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服裝的要求從最基本的保暖、蔽體作用提升到了表現個性與審美藝術的高度,從而引發了服裝相關行業對于服裝結構及工藝的持續研究。本文從服裝結構的基本定義出發,論述了服裝結構與服裝設計工藝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如何促進二者協調發展的方法,以期促進中國服裝業再上新臺階。
一、服裝結構概述
服裝結構設計,簡稱為服裝結構,顧名思義,是一門關于服裝與人的學科,研究人體與服裝相對應的協調關系,以服裝的平面展開形式生動講述服裝結構的內涵及其與人體各部位的關系。
在服裝工程學中,服裝結構設計、服裝設計工藝、服裝造型設計三者有機相連,密不可分。服裝造型設計是根據服務對象確立服裝造型的最終效果,服裝結構是將服裝造型所確定的立體形態造型分解細化,服裝工藝設計則是完成造型結構的加工縫制過程。由此可見,服裝結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既是服裝造型設計的延伸和發展,更是服裝設計工藝的準備與基礎,涉及多個學科,如美學、人體測量學、服裝造型設計學和服裝生產工藝學,內容極其豐富。
最初的服裝,其基本功能是蔽體與保暖,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于服裝有了更多的要求,服裝結構既要有滿足人們視覺需求的美感,又要有穿著上的得體與舒適,近年來更是人們追求自我、展示個性特點的方式。與此同時,服裝結構設計的基本方法也由傳統的平面裁剪更多地轉向立體裁剪,即直接用面料在人體模特上塑造服裝,以便使服裝與人體緊密結合,更好地滿足人們對于服裝審美等方面的要求,緊跟時代與潮流的步伐。
二、服裝結構與服裝設計工藝的關系
在制作服裝的過程中,服裝結構設計與服裝設計工藝密不可分,二者直接關系到服裝的質量。
(一)服裝結構決定了服裝設計工藝內容
當代,服裝是人們生活層次的一種象征,是人們審美價值的一種體現。無論何種服飾,都需要相應的設計工藝,即制作流程。不同的服裝有著不同的結構,男裝與女裝不同,上裝與下裝不同,裙裝與褲裝不同,中式服裝與西式服裝亦有不同。不同的服裝結構特點與理念需要不同的服裝設計工藝,從而完美地承載和表現設計師的理念。譬如童裝,結構大都簡單,以舒適性為主,少用裝飾,避免夸張,這就自然而然地決定了童裝的設計工藝是流水線生產及免熨燙工藝,以更完美地呈現童裝自然、健康、舒適的休閑理念。由此可見,服裝結構決定并牽制著服裝的設計工藝,在服裝的整個制作工藝流程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二)服裝設計工藝表現服裝結構設計
服裝設計工藝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藝術,一般而言是指服裝的制作工藝,包括服裝在制作過程中涉及運用到的多種程序與步驟,服裝設計工藝的每一個小環節都能體現出服裝的大致結構。有效的服裝工藝可以將服裝結構及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更加完美地彰顯出來,猶如錦上添花。反之,一旦缺乏科學的設計工藝,將會嚴重影響服裝結構的表現。因此,服裝設計師應該全面了解服裝的設計工藝流程,以便更好地對服裝結構進行修改與完善,將結構與工藝的配合發揮到極致,從而做出一流的服裝,在世界服裝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三、服裝結構對服裝設計工藝的影響
服裝結構與服裝設計工藝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具體而言,服裝結構對服裝設計工藝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作工藝
不同的服裝造型取決于不同的服裝結構,也就是說,服裝結構直接決定服裝設計工藝,服裝設計工藝要滿足服裝結構的設計要求與內容,人們要根據服裝結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工藝,從而最大限度地表現出服裝結構的審美性及藝術性,表達出服裝設計師的理念并傳承出去。然而,在實際的服裝制作過程中,設計師出于時尚的考慮,通常過于追求服裝結構的時尚,而忽略了工藝的陳舊,當個性張揚的服裝結構沒有相對應的個性設計工藝支撐,矛盾便產生了,生產出來的服裝往往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審美與實用性上大打折扣。
(二)材料工藝
