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楊
【摘? ? 要】高中語文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美德素質的重要任務,在知識教育的同時要影響學生的德行,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小說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建構故事體系和形成美感,因此,高中語文小說教學需要跟隨時代進步,提高其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 小說教學? 教學方式?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84
當今,高中語文小說教學比較偏向于以教師為教學主導,在小說教學中通常都是采用知識灌輸的方式,給學生強制性的灌輸課本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很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的參與性不高。也正因如此,高中生的情感思維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對于小說這種題材廣泛的內容且與實際生活相差很大的素材很難真正理解,以至于大多數高中生養成了對教師及其依賴的習慣,如果離開了教師的指引,學生在面對小說題材類的題目時經常會不知從何下手,缺乏答題的思路和技巧。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因為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上的固守陳規,限制了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發展,為此,想要提高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質量,培養高中生獨自學習小說,解決小說方面問題的能力,教師就要在多方面做出具體的舉措,以達到提高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高效性。本文根據目前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現狀,對如何提高其教學有效性做出了如下探索。
一、探討小說人物的塑造
每個完整的小說都會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重要的人物,而人物是小說的靈魂,小說中的一切故事的展開都是以人物為中心的,所有的篇幅都是為了塑造一個有個性的人物,因此,對于人物的剖析是高中語文小說學習的關鍵。所以,教師在進行小說人物的講解時,要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不是一來就將這個故事主角是怎樣的告訴學生,相反,想要學生對故事人物有更深刻的認識,就需要讓學生自主思考,通過文中的語言描述,一點一點地去和學生分析和探討。理解和分析一個人物,無非是從人物的外貌、性格兩個方面入手,比如,我們在學習魯迅先生的《祝福》時,可以讓學生找出有關描寫祥林嫂外貌的段落,學生會找到文中這樣一段:“之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這段話,得出祥林嫂在外貌上比較黑和瘦削,也可以分析出此時的祥林嫂生活得很是落魄。
二、分析小說中的環境
在小說這種文學體裁中,對于故事的塑造以及對于人物的刻畫都離不開特有的環境烘托,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的描寫,都是為了保證人物的完整和故事的完整而特地安排的,因此,想要幫助學生對小說內容能夠深刻理解,教師還要引導高中生學會對環境描寫進行分析。
比如,在《祝福》中有很多關于雪的自然環境描寫:“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從這段對自然環境的描寫,再結合整個小說故事,教師可以以此來激發學生熱烈討論,通過思考和分析,學生會討論出這樣的結果:這段環境描寫,渲染了悲傷的氣氛,為后來祥林嫂悲慘的死起到了烘托的作用。而在對環境描寫的分析上教師還可以上升到對社會環境的分析,引導學生如何分析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如何去理解小說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比如:“遠處的爆竹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從結尾這段環境描寫,我們可以分析出作者借雪的瘋狂肆虐,諷刺了封建勢力暫時的得意,也能從中看出此時期的下層民眾悲苦的命運。
三、對小說主體進行深化
高中語文小說教學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所有的故事都會圍繞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顯性主題和隱性主題之間有一個升華,因此,在小說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分析小說很明顯要表達的主題,也要引導學生對作者隱晦表達的主題進行分析。比如,在《祝福》一文中,雖然作者整篇文章都在圍繞著祥林嫂的經歷來寫,傳達出的也是對祥林嫂悲慘一生的同情,但從更深層次來分析,其實作者是想借祥林嫂的命運來反應封建社會下,千千萬萬如同祥林嫂一般的底層民眾他們的悲慘命運,反應了對封建社會下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也反應了作者滿懷悲憤對封建社會現狀的抨擊。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故事情節之后,很快就能得出小說表面想要表達的主題,但是,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使主題有一個升華,去探究小說想要表達的深層次主題,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
四、對劇情展開合理的聯想
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在表達方式上更為靈活,并不拘泥于寫實,比如有的關于未來和科技方面的小說,就采取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聯想的方式,能夠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受。而高中生在年齡和心理上都有了一定的成長,尤其是在思想上有其獨特的想法,教師的灌輸式教學面對高中生起不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發散思維的作用,所以,教師要鼓勵高中生在小說學習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拿到一篇小說后,教師不要一板一眼的進行套路式教學,相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小說,并給予高中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從故事的描寫和環境的描寫上展開想象和聯想,使腦海中形成這樣一種畫面感,不僅能夠對小說內容進行主動延伸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
五、鼓勵學生自主思考
當代教育觀念倡導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高中語文教學尤其如此,重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而不是知識的灌輸,因此,教師要懂得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教給學生一定的小說學習的技巧,引導高中生學會如何去閱讀一篇小說和分析一篇小說。在學生學會了小說閱讀的技巧之后,無論是在考試中遇到小說閱讀的體裁還是對于課外知識的延伸都會有很大用處。
六、結束語
小說是高中階段一定會接觸的內容,但現代教育觀念下的高中語文小說教學并不提倡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要通過對小說的教學來培養學生自主鑒賞小說的能力,培養小學生在文字方面的敏感度。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小說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小說教學幫助高中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中生一定的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