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婷 劉磊
浪漫主義是文學創作的基本傳統之一,對中國文學影響至深。作為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毛澤東用指點江山的豪情和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在繼承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條勃勃生機的浪漫主義詩詞發展新路。本文通過對毛澤東詩詞進行深入分析,探求總結毛澤東詩詞中浪漫主義的體現及其對浪漫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一直以來是我國文學創作的基本傳統。與現實主義不同的是,浪漫主義側重從內心世界出發,常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夸張熱情的語言和大膽夸張的形象塑造,抒發對美好世界的向往。
毛澤東詩詞是指毛澤東創作的舊體詩,是繼新中國成立初期《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之后,20世紀70年代末發表的詩詞作品,共43首,其中詩14首,詞29首。他的舊體詩以宏偉的形象、勃發的激情和奇逸的想象為人們展示了一個夸張比擬濃墨揮灑、聯想想象信馬由韁的不羈作者形象,更展示了他“指點江山”和“激揚文字”的豪情。
一、毛澤東詩詞中浪漫主義的體現
毛澤東的詩詞豪邁奔放、汪洋恣肆、曠逸雄偉,繼承了古代浪漫主義的特點。他曾明確表示“自己不喜歡哭哭啼啼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更欣賞浪漫主義的屈原、李白和李賀”。
(一)時間性
時間是詩歌中一個永恒話題,古人往往借時間的流逝感慨人生,他們關于寫時間的詩詞大多是傷古懷時、表現人生短暫的感傷之作,但毛澤東詩詞充滿勃勃生機,強調要和時間賽跑,只爭朝夕,把古代詩人的感傷、呻吟和惆悵一掃而空。
毛澤東在《清平樂·會昌》中寫道:“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詞作借用了舊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隱含作者強烈的革命精神,并不因革命的挫折而有所消沉。《七律·和周世釗同志》中的“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更寫出了毛澤東和周世釗兩人經過三十年的分別,還是像青春時代那樣登上岳麓山頂上的云麓宮,以此來闡釋青春未逝,人依舊美好。
(二)自信性
作為革命家的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走過血雨腥風的戰斗歷程,取得了豐碩成果,建立了新中國,自信是他一生的標簽。從征服自然到勇主沉浮再到與時間賽跑,只爭朝夕,詮釋了一個自信的偉人形象。
由《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可見,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以天下為己任,相信經過一番奮斗,必然成名,體現出了自信和胸懷壯志。《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寫道:“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作者把宇宙看作稊米,整頓宇宙不是像處理稊米嗎?所以,滄海橫流和世事紛亂都不值得考慮了,更加表明作者的無比自信。
(三)群眾性
毛澤東詩詞和他的革命生涯密不可分,“他認為只有人民群眾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無論是革命戰爭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民群眾都是他詩詞里的主人公,他用最真摯的感情和最高的審美標準來謳歌社會大眾。
毛澤東在《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寫出根據地的壯麗景色和紅軍動員工作做得好,激起了紅軍的昂揚斗志,紅軍的昂揚斗志沖上了霄漢,以此來贊美偉大的紅軍將士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質。
(四)理想性
崇高的革命理想是毛澤東詩詞浪漫主義的核心,毛澤東的遠大理想在他的詩詞中貫徹始終,幾乎每首詩詞都有表達理想的豪言壯語。
《念奴嬌·昆侖》把昆侖裁為三截,遺歐、贈美、還東國,這是個偉大的想象,作者的理想不只局限于祖國水患的消除,也希望能把和平帶給歐洲、美國和日本,讓全世界的人民安寧和平,抒發了作者偉大的理想抱負。
《水調歌頭·游泳》中用“飛架”寫出了建成后的大橋像長虹架空一樣壯偉和建筑大橋的速度快。有了大橋,天塹變成了交通大道。除了建筑長江大橋外,還有建筑三峽水庫的宏偉想象,可見毛澤東的想象信馬由韁、豪放不羈和理想的偉大。
(五)樂觀性
中國革命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革命歷程,從大革命失敗到武裝起義,從土地革命到萬里長征,從抗日戰爭到建立新中國。艱難的歷程磨礪了毛澤東樂于斗爭、不服輸的樂觀主義性格,這樣的性格更體現在了他的詩詞里。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中寫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婁山關地勢險要,所以被稱為雄關。婁山關堅固如鐵不可攻破,但已經被紅軍攻克了。原來,遵義會議以后,紅軍本定在瀘州和宜賓之間渡過長江,與川西北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不料蔣介石派重兵把守江岸,倘若按原計劃進軍,一定遭受挫折。中央紅軍不得不改變行軍路線,于是轉頭東進,要重占婁山關。可見當時毛澤東的樂觀心態。
二、毛澤東詩詞對浪漫主義的繼承
毛澤東詩詞無不顯示出氣壯山河的氣概、寥廓崇高的形象和撼人心魄的力量,毛澤東詩詞對古代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的繼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瑰麗想象的繼承