眾所周知,服裝是由不同的材料經過一定的服裝設計工藝制作而成。制作服裝的面料很多,包括毛、棉、紗和絲織物等,不同的服裝面料具有不同的性能,不同的服裝結構對于面料的要求亦有所不同。以嬰幼服飾為例,嬰幼服飾通常結構簡單,制作期間,一般面料選取以柔軟舒適、不刺激皮膚為準,只有將其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將嬰幼服飾的特點彰顯出來,從來贏得市場中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見,不同的服裝結構應選擇不同的服裝面料,體現服裝工藝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三)圖案面飾品工藝
服裝結構對服裝圖案與裝飾品有重要影響。圖案與裝飾品作為服裝的一部分,是對服裝造型的一種烘托與補充,猶如畫龍點睛,讓服裝造型更加生動,給消費者以視覺上或審美上的沖擊。傳統的中國服裝結構通常使用動物和植物的圖案造型,使用同色系的流蘇、圍巾等配合裝飾。那么,設計師在選擇圖案與飾品時,就必須考慮到服裝結構的設計要求。以最典型的中國旗袍為例,圖案大多選擇花朵,而與之相對應的服裝設計工藝當然非刺繡莫屬,從而充分地表現出中國傳統的特色文化內涵及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故而,不同的服裝結構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飾品及圖案,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同時提升服裝的審美感及藝術感。
四、制約服裝結構與服裝設計工藝關系的因素
服裝結構與服裝設計工藝關系密切,相輔相成。然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二者的發展步伐并不總是協調一致,人們需要及時地發現問題并做出整改,以便使服裝結構與服裝設計工藝有效配合,事半功倍,達到效果最大化。當前,制約服裝結構與服裝設計工藝關系的因素大致有三個方面。
(一)服裝設計工藝方法落后于服裝結構設計理念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服裝的作用已脫離了最基本的蔽體保暖功能,上升到審美與藝術的層次。人們開始追求服裝的舒適與美觀,年輕一代更是把服裝作為標新立異的一個突破點,用服裝標榜個性的張揚與自我特色的追逐。相應地,服裝設計師在便捷的中西文化溝通中不斷地深化改革與創新突破,一次次刷新服裝結構設計的亮點,走在了時代與時尚的前端。而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的服裝設計工藝并沒有及時更新個性設計工藝,而使服裝結構與設計工藝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與不協調之處,最終影響了服裝的效果,因此,為了促進服裝結構與服裝設計工藝的有效配合,及時調整服裝設計工藝理念與方法勢在必行。
(二)服裝結構自身存在不合理性
服裝結構決定服裝設計工藝,如果服裝結構自身不合理,必然會影響服裝設計工藝,以致制作出功能與實用性、審美藝術性欠缺的服裝。故而,對于大眾服裝而言,服裝結構設計雖然需要打破常規、標新立異,但并不意味著天馬行空,成功的服裝結構勢必在功能性、實用性、審美藝術性三個方面占有優勢,只有以此為基點進行合理設計才能選出合理的制作工藝,制作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服裝,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三)服裝設計與理念整體落后,時代性與時尚性欠缺
自古以來,服裝經歷了無數的變革,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關,是時代的風向標及時代發展的代名詞。然而,整體來看,中國服裝結構設計依然落后,既沒有傳承服裝史上的優秀傳統因素,也沒有吸收新時期世界服裝界的時尚元素,設計理念急需改變。
五、結語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服裝的要求發生了質的改變,服裝漸漸成了衡量人們生活層次與審美情趣的關鍵因素。相應地,服裝結構質量與工藝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服裝從設計到制作成品需要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服裝結構與服裝設計工藝尤為重要,對二者關系的研究及利用,對于促進服裝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作者簡介:李現華(1982-),女,河北臨漳人,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工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