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生活品質的改善使得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越發強烈,美術作為重要的載體,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民間傳統藝術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內容及形式表現,加之其質樸、靈秀、純真的內涵,增添了其審美價值,其傳承與發展尤為必要。民間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導入極具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本文基于對民間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價值的分析,著重研究了基于民間傳統藝術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革新設計。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構視角下,傳統文化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文化自信”的戰略導向下,其傳承與發展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诿耖g傳統藝術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革新設計,為之傳承與發展開拓了有效路徑,同時還豐富了美術教學對“美”的詮釋,激發了學生更多創新靈感的迸發,其意義重大,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和熱議。
一、民間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價值
民間傳統藝術匯聚了我國各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在長期的勞動生產中形成,反射出了其內心對美好的追求。在中華民族豐沃的土壤上,民間傳統美術生根發芽,進一美化著人們的現實生活,為之帶來了豐富的審美體驗,其表現形式極其多樣,是高校美術教學不可多得的素材。民間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導入,有效豐富了其內容構成,有助于形成學生高尚的審美追求,同時開拓了他們的知識視界,促進了其創新創作的靈感迸發。某種意義上,民間傳統美術具有實用、質化、美感以及精神合一的特性,生長于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同時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和審美需求,其樸實純真的內涵品質詮釋了真善美,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外,民間傳統藝術作為我國寶貴的文化資源,其傳承與發展至關重要,是實現文化自信的關鍵。信息化時代,面對互聯網經濟的沖擊,多元文化生態結構下,民間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甚至部分瀕臨滅絕,其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導入是再現其藝術價值的有效路徑。
二、基于民間傳統藝術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革新設計策略
(一)提升師資素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彼刭|教育改革生態進一步確立了教師的宏觀主導地位,其綜合素質素養水平表現直接影響高校美術教學實效,教師亦是高校美術教學模式革新設計的有力推動者,其專業化建設顯得至關重要。民間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體現出多重價值,包括學生發展、藝術傳承等,教師應樹立強烈的能動意識,高效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同時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培訓教研活動,以交流會、教研會等方式,聘請民間傳統藝術學者廣泛參與,豐富教師學識涵養,使其深諳民間傳統藝術的精髓,并協同商定其在美術教學中有效導入的路徑,提升教師綜合教學水平,為基于民間傳統美術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革新設計提供智力支持。另外,高校還可以采用專兼相合的方式,優化師資隊伍構成,聘請民間傳統藝術傳人參與授課,實現美術教學的再發展。
(二)開發校本教材
教材是開展教學的基礎,因此作為基于民間傳統藝術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革新設計重點,應大力推進校本化開發。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在既有美術教學框架結構下,優選民間傳統美術豐富的資源,凸顯出地方化、民族性特色,有機地將之編入教材,為基于民間傳統藝術的高校美術教學奠定基礎,如此一定程度上還能夠激發師生熱情。民間傳統藝術歷經幾千年的歷史傳承與發展,承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表現形式多樣多樣,顯示出非凡的審美價值和魅力,激發著學生創作靈感。對此,信息化時代,高校還應充分發揮互聯網應用優勢,將不同風格、主題的民間傳統藝術元素匯聚在一起,整理成電子檔案,共享到公眾服務平臺上,以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圖片、影像等方式呈現出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此獲得更高層次的升華?;诖?,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亦需有意識地導入民間傳統藝術元素,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
(三)豐富實踐活動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對生活更純粹、更極致的描述,帶給人以非凡的審美享受,并由此激發其深度思維。尤其是民間傳統藝術,其生活性的特征更加顯現,基于此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革新設計,應注重豐富的實踐活動組織,以增強民間傳統藝術對學生的感染力,并使之得到更高層次的升華,實現美術創作力、表現力的提升。例如,高??刹欢ㄆ诮M織以民間傳統藝術傳承為主題的活動,鼓勵美術專業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創新創作熱情,讓更多學生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并提升美術專業學生的成就感,使之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在專業學習上。另外,充分依托地方文化資源,組織學生深入民間傳統藝術的發源地,全方位了解民間傳統藝術的制作過程,并通過與老一輩藝人之間的互動交際,了解民間傳統藝術的發展歷史、背景文化、精神內涵等,繼而從中汲取更多有效的藝術創作經驗。
三、結語
基于民間傳統藝術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革新設計同時創造了教育價值、文化價值,其踐行尤為必要,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應對整個教學流程進行重新規劃,依托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智力支持,注重校本教材開發,并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進而實現其育人和文化傳承目標。筆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類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從不同維度視角提出更多基于民間傳統藝術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革新設計策略。
(滄州師范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基于民間傳統藝術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的革新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1904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李瀾(1979-),女,河北承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