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玲玲
【摘? ? 要】班主任是重要的班級管理者,承擔著讓班級在正常秩序上運轉,讓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得到提高的責任。中職生年齡不大,有著鮮明的個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面臨較大難度,這也是中職教學一直致力于研究的課題。本文將探討班級文化建設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提高其應用效果。
【關鍵詞】中職? 班級管理? 班級文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186
新形勢下實質變化在于教育界的文化性改革,體現在課程文化、班級文化等等方面。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校園的亞文化之一。班級文化的受眾是廣大師生,它的作用是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法來對班集體予以影響和制約。中職學生在班級管理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是由于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弱、綜合素質較低的,作為中職學校班主任更要肩負起建設優秀班級文化的重任。
一、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難點
(一)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弱,學習能力差
中職學生的生源相對于普通高中而言較差,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與普通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距。學生入校的文化課成績低于普高的招生分數線,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中職學生具有留級經歷,甚至有不少的學生為問題學生。因此管理中職學生,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班主任的工作而言,存在較大的挑戰,中職學生缺乏確定的學習目標,有當一天和尚混一天中的錯誤想法,在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方能力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客觀存在的困難都給班級文化建設帶來了明顯的制約和限制。
(二)學生的心理素質較低,適應環境能力差
中職學生大部分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心理上存在叛逆的特點。還有一部分學生家庭存在變故,導致家長對學生的關心較少,學生存在一些性格缺陷問題,心理素質普遍較低,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差。一些學生具有脾氣暴躁的問題,在新環境中遇到問題容易偏激,因此影響了班級的團結和諧氣氛。還有一些學生因為受到父母過度溺愛,在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存在較大欠缺,不能正確判斷社會上的事物,這些問題都導致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面臨較大困難,要面臨學生強烈頂撞以及學生不認可、不理解、不配合班級管理等棘手問題。
(三)學生的集體感弱,價值取向有待矯正
現在的中職學生普遍是“00后”,在家里說一不二養成了跋扈的性格,因此在學校里,也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其集體感較弱分不清集體主義和集體感,更不懂得維護班級的集體榮譽,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班級集體的關系,缺乏對班集體的認同感,這就導致學生漠視班級文化建設,出現班級結構松散甚至分裂的嚴重問題。
二、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舉措
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需要班主任創新方式方法,堅持努力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久久為功才能取得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成效。筆者根據實踐經驗,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4個方面探討了班級文化建設的舉措。
(一)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班級活動中創造的物質設施。新形勢要求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健壯體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學生”[1]。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新形勢下,班級物質文化建設要求將學生的個性化要求應用到班級的物質文化元素中,讓學生作為創造班級物質文化的主體。因此,學校管理層要將班級的價值觀、教育目標等元素布置在班級物質設施中,這樣便可以通過物質設施來教化學生。
(二)制度文化建設
班級制度文化是需要班級成員遵守制度要求的文化,它是班級管理理念的重要體現。新形勢下,制度文化建設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制定出科學、人性化、個性化的班級管理制度。制度文化建設要為學生提供行為準則的同時也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例如,班級制度在班干部的管理要求中,要讓學生通過民主競選的方法來參與到班級管理中,讓學生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
(三)行為文化建設
班級的行為文化指的是師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形成的文化形式。新形勢下更為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特別重視學生的創新和合作精神培養。而創新和合作精神的培養離不開班級活動開展。因此行為文化建設要利用豐富的課外活動實現,教師要組織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潛移默化提高創新和合作精神[3]。
(四)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精神文化包括班風、學風、人際關系等。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需要建立在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之上。教師不僅是組織管理班級群體的領導者,也可以成為學生們的朋友,用一種更加親和、對等、寬容的態度取得學生的認可度。這需要教師從內心深處就應把學生放在相同的位置,用真心與學生交流,不能讓學生對自己產生畏懼的心理,因為畏懼的心理只會讓學生脫離管理時更加叛逆[4]。另外,關于班級管理事務,班主任要做到民主化。例如,在選取班級干部的時候應通過民主的方式進行投票選取,打破用成績指定的常規做法,要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選舉與被選舉的過程中來,增加班級凝聚力,間接促進學習。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中職班級文化建設要立足于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多元化個性,讓學生在健康向上的班級環境中成長學習。新形勢下,班級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適應新形勢的理念,在重建的過程中促進學校文化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岳增馗,李瑞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改革思考[J].中華少年.2016(23):112-113.
[2]陳波.情感教育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A5):114-115.
[3]張國萍.情感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7(18):89-90.
[4]魯金鳳.情感教育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職).2016(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