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莉
高校開設古箏重奏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協作表演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基于此,本文結合古箏重奏特點,分析了高校古箏重奏教學問題和改進思路,然后探討了高校古箏重奏多元化模式的教學實施方法,為有關人員提供參考。
隨著人們對音樂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古箏演奏開始出現重奏形式。重奏形式的出現,使古箏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得以進一步提升。而高校開設古箏重奏課程,可以彌補樂器獨奏在演奏配合方面的缺陷,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和演奏技能。但就目前來看,高校古箏重奏教學并不樂觀,還需引入多元化模式推動教學改革,從而達到培養音樂綜合性人才的目標。
一、古箏重奏特點
古箏音域較廣,具有豐富的音色表達和音樂感染力,民族音樂文化底蘊深厚。在民樂組合中,古箏不僅可以與其他樂器配合重奏,也可以實現相同樂器的重奏,完成樂曲的多聲部表達,因此古箏重奏擁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無論是音樂表現形式還是音響效果,古箏重奏較獨奏而言,發揮空間更大,因此它成為近年來廣受歡迎的藝術表演形式。但古箏重奏對演奏者提出了較高要求,演奏者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獨奏能力,還要具有良好的默契度。在古箏重奏中,演奏者可以適當自由發揮,但整體上要與其他演奏者相互配合,保證樂曲主次分明,能夠達到聲部均衡,從而呈現完美的樂曲演奏效果。
二、高校古箏重奏教學問題及改進思路
(一)教學問題
現階段,高校在古箏重奏教學上依然未能突出體現古箏重奏特點,以至于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難以把握樂曲重奏要點,容易出現相互配合不佳的情況。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由于缺少統一的專業教材和大綱要求,教師依然延續過去的教學方式,選擇適合獨奏而非重奏的經典古箏作品進行教學,造成學生難以從中感受古箏重奏的魅力。同時,一味追求排練新穎或是難度與樂團實際不符的作品,其完成度也會使重奏的美感大打折扣。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側重傳授古箏彈奏技巧,要求學生掌握古箏彈奏技法和特殊段落處理方式。而學生各自沉浸在技巧練習中,彼此缺乏溝通交流,難以培養團隊意識,容易相互推諉責任,最終影響古箏重奏效果,不利于樂器演奏綜合性人才的培養。此外,教學評價方面,高校古箏重奏僅憑學生在期末作品表演中的表現進行評分。很多學生平時缺少相互配合,在期末表演中又想獲得良好成績,最終一味追求自身個性表達,造成期末重奏作品表演混亂,最終教師僅能根據學生個人獨奏能力進行評分。久而久之,造成學生缺乏對重奏配合度的重視,在日常學習中一如既往地練習獨奏技能,導致古箏重奏教學效果不佳。
(二)改進思路
古箏重奏教學效果不佳,與高校古箏重奏教學模式發展滯后有直接關系。想要推動課程教學改革,轉變教學側重點,高校就要改進教學模式。隨著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提出,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課程學習的主體,從學生發展角度思考課程教學問題,從而引入新的內容、方法開展課程教學,確保學生學習需求能夠得到滿足。要想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高校必須轉變古箏重奏教學思路,確保課程教學能夠達到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目標。因此,課程教學要求學生把握古箏重奏的特點,在演奏練習中培養團隊精神、演奏技能等,順利完成古箏樂曲重奏,成長為綜合性的樂器演奏人才。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實施多元化教學,將學生劃分為多個組合,通過多人小組授課引導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古箏重奏練習,以便在加強演奏技巧運用的同時,通過合作使音樂內容得到較好表達。因此,多元化教學模式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能夠滿足古箏重奏教學要求。
三、高校古箏重奏多元化模式的教學探討
(一)組織多元化欣賞
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實施古箏重奏教學,教師首先應當組織學生進行古箏作品的多元化欣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欣賞同一首樂器的獨奏作品和重奏作品,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古箏重奏作品,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古箏重奏表演形式的興趣點,能夠從專業角度欣賞古箏重奏藝術美,逐步把握古箏重奏學習要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使學生明確古箏重奏學習目標,把握專業學習精髓,在學習中克服自身能力缺陷,主動配合其他演奏者一同完成作品演奏。作品欣賞方面,教師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展示手段,確保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古箏重奏的魅力,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進行古箏重奏作品的播放,也可以現場進行古箏重奏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加入書畫、舞蹈等各種藝術形式,完成多元化藝術氛圍的營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開展多元化活動
古箏重奏課堂教學方面,教師還應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使學生把握古箏重奏技巧,同時在練習中培養團隊精神。古箏重奏期間,要想準確把握音樂內涵,學生要從節奏、速度和力度等方面學會配合演奏。在節奏配合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打節拍器活動,要求學生一同打節拍,直至感受到心中擁有一致的節奏感。在速度配合練習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呼吸練習活動。各聲部演奏樂譜不同,音高和琴弦粗細不同,彈奏過弦的速度也存在差異,將導致節奏出現細微差別。另外,要完成呼吸統一訓練,以便做到節奏一致。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兩個樂段的演奏,在樂段與樂段轉換時相互配合,統一氣口,使學生學會把握樂段速度,不會因其他演奏者速度變快而盲目加快演奏速度。在力度配合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各小組為不同聲部,相互監督進行演奏聲部力度控制,確保主旋律能夠突出。活動期間,可以相互調換聲部,保證旋律舒服,使學生掌握重奏演奏的主次分明特征。
(三)實施多元化考核
在古箏重奏學習效果考核上,教師需要實施多元化考核。具體來講,要避免根據期末學生重奏作品獨立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要加強平時考察,將平時考察結果與期末成績綜合起來,全面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在平時考察中,教師需要強調演奏者間的配合能力,根據學生在重奏整體性上的表現完成學生團隊精神的評價,確保學生能夠在演奏中分清主次。在期末重奏形式選擇上,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多元化選擇,如與其他樂器伴奏或實現古箏間的伴奏。提供多元化選擇,可以啟發學生,促使學生對古箏重奏產生全方位理解,形成多元化思維,真正感受古箏重奏的魅力。考核內容上,除了對學生彈奏技巧、情感投入等各方面進行分析,要側重考查學生整體配合程度和聲部均衡程度等,確保學生明確課程學習重點。根據評價結果,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在古箏重奏學習上的缺陷,從而通過改進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古箏重奏對演奏者提出了一定的配合度要求。然而,高校古箏教學未能較好體現這一特點,使得學生難以體會重奏魅力,對古箏重奏技巧把握不足。通過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多元化欣賞、練習和評價,幫助學生把握學習重點,使其形成古箏重奏多聲部思維,繼而滿足課程教學要求。
(揚州大學音樂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揚州大學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項目“周成龍古箏重奏作品研究”(項目編號:xjj2018-3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