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兵
【摘? ? 要】閱讀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途徑,能夠提高人們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從而發展思維,獲得相應的審美體驗。課堂學習是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小學階段,良好的閱讀能力的形成和閱讀習慣的培養有助于為學生終身閱讀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師們一直探索的問題。本文重點探討了記敘文的批注式閱讀教學,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批注式?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03
批注式閱讀作為我國傳統的讀書方法之一,是指以圈點、勾畫的方式對文中關鍵處、疑惑處標示或解釋;批是指于文中奇妙處、動情處進行評點,注明自己思維的軌跡,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書寫主觀感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發展。如何提升小學生批注式閱讀水平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點把握。
一、發揮教師主導,適時指導批注
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是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充分體現。教與學,教法與學法,嚴格地說是分不開的。如果只注重研究學生的學,忽視教師的教,如果把學法看成一種知識,以為把“法”教給學生,學生就有自學的能力,這種認識和做法是不全面的。當然,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的相對缺乏和鑒賞能力的相對薄弱,對文本的解讀難免有失偏頗,價值導向誤讀,這時候教師就不可一味鼓勵。如果教師對錯誤的理解不予糾正甚至大加贊揚,看似學生敢想敢寫敢交流,但長此以往,就會讓他們失去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教學是一個幫助他們成長的手段,若是為了教學而教學,那么它就會背離教育的初衷。可見,教師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關系到教學過程當中是否能正確引導學生的批注,關系到學生在批注閱讀的過程中汲取到怎樣的精神食糧。以下的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案例:《草船借箭》教學片段
師:學完了這篇課文,我們認識了很多三國時期著名的人物。那么你喜歡文中的哪位人物?說說你的理由。把它批注在書上。
學生批注。
生:我喜歡諸葛亮,因為諸葛亮不費絲毫兵力就借來了箭,他很聰明。
生:我喜歡周瑜,因為周瑜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
師追問:你從哪兒看出他是個知錯就改的人?
生:文章最后他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說明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不對了,要向諸葛亮學習。
師:你的想法很獨特,能從言語間捕捉到人物的特點。
在眾多喜歡諸葛亮的聲音中這個學生的發言就顯得別具一格,因為按照教師教學設計的學情預設,學生都會談喜歡諸葛亮,教材編寫者在選擇這篇課文的時候就是讓學生通過借箭的故事了解到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教學的重點也是從“草船借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是在實際課堂中,卻節外生枝,學生的回答沒有根據教學設計中的重點進行下去,而是關注到這篇文章中另一個重要人物。若是教師在這里盲目地批判學生的批注感受,不去傾聽他的想法和見解,那么勢必會導致學生以后不再大膽批注大膽發言,更何況他能從另一個視角對文本中的人物進行解讀,價值觀沒有偏頗之處,如此回答未嘗不可。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學生交流完他的批注后,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的批注獨到之處,鼓勵大家開放思維,大膽批注;而后,對周瑜這樣知錯就改的品質,讓同學們在課后再做一個批注練習:續寫周瑜再見到諸葛亮的時候還會說些什么。如此一來,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批注成果,鼓勵他們的批注行為,還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可謂一舉多得。
二、尊重學生個體,突顯合作共學
把課堂還給學生,是當代教育教學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學生通過對記敘文的批注,不但培養了自主閱讀的習慣和獨立的見解,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現有的經驗水平來分配閱讀和批注時間,讓自己有充分的閱讀自主權,對文章當中出現的人物、事件有獨特的感受。尤其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把自己的見解批注出來,然后在小組范圍內先交流,最后在全班同學面前交流。
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則可以思考得更深入,或者選擇對自己來說有挑戰性的問題來進行批注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擁有了更多思考和發言的時間。尊重學生的個體,除了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有主動權以外,還應該考量每個學生的學業差異。
為了解決學生合作性不強的問題,在學生自主批注以后,可針對某一特定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共學。首先,每個組員在討論中都盡量發表自己的見解,發表意見的順序可以按照學業能力由低到高進行排序,這樣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不但有了開口發言的機會,而且還不會打消積極性。其次,由于在交流時,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思想碰撞中會產生很多新的想法,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入。這樣就可以在全組成員交流并形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小組圍繞討論的結果,挑選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匯報展示。發言和展示的過程就是將課堂還給學生的過程。最后,在展示中,學生能夠對文本形成深入地理解,產生新的批注。運用小組合作共學批注的形式,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讓整個批注環節變得井然有序。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多種多樣,不但可以依靠自身的廣泛閱讀和不斷學習,還可以通過學校課堂的學習,尤其是小學階段,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培養的閱讀習慣和形成的閱讀能力可以為學生終身閱讀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把提升小學生閱讀水平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讓小學生在快樂中體會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班業會.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批注式閱讀教學法[J].學語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