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奕
【摘? ? 要】模塊化教學是適合軍隊院校任職培訓的教學方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確立崗位指向、能力為本、突出實踐三種基本理念。
【關鍵詞】軍隊院校? 任職培訓? 模塊化教學? 理念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005
模塊化教學(MES),是國際勞工組織20世紀70年代初研究開發的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有效的職工培訓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以來,在我國職業教育改革中備受青睞,為有效提高學員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員的職業技能發揮了重要作用。軍隊院校任職培訓本質上也是一種“學歷后”教育,開展模塊化教學有利于學員任職能力的全面提高。實踐中,軍隊的模塊化教學必須確立崗位指向、能力為本、突出實踐三種理念。
一、崗位指向理念
任職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完成學歷教育之后,為勝任部隊職務履行職責、發揮職能而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它以軍事專業為主體,以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以提高學員任職能力為目的,內容新、周期短、節奏快,是面向未來的繼續教育、面向使命的創新教育、面向崗位的職業教育、面向需求的能力教育。鮮明的崗位指向性是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突出的特點。第一,崗位指向是我軍院校教育教學的現實要求。新形勢下,國際形勢和世界軍事變革大勢、國家安全環境、軍事斗爭準備的任務與條件均發生了深刻變化。《現役軍官法》明確指出,人民解放軍實行經院校培訓提拔軍官的制度。軍事、政治、后勤、裝備軍官每晉升一級指揮職務,應當經過相應的院校或者其他訓練機構培訓。當前,我軍的干部培訓率和培訓質量與新形勢下我軍面臨的任務還不相適應。如何在我國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相互影響、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面臨新挑戰的大背景下,充分發揮院校對部隊建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我軍“四個維護”使命任務的能力,提高我軍以完成作戰任務為主的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是院校教學改革必須解決的時代性課題。第二,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崗位指向理念的基本內涵。崗位指向性客觀上決定了部隊崗位特色和受教育者崗位任職需要對任職教育的約束性。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只有始終將部隊的崗位特色,以及受教育者的崗位任職需要作為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并以此規范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的目標、主體、對象、內容和方法,才能確保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在一定的教育質量上達成教育目的。具體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的層次和專業是由學員崗位任職需要決定的;二是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的主體與條件是由學員崗位任職需要決定的;三是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是由學員崗位任職需要決定的。第三,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崗位指向理念的實踐模式。培養勝任崗位、崗位合格的人才是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的本質要求。理想中的“崗位合格”應該實現“三個所有”,即:部隊所有專業崗位在院校或訓練機構都能找到對應的培訓專業;部隊所有專業崗位任職人員都經過相應的培訓;經過培訓的所有人都能夠達到部隊相應崗位任職的基本要求。
具體來說,院校一切教學工作都要緊緊圍繞部隊崗位任職需要來開展,在以下六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制定指向崗位的培養目標;二是構建指向崗位的專業體系;三是建設指向崗位的教員隊伍;四是改革指向崗位的教學方法;五是落實指向崗位的考核制度;六是加大指向崗位的教學保障。
二、能力為本理念
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就是要努力構建起突出能力培養的現代教學體系,以任職能力、軍事能力、綜合能力、領導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培養為導向,構建與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第一,能力為本是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的必然趨勢。能力為本這一理念的提出體現了軍事教育價值的回歸、時代發展的教育訴求、提升戰斗力的內在要求。第一,能力為本是軍事教育價值本質回歸的必然要求。由于軍事教育的產品是軍事人才,軍事人才所具備的完成軍事任務的能力就成為衡量軍事教育價值的根本和核心。由于軍事人才在崗位任職中所具備的特殊性、應用性、實踐性、職業性、綜合性、針對性等特點,決定了能力在軍事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軍事教育自產生之初,就以提高軍人任職能力為基本價值追求。第二,能力為本是順應世界教育改革大潮的必然要求。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取代知識本位的學歷教育是當前世界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在辦學指導上,由以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到以注重開發能力為主上來已經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的新潮流。近二、三十年來,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積極推行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由于能力本位教育有利于克服現行職業教育與就業需求脫節的現象,不僅注重知識與理論的獲得,更重視實際的操作能力,受到企業界的歡迎。因此,一些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也競相采用了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學模式或教學系統。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逐步接受了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并在一些職業高校進行教改試點。在世界教育改革大潮的影響和推動下,從2003年起,軍隊院校由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的轉型,使軍校任職教育理念實現由“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第三,能力為本是提高戰斗力鏈條上最為關鍵的環節。戰爭史表明,人與武器的結合是決定戰斗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最關鍵因素。
恩格斯說過:“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它們。”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人仍然是戰爭勝負、戰斗力生成程度高低的決定因素,不管多先進的信息武器裝備仍然需要人來操控。能力是人的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國防力量中的一員,軍人必須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院校教育對軍隊戰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具有基礎性作用。而部隊指戰員素質的高低以及人與武器結合的程度如何,都與教育密不可分。
三、突出實踐理念
實踐式教學在任職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任職教育院校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和提高學員的能力和素質,而學員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更多地還要依靠實踐中的摸爬滾打、親身感受和反復實踐。所以,在任職教育院校教學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來促進學員知識、能力、素質的形成和轉化。第一,馬克思主義者一貫重視和倡導實踐的功能。馬克思主義者很早就認識到實踐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列寧指出:“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指出了實踐通過直接實現而高于理論的特點。“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的途徑”。這一論述表明了在認識真理的過程中,實踐是最后一個關鍵環節。第二,實踐具有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的雙重屬性。回歸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的最大特征。一方面,實踐是教學目標,即使學員通過學習達到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是教學活動的歸宿和落腳點。另一方面,實踐也是教學手段。實踐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也是人們獲取新知識的寶庫和源泉。提高人才的應用素質,是任何教育的初衷。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的實踐性主要表現在,教育活動直接指向崗位,并以崗位實踐活動為基本的教育線索,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措施,滿足學習者崗位任職的素質需求。
第三,學員較強的實踐能力是實施任職教育的前提。任職教育是針對具有一定閱歷和實踐經驗的成人主體進行任職能力提升的大學后教育。任職教育的主角是學員,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調動學員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有效途徑。任職教育課堂延伸到部隊、社會和國外,充分利用軍內外、國內外教育資源,使學員在情境感染和感性體驗中深化對科學理論的認識理解、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認知能力。五是想定作業教學法。想定作業教學法是指通過設想未來戰爭敵我雙方基本態勢、作戰企圖和作戰發展情況,組織戰役戰術訓練的一種特有的教學方法,是戰役戰術訓練的重要環節。與戰役戰術演習、部隊實習和必要的參觀見學一起,構成了任職教育模塊化教學中完整的實踐教學過程。 第四,突出實踐有利于充分發揮學員在實踐性教學中的主體創造力。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強。一方面,在實踐性教學活動中,鼓勵學員不要把自己置于被動的角色,而要把自己放在主角的定位上,主動參與教學,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把在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帶來,采取科學的研究手段,利用學校的資源、專家的資源、同學的資源進行創造性的主動學習和自主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學員中蘊含著的任職實踐資源和所在部隊的實踐成果,以此來豐富院校的教學活動,改進院校工作,加強院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