也逐漸降低。分析影響高校畢業學生就業流動的各種因素,希望能對當前地區城市發展失衡的狀態進行引導和改善,以期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百才,徐寧.高校畢業生跨區域就業流動——以西部地區為分析主體的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8(03):148-156+160.
[2]盛玉雪,趙晶晶,蔣承我國高校畢業生跨省就業流動的空間相關性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8,16(01):159-178+192.
[3]張聰聰,徐寧.國內高校畢業生跨區域就業流動研究綜述——基于影響因素角度[J]現代商貿工業,2017(21):83-84.
作者簡介:祁紅梅(1974.11-),女,漢族,甘肅蘭州人,職稱學歷:副教授,碩研,單位: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