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秋爽
【摘 ? ?要】圖文合一一直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鮮明教學特色,也是教學工作中的制勝法寶,能將抽象的地理知識更加直觀化地呈現出來。而圖文合一式的教學方法離不開地圖這個輔助工具。本文以地圖的運用為主要探討中心,深入分析地圖的實際運用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地圖 ?初中地理 ?運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110
地理是初中階段的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必經之路。因此,如何利用地圖使初中地理教學呈現出高效性就是教師的重要關注點。基于此,筆者以初中地理的教學效率為切入點,多角度展示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和具體意義。
一、利用地圖來豐富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潮流的推動下,現代化、科學化教學成為當今教學的潮流趨勢,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能力備受關注,當今的教學模式逐漸從傳統的講解式教學轉變為現代化的探討式教學,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地位逐漸由傳統的被動地位轉變為現代化的主動地位。在探討式教學工作中,地圖的運用給初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顯現出巨大的教學實用性,成為教師最喜愛的教學輔助工具。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具有積極意義,教師應該深刻意識到地圖的優越輔助功能,不能只是將地圖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知識鞏固環節,而要確定地圖的主體教學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圖的重要教學功能。在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利用地圖來完成教學方法的改革工作,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多提倡“背多分”的教學理念,采用理論知識講解的方式來為學生灌輸大量知識,在書本知識教授完后,組織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背誦記憶,并通過大量的練習題來輔助學生進行知識鞏固,根本沒有重視地圖的優良輔助功能,更有甚者根本不在教學課堂上運用地圖,只是單一地口頭講解知識。這類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無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嚴謹的邏輯思維。因此,教師需要借助地圖來打破傳統教學方法。
二、用地圖來使抽象知識形象化
一直以來,初中地理就是一門十分抽象的學科,它將世界地理知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氣候、地形、居民聚落融會貫通,并將繁多的知識點全部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力求為學生打造出完整的地理知識系統,而大多數學生并沒有親身體驗過這些奇妙的地理現象,很難從枯燥的書本知識中真正理解地理知識的深層內涵,認為初中地理的教材教學具有抽象性,特別晦澀難懂。久而久之,初中地理就會成為讓學生十分困擾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地圖的直觀性來為學生呈現出形象而鮮明的地理王國,將整個世界地理的知識體系從文字搬到圖形上,以此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幫助學生克服初中地理的學習難點,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比如,在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章節教學中,經度、緯度一向以來都是學生的理解難點,學生無法通過經緯度來將地球分區,并且對經緯度的相關計算知識模糊不清。于是,教師便可以利用直觀的地圖來呈現出經緯線,利用一根根線條的直觀畫面來加深學生對經緯線知識的理解程度,并以此來向學生詮釋經緯度的實際應用意義和價值。在初中地理的教學工作中,抽象性的理論知識是一只兇猛的攔路虎,阻礙著學生通往成功的地理學習道路。而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為學生的學習道路清除障礙,幫助學生在學習道路上越走越遠,成為學生地理知識方面的拓疆者和護航者。
三、用地圖來幫助學生記憶地理范圍
在世界地理中,地理空間范圍廣泛,學生必須借助地圖才能將廣泛的地理范圍記入心中,并記憶各地理區域之間的范圍交界,進而提高相應地理知識的記憶水平。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上鮮明而生動的圖片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感官印象,幫助學生理解世界地理的劃分區域,并進一步了解各區域的地理特征,進而提高自身的地理文化素養。比如在世界氣候的教學中,各種類型的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等,分布在世界不同區域,而地圖則將不同類型的氣候用獨特的顏色標記出來,以世界地理區域為總單位,對不同區域的氣候進行歸納劃分,這樣就會為學生展現出極具條理的氣候地理知識,使學生更加容易地記住不同氣候類型的分布領域。除此之外,地理的分區域標注功能還會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形成全局意識,對世界地理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后期分版塊的地理知識學習中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潛能,合理地運用地圖來幫助學生記憶世界地理的范圍,以直觀生動的畫面來為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以此來降低學生的地理知識記憶難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
四、用地圖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圖是一種以圖文結合為特點的地理知識表現形式,生動形象的圖形、文字背后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知識點,包含著大量的地理知識規律,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學生可以借助地圖來觀察和歸納許多地理規律,通過探索地圖中的地理規律來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因此,地圖和初中地理教學工作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教師應該確定地圖的課堂教學地位,借助地圖來積極開展課堂教學,將地圖作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力工具,減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枯燥性和難懂性,進而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在日常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地圖中尋找地理特征,在鮮明的地理特征中尋找地理發展規律,組織學生在探索中進行思考,不斷提出自己的疑問,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開拓自己的地理知識疆域,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又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深刻踐行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質教育理念。在這項工作中,教師需要將地圖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將地圖作為優良的教學手段,利用地圖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內容增添趣味性和生動性。
一言以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現代化教學背景下,地圖對于初中地理教學來說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初中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輔助工具。但是,我們教師不可否認的是,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并不理想。因此,我們教師需要深刻認識此教學問題,以一顆熱忱的心來開展后期的初中地理教學工作,深入認識地圖的應用價值,不斷探索地圖的運用道路,在千變萬化的時代潮流中,廣泛學習科學化的教學觀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殷蒙蒙,張重陽,閆琪.淺析GIS在中學地理地圖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20):41-42.
[2]付沅.天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淺析[J].亞太教育,2015(28):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