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運動康復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培養優秀的運動康復人才的迫在眉睫,因此體育院校應首當其沖。但由于受實踐場所缺乏、高質量的專業教師配備不足及教材針對性欠佳,理論與實踐學時比例不科學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運動康復專業課的教學實效性不明顯。為此,體育院校要面對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課程改革,不斷優化課程內容,科學選取教材,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建設高精尖的師資隊伍,培養合格人才,不斷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運動康復專業課;挑戰;對策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生活品位的提升,如何擁有健康的體魄已經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話題。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在這個目標的引領下,我國的群眾體育健身組織正蓬勃發展起來。社會對從事體能訓練指導、康復治療、運動傷害防護等工作的康復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使得運動康復專業在體育院校得到快速發展。運動康復專業主要把醫學康復和體育運動的知識相融合,旨在培養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運動創傷、體能訓練與恢復等方面的實用型人才。課程設置合理化是保障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課面臨的挑戰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許多困境,實效性欠佳。
第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高。在體育院校中,部分學生對運動康復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甚至有個別學生對該門課程有一定的厭學情緒。
第二,高質量的專業教師的數量有缺口。體育院校的運動康復專業對綜合性、“全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從事運動康復專業教學的教師肩負著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他們不僅要具備一定的體育運動實踐經歷,還應當擁有相當的水平和能力;另外,還要求掌握一定的醫學倫理、醫學理論等多方面的知識,必須合理建構知識結構。實際上,能夠同時達到上述標準的高層次、高學歷的碩士或者博士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
第三,運動康復專業學生的實踐場所數量和質量滿足不了現實需要。在培養運動康復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合理配備實踐場所和設備,這是硬件條件。而當前,我國大部分體育院校的硬件條件相對匱乏,大部分學生缺少實戰演練的機會,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第四,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數量安排不盡合理。我國體育院校在運動康復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往往重視基礎理論的傳授,而相對忽略實踐課時的教學。所以基礎理論課時量相對偏高,而實踐課的課時量相對偏少,有的院校甚至嚴重不足,這樣就使得部分學生只能紙上談兵,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實效性。
第五,學生所用教材缺乏針對性。體育院校的運動康復專業課的相關教材本應當具有專業性較強的理論體系。可是截至目前,運動康復專業大學生尚沒有針對體育院校學生層次的、高質量的教材,無疑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們的專業的發展。
二、提升運動康復專業課教學實效性的發展對策
首先,合理安排學時,優化教學內容,精選教材。體育院校要打破重視理論課時的常態,進一步強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教育理念,努力為運動康復專業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場所和實踐機會。選取或根據學情和校情自編高質量的、符合學生特點的教材,精選教學內容,這樣才有可能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其次,注重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針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高的現象,運動康復的一線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注重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所謂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動機、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習慣等心理品質。美國醫學心理學家大衛――韋克斯勒認為: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智力發展的可靠保證。當下的教育要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與時俱進,要大力提倡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新知。誠然,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存在慵懶怠學的態度和情緒。有的學生由于長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幾乎對所有學科都不感興趣;有的學生偏科;還有些學生,時而愛學,時而厭學。在運動康復專業課的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利用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情施教,對癥下藥,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保證學生處在一個情緒比較穩定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并且是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再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承擔教書育人的任務,教育學生要成為一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教師必須要以身作則,才能樹立教師的威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體育學院不僅可引進優秀的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充實教師隊伍,還可以通過外聘的形式邀請經驗豐富的醫院專家參與教學,同時體育院校還應當為運動康復專業的教師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去深造,以此來培養醫學與體育領域知識相結合的優秀教師,進而建設一支理論水平高,技術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最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學習興趣。運動康復課程是一門相對來說比較直觀、實踐性又相對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偏注重枯燥的理論傳授,對于體育院校的大學生理論基礎知識較為欠缺,教學的實效性勢必大打折扣。為此,一線教師必須積極利用形象的標本、掛圖、實驗演示等直觀教具,在教學中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方可使知識深入淺出,學生們學起來也會輕松自如。此外,教師也可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如利用講故事、講評書的語調,用惟妙惟肖的肢體動作來講解人體骨骼結構的知識,把自己擅長簡筆畫的特長運用于教學中等等,會極大引起學生對學習此類課程的更大興趣,教學效果會明顯表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曾正中.我國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大視野,2015(26).
[2]王宇.運動生理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J].山海經,2018(18).
[3]馬云霞.大學生運動營養健康教育內容與實施策略[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