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霞
【摘? ? 要】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作文是一個起點,更是一個難點。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寫作要求,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模仿訓練,引導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規律,解除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從而引導低年級學生作文起步。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寫作指導?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23
作文不僅與學生語文積累有關,還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驗有關。教師引導孩子對身邊事物密切的關注,平時訓練,要從實際出發,注重教給學生習作的方法,采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低年級作文指導的一些方法,供大家交流。
一、注重積累,增加儲備
話有三說貴在巧妙。如何才能準確表達,有效表達,讓人聽著順耳,就在一個“巧”字。如何才能讓小孩子學會巧妙表達呢?我的做法是:平時在語文課上,注重積累,對于每一黨員課文學完之后,我都要進行集中測試,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特別是對于所學課文中的名言佳句,好的詞語,總要引導孩子們反復琢磨,研究推敲,例如:魯迅先生說的“我家門前有兩棵樹,第一棵是棗樹,第二棵還是棗樹”,只有結合是背景才能準確理解。在學習語言時,不僅要讓孩子們,照著原句會說,還要能夠結合實際造句。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識記的基礎上應用。
對于語文教學,我注重大語文觀,我常常要求孩子們,在家庭學習語文,例如:家庭地址、家庭小區名稱、家庭位置、周圍的環境,家里的人物、干什么工作、和自己的關系,就近看了什么動畫片、開展了什么家庭活動等,首先讓孩子們用通順的語言說出來,在引導孩子寫成小片段介紹給大家。對于社會知識,我經常要求孩子們,所處學習語文,積累知識,例如大街上的牌匾、單位的名稱、圖書館的學習、和同學之間的交流等都是學習語文的好時機。只有不斷地積累,才能有效表達。正所謂“庫房里沒有貨,如何能取出貨”“牙膏筒里沒有牙膏,如何能擠出牙膏”。
二、仔細觀察,豐富素材
俗話說:“寫作源于生活”。豐富多彩、充實的生活是寫作成功的必要條件。《新課標》要求學生:“養成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在生活中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所以教師要有意識的啟發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在觀察事物中去尋找創作的靈感。這樣,學生作文時不僅有內容可寫,而且會表現與眾不同的感受,創作出得文章才有新意,才更加符合生活,讓習作變得有意義。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要抓好作文訓練務必抓好生活的源泉。讓孩子觀察身邊的景物、人物、事情。作文訓練就應面向孩子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孩子在生活中長知識、受教育、得到啟發,用情感的波瀾、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傾吐的欲望。只有讓作文貼近生活實際,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并發揮想象,讓學生寫生活中的人、事、物,學生自然有感而發、有話可說,這樣寫作時候文思如泉涌,寫作的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平時教學中,我有意識的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來寫話,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讓他們寫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東西,寫身邊熟悉的人、事、物。于是,學生的寫話就有血有肉,一點也不空洞。有一次,我布置了一次寫話訓練:《我的校園》,要求孩子們寫出自己在校園看到的景物,由于本次寫作的題目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校園是他們每天生活的地方,通過仔細的觀察,他們紛紛拿起筆寫起來。在學生的眼中,校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家園,生活在這里能夠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游玩的樂趣。
再如寫作人物,原來,孩子們總是千人一面,總是喜歡照搬《小學生作文》中的模板,為了引導孩子們寫出人物特點,我要求必須選擇本班的學生或者任課老師來寫,我給他們示范,“她是以一個活潑的小女生,經常穿著紅色的外套,圓圓的臉,大大的眼睛,經常梳著羊角辮,她個子不高,但走起路來,真是快,班上的高個子也趕不上她”,大家猜一猜她是我們班的誰?學生異口同聲“李×妮”。我順勢要求今天的作文,就要寫一個人,寫完之后,對著全班同學讀一讀,看大家能否猜到他(她)是誰?猜到了,你的作文就過關了,大家猜不出來,那你就要重寫。結果,孩子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一個個不同的面孔,在孩子們的筆下展現出來。
三、鼓勵想象,激勵評價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無非是想心思。想象是小學生最擅長的思維方式。我在作文教學時,采取了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用詞語寫童話片段、編造故事、看圖寫話等。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我們平時聽的、看的故事,能夠簡單明白其中的意思。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有人編造出來的,有些故事是根據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加工而成的,有的故事則完全是想象出來的,并告訴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編故事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活動課班級開設一堂編故事大賽課,課上采用多種形式。
例如,擬出一些詞語“老奶奶、籃子、小女孩、馬路”讓學生圍繞這些詞,把它作為人物、地點、道具,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出故事,可以是幾句話。然后是擬新奇的題目,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比如貪吃的小貓、愛玩的小狗、月亮姐姐的故事……學生編和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回答“為什么”和“怎么樣”。習作完成后,我經常讓學生課堂上講出自己編的小故事,讓孩子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為了讓孩子們喜歡寫作,樂于寫作,不管質量好壞,我都及時給予評價,讓他們嘗到寫作的甜頭,并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堅持寫作,爭取不斷進步。在作文教學當中,我也經常對學生們說:“別怕,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講評作文,我還抓住他們的閃光點,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每次講評,我盡量挖掘每一位孩子的閃光點,讓盡量多的孩子受到表揚:題目寫得好,給予表揚;詞語用得好,給予表揚;句子通順的,給予表揚;無錯別字的,給予表揚;書寫工整美觀的,給予表揚……”于是,愿意寫作、樂于寫作的孩子越來越多。
低年級的作文教學是引導學生邁入作文大門的關鍵一步。走好了這一步,就會使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激發創作的靈感,寫作時才能夠游刃有余,得心應手。所以,在低年級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愛上習作,享受寫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