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改革是現階段教育部對職業院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職業院校教學成效的必然要求,以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進一步提升職業院校的教學成效。信息時代,互聯網給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職業院校可以為學生搭建互聯網學習平臺,讓學生根據自身基礎來進行自主學習。在“互聯網+”背景下,筆者主要探討如何運用互聯網為職業院校教學提供服務。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運用“互聯網+”模式助力教學改革,為職業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以職業院校理論性課程教育為主題進行探討,分析如何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進行理論性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以便深入推進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互聯網+”背景下進行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理論性課程的學習興趣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把圖片、文字和音視頻等教學信息引入網絡課堂,讓學生從單一的理論性教材學習中跳出來。教師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學信息來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豐富信息,感受學習的樂趣,有效提升學生對理論性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符合學生個性化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課余時間的自主學習。理論性課程的教師可以把多種類型的教育信息分享給學生,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基礎進行有選擇的學習和觀看。另外,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重復學習和觀看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和問題,在課后進行查缺補漏,提升學習能力。將“互聯網+”同理論性課程教學改革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準確定位,了解自身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率。
(三)能夠滿足課程改革對理論性課程教學的新要求
課程改革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要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管理者和引導者,積極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將“互聯網+”和理論性課程教學改革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為學生構建網絡化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習,這樣有利于實現學生個人能力和知識的雙重進步。
二、“互聯網+”背景下進行職業院校理論性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
(一)更新教學理念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職業院校教師應當摒棄落后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主動學習先進的課堂教學技能,積極了解信息化、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應當加強師生交流,課下關心學生學習情況,主動聯系學生,及時解答學生疑問。其次,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建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能動性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身份為學生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另外,教師應當具備開放包容的教學思想,主動接納互聯網,將網絡信息與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趣味性教學。
(二)注重課前預習環節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普遍興趣,在互聯網平臺上搜集有關教學資源制作微課。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課前運用微課進行預習,使學生對新知識形成一個基本的印象。學生可以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帶到課堂,向教師請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平臺設置教學動畫和益智游戲等,與學生進行趣味性互動,讓學生對理論性課程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優化教學內容
要想使“互聯網+”真正和理論性課程教學改革相結合,教師需要合理優化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具吸引力。首先,在制作微課時,教師可以先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與分析,分清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知識,然后將重難點知識合理地編排在視頻中,這樣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印象。同時,教師在制作微課時應當把握時間,如果微課時間過長,可能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耐心,很難實現高效的觀看與學習,但如果微課時間過短,可能會使教學重點內容難以完全展示,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學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自主搜集和學習,開拓自身視野。
(四)創新教學成果考核方式
現階段,理論性課程教育考核方面,職業院校存在考核方式不完善的問題,而科學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地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果。目前主要采用平時成績加卷面成績綜合考察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很難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個人的學習情況。因此,必須創新教學成果考察方式。教師可以運用網絡技術手段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效,提升教學的針對性。例如,將學生預習和在線練習成績納入期末考核,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利用計算機軟件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提升程度。教師要制定系統化的考核評價方式,從不同角度檢驗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成效,以便改進和調整教學方案。
三、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實施教學改革不僅是職業院校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保障。教師應當主動轉變教學理念,迎接互聯網時代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新挑戰,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院內科研項目“新媒體環境下的‘互聯網+’課堂打造——智能手機與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7XY-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關靜(1988-),女,甘肅隴南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