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 ? 要】語文學科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并且,語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熱情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能力的基礎階段,小學時期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以后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探討了小學語文實施閱讀教學的主要策略,以期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18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育領域開始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逐漸重視起了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的作用。課堂教學中也出現了許多全新、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中,語文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學科之一,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在學生的小學階段,提高閱讀能力是提升語文綜合水平的基礎。所以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收集信息、發散思維和進行審美體驗的過程,所以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認識世界、提高思維水平、完善價值觀的一種方式,在學生成長與成才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僅如此,閱讀還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所以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有重要的意義[1]。尤其是在學生的小學階段,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成長和發育的基礎時期,小學生需要通過閱讀來認識世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此同時,在語文學科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學生通過語文學科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如果沒有閱讀教學,學生無從收集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方法,寫作能力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必須加強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效果,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雖然我國不斷深入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但是傳統教學模式已經被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許多教師在觀念上仍然固守傳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以理論知識灌輸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這種教學模式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所以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綜合研究發現,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如果課堂教學氛圍枯燥,教學方法單一,小學生會失去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難以集中注意力,影響閱讀教學效果。而要想改變這種不足,首先需要教師在班級中營造和諧的氛圍。作為教師,要改變傳統以自身為主體的模式,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并根據小學生的反映改變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及時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以學生“大朋友”的身份幫助小學生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建立學生對教師的信任,使小學生在課堂中更加放松和勇于表現自己,這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3]。
(二)角色演繹的閱讀教學方法
小學生在特定的年齡階段下有活潑好動的特征,對新鮮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用分角色演繹的方法將小學語文閱讀內容情景化,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比如教師進行小學語文教材中《鞋匠的兒子》文章的教學時,鼓勵班級中的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角色,還原文章中的場景,比如一名學生扮演林肯,一名學生扮演傲慢的參議員,其他學生扮演文章中的其他人物,教師再提供相應的輔助設備,在班級中搭建一個場景,學生在對話、行為中還原了故事場景,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小學生親身扮演文章中的人物,還能幫助小學生體會人物在特定場景下的心理狀態,教師鼓勵學生在角色扮演之后分析人物的心理狀態,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4]。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使閱讀內容情景化
在現代科學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多媒體設備被應用在了教學活動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文章中的內容。比如教師講解《桂林山水》的文章時,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許多小學生并沒有親身體驗過桂林山水的景色,甚至一些小學生沒有聽說過桂林山水這一景點,所以在閱讀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小學生不能將文章中的文字轉化為腦海中的圖像,導致了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足,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把握不準確,影響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這時教師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出桂林山水景色的聲音、圖片以及視頻資料,小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直觀的感受了桂林山水,有助于小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使小學生腦海中的印象更加具象化,提高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也能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活動打下基礎[5]。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是學生需要掌握的語文基本能力之一,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寫作能力的基礎。在我國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一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演繹、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及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作用等實施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安娜.談背景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05):97-98.
[2]王占芳.“把教材當例子”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例談[J].學周刊,2019(05):112-113.
[3]梁翠玲.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培養[J].學周刊,2019(05):109-110.
[4]姚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94.
[5]林愛珠.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