毛澤東詩詞以信馬由韁、天馬行空的想象為基本特征,大膽想象在詩詞中自由點綴,呈現出宏偉的藝術形象和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菩薩蠻·大柏地》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這里用七種顏色來寫虹是極為難得的。前人曾用彩色來寫虹,《皇明政要》說,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口占《霓虹詩》“誰把青紅線兩條,和云和雨系天腰”,這詩只分青紅兩色,比較簡單。《菩薩蠻·大柏地》卻寫出了七種顏色,將其比作彩練,當空舞動,顯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而作者又提出了設問,問“誰持”,好像有誰在慶祝革命戰爭的勝利而拿著彩帶飛舞,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二)對大膽夸張的繼承
夸張是中國浪漫主義不可或缺的表現手法,莊子的《逍遙游》使用大膽的夸張寫出了大鵬騰飛的氣勢之大。而這樣的大鵬形象被毛澤東直接拿到作品中使用。他在《七古·送縱宇一郎》中寫道:“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作者想借用莊子文章里夸張的大鵬形象,以此來為友人放聲高歌,希望羅章龍能像大鵬一樣施展大才。
毛澤東不僅直接繼承使用前人的夸張,更是別出心裁地創造出具有特色的夸張意象。毛澤東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作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中蘇兩黨矛盾日益尖銳,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聯對外奉行霸權主義,和美國做政治買賣,并把中國假想為敵人,試圖反華。這里的“寰球”指地球,把地球縮小了,稱為“小小的”。地球成為“小小的”,地球上的修正主義者就更加渺小了,小到成為“幾個蒼蠅”。而后又說修正主義者攻擊中國,就好比螞蟻動搖大樹,不自量力罷了,又把修正主義者縮小到了像螞蟻和蚍蜉,顯現出了毛澤東詩詞的大膽夸張。
(三)對奔放語言的繼承
毛澤東的詩詞語言是奔放不羈的,他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風云變幻的斗爭生活決定了詩人奔放的語言基調。他的詩詞語言清新熱烈,展現了豪放不羈、勇于斗爭的偉人形象。
《沁園春·雪》上闋描寫北國風光,縱橫幾千里;下闋歷數封建帝王,上下幾千年。最后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結束,語言奔放、氣吞寰宇。詞作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同時以其豪放的氣概,把無產階級主宰歷史沉浮的英雄氣概表現得一覽無余。作為革命家、哲學家,毛澤東精通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又有精通語言運用的高超能力,詩句奔放而顯哲理。
三、毛澤東詩詞對古代浪漫主義的發展
毛澤東詩詞不僅繼承了古代浪漫主義傳統,還在其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發展。在總結前人文藝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
(一)“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
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又是一位偉大的理想家,他的詩詞往往將革命浪漫主義精神融入革命現實中。毛澤東詩詞里既有反映“天兵怒氣”“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喚起工農千百萬”等反第一次大“圍剿”時的現實主義戰爭場面,也有反映“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等革命浪漫主義的漫漫艱辛長征路線。
這種浪漫主義情懷在革命的現實中從未消減,《念奴嬌·昆侖》中,作者從現實出發為人們展現了一個沒有水災的和平世界,并希望祖國在沒有水災的情況下,把裁好的三截昆侖分發給歐洲、美國和日本,在濃郁的浪漫主義氛圍中希望歐洲、美國、日本也能保持和平。
(二)關心革命命運、不計個人得失的思想內核
作為一位歷史偉人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所追求的是中國革命的光明前途和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他以博大的胸襟領導中國革命,在困苦曲折中高傲前行,他很少去寫個人得失的詩詞,他的詩詞所表達的是一種堅定偉大的革命意志。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以梅自喻,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壓抑情感。但是,毛澤東《卜算子·詠梅》里的梅花生長在百丈厚冰和異常寒冷的懸崖上,不因為環境的惡劣而丟掉自己高傲盛放的品質,它只是春天的信使,不與百花爭春。毛澤東用梅花來贊美偉大的革命者不占有勝利果實,為了人民而攻堅克難的高尚情操。
總的來說,毛澤東在戎馬倥傯的戰斗歲月里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寫出了景色雄奇絢爛、場面浩大廣闊、氣勢磅礴雄偉、感情深厚超脫的詩詞,他不僅繼承了古代優秀的浪漫主義,更將其發揚光大,以偉大的革命理想、豪邁的革命氣概、奇特的藝術構思,為我國傳統詩詞開辟了一條廣闊道路。
(1.河北傳媒學院國際傳播學院;2.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李改婷(1981-),女,河北定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影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