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美美


摘要:啦啦操競賽在全球范圍的發展和推廣,促進了啦啦操競技能力的提高,但各參賽隊伍之間的競技能力仍存在較大差異。在集體街舞啦啦操評分規則中,編排分值占較大比例,因此,為了在比賽中占據得分優勢進而獲得比賽勝利,我們在成套動作完成過程中應重視編排的部分。總結啦啦操世界強隊在集體街舞啦啦操成套動作編排上音樂的使用、難度等級的選擇及編排效果等的經驗,可以為中國啦啦操隊伍提高自身能力提供借鑒,有利于提高成套動作的編排水平。
關鍵詞:集體街舞啦啦操;成套動作;編排
一、研究對象
以集體街舞啦啦操成套動作的編排為研究對象,以2018年啦啦操世界錦標賽冠軍日本隊和中國隊的成套動作為調查對象。
二、結果與分析
(一)競賽規則中集體街舞啦啦操成套動作編排比重的分析
集體街舞啦啦操是一項節奏感強、舞蹈元素多樣、風格各異的高觀賞性高競技性的運動項目,成套動作中除街舞元素外不能混入其他舞蹈風格。因此該項目編排的音樂性、創造性、原創性,編排的效果和難度動作的選擇對成套動作內容的表達和結構層次的展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練員在初期的準備階段,為提高成套動作質量要重視集體街舞啦啦操成套動作中的編排分值,合理、高效、創新的進行動作的編排。
(二)中、日集體街舞啦啦操成套動作音樂性、創造性、原創性編排的對比分析
啦啦操是一項以音樂為伴奏的難美項群運動,因此其音樂的選擇是成套動作編排的核心。在成套動作編排過程中,教練員應根據運動員的個人特色、實際競技能力選擇適合運動員個人風格的音樂和動作難度,以便于做到運動員與音樂表達內容、情感相互融合和貫通,動作技術與表達主題思想相一致。成套動作的選擇與音樂所表達的內容相一致,不僅可以體現成套動作完成質量的高低還能反映參賽隊伍的整體競技實力。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隊的音樂在選用上主要以英文歌曲為主,歌曲風格較為接近,除開場短暫的鋼琴曲以外,沒有特別的記憶點,而且所選音樂除做變速處理以外,沒有很徹底的變化或顛覆;從比賽視頻可以看到,日本隊在音樂的選擇和處理上比中國隊要更為多元和成熟,除2首原創音樂外中間段落的《Bang Bang》還做了變速和特效化處理,音樂風格特色較為強烈。在創造性方面,中國隊在成套動作中除隊形變化外,還有2處較為有特色的記憶點,分別是彈琴和唱歌這兩個定點造型;而日本隊在成套動作中采用了在前兩屆比賽中較為有特色的大風車動作,同時整體街舞動作的編排和隊員之間的配合十分默契,動作整齊劃一,整齊度較高。在原創性方面,中國隊在音樂的選擇和處理上原創性不明顯,動作有特色的記憶點較少且缺少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元素;日本隊音樂原創性程度較高,動作編排上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原創程度較高。由此可看出,中國隊成套動作在音樂性、創造性和原創性上仍處于學習和探索的階段,而日本隊的編排已經有一個較為系統的成熟的模式,中、日兩隊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
(三)中、日集體街舞啦啦操成套動作舞臺效果和視覺效果的對比分析
集體街舞啦啦操成套中難度動作多且難度系數不一,為提高成套動作及難度動作的完成質量,成套中的難易動作應的合理分布,保持成套中難易的均衡。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動作變化的視覺沖擊力,還能增強成套動作展示的層次感;在隊形變化方面,根據編排的需要變換調度性較高,移動更加靈活的隊伍組織形式,這樣為最后的舞臺呈現增強了質感。同時,成套動作也需根據舞臺效果和視覺效果的表現來進行安排。舞臺效果包括了地面和空間的運用、同伴間的配合、隊員的托舉、隊員們在成套動作中的流動等。視覺效果主要與燈光、背景板的色彩設計、地板顏色、賽臺的高低及運動員和裁判距離等因素相關。在競賽中,參賽隊伍為了呈現較好完成質量,必須要使各編排要素之間協調配合,才可以營造出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在舞臺效果方面,中國隊成套動作在競賽區域內都有體現,場地運用程度較高;參賽隊員在完成動作過程中相互配合,托舉和配合類動作完成程度良好;同時在確保難度動作和配合動作保質量完成的前提下,動作完成的流暢度也較高。日本隊利用隊形變換和層次變化將競賽場地合理運用,不僅將難度動作、托舉配合和隊形流動和諧的同時進行,還展現了整體動作和隊員位置變化的高度流暢性,舞臺效果整體良好。從舞臺效果來看,日本隊完成質量高于中國隊。
在視覺效果方面,2018年啦啦操世界錦標賽的背景板以紅、黃、灰等組成,中國隊的競賽服是以紅、黑、綠等深色系為主,在整個舞臺上不容易出彩,容易與背景板融為一體,日本隊以白色為底,在衣服下擺和胸口等位置設計有黑色的圖案,服裝樣式簡單,但在深色背景板的襯托下,顯得更立體。從視覺效果來看,日本隊的視覺沖擊感更強一點。
(四)中、日集體街舞啦啦操成套動作難度等級的對比分析
連接有多種類型,聯合難度的組合形式也是多樣的。從表2中可以看出,兩隊在聯合難度總體數量上沒有明顯的差異。2018年世錦賽中國隊在成套動作編排中有4種組合類型,且沒有重復,在難度動作選擇上偏向于翻騰類難度動作。日本隊在成套動作編排上總共運用了4種組合類型,共計6個聯合難度。其中翻騰類和地板類聯合難度動作均出現了兩次。日本隊在難度動作選擇上側重翻騰類和地板類難度動作。通過聯合難度類別和數量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中國隊雖然在數量上不占優勢,但其聯合難度的多樣性與日本隊并沒有出現較大差距。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中國隊成套動作在音樂性、創造性和原創性上仍處于學習和探索的階段,而日本隊已經有一個較為系統的成熟的模式,中、日兩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
2.中國隊在舞臺效果方面,成套動作完成的流暢度較高,但整體動作完成質量上稍遜于日本隊;從視覺效果來看,日本隊的視覺沖擊感更強一點。
3.中國隊雖然在難度動作數量上不占優勢,但其聯合難度的多樣性與日本隊并沒有出現較大差距。
(二)建議
1.中國啦啦操隊伍在音樂的選擇上可以考慮加入具有中國元素的音樂,不僅可以增強參賽隊伍的辨識度,更有利于推廣中國文化走向國際舞臺。
2.中國啦啦操隊伍在競賽中除了注重成套動作完成質量外,還應關注舞臺效果的呈現和觀眾及裁判員的視覺體驗,做到集體街舞啦啦操運動與美學的相互融合和貫通。
參考文獻:
[1]許琛.啦啦操編排理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0.
[2]黃楚姬.啦啦操的概述與編排[J].體育科技,2003,24(2):40-43.
[3]韓愛玲.流行街舞的元素類型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