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爾格日
摘 要:翻轉式MOOC課堂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在遵循體現學生為主體、構建開放型教學、呈現交互性等三原則的前提下,對課堂的設計、優化具有很好的開放性、靈活性。該教學模式可實現教育優勢資源跨區域調配,縮短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教育差距,為區域教育的因地制宜辦學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學會自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很好地彌補了傳統的中學地理教育方式的短板。
一、研究依據(包括研究來源,實踐研究意義,國內外實踐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等)
慕課(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M”代表Massive(大規模);“O”代表Open(開放);“O”代表Online(在線);“C”代表Course(課程),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一種混合式學習交互的教學模式,教學直接在線上進行,互動留待在課堂活動。
國外翻轉課堂起源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2011年可汗學院(KhanAcademy)創始人薩爾曼·可汗(Salmankhan)及其學院對翻轉課堂進行了一個里程碑式推動發展。至此,翻轉課堂開始被眾多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迅速成為被世界教育界所關注的新型教學模式。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是在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與其他教學方法或技術相結合效果的探索等方面。多以應用為主,在多年的教學試驗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相對成熟教學實踐經驗,構建了相對系統的課堂教學模式[2]。而MOOC作為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教育信息化的產物,不僅為課堂教學提供系統、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還搭建了一個新型開放的教學平臺。翻轉課堂在基于MOOC教學的基礎上,增加課堂討論環節,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支持和引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與應用的層次和深度,甚至發現新知識,這就形成了翻轉式MOOC課堂[3]。
在國內由于中西方教育觀念和教學形式的差異性,翻轉式MOOC課堂的研究和實踐還處于介紹多于研究、理論多于實踐的起步階段。對“翻轉式MOOC課堂”的文獻,大多都是基于”翻轉式MOOC課堂”的相關理論的分析、教學模式的探討、實施策略的研究。將“翻轉式MOOC課堂”運用于實踐,探索“翻轉式MOOC課堂”與其他教學方法或技術相結合的應用效果的對比很少。同時,相關的研究多集中于設備設施完善的高校教學,對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探討較少。
二、實踐目標、實踐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實踐目標:構建常態化翻轉式MOOC的學習模式。
實踐內容:在中學地理教學實踐中,結合自身實際,通過應用翻轉式慕課課堂模式,完善地理學習及學習評價的整體框架,構建常態化翻轉式MOOC的學習模式。
解決問題:完善地理學習及學習評價的整體框架,構建常態化的實踐模式,促進教法和學法革新,響應國家鄉村振興,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分享優質教學資源流,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三、課題的實踐思路與方法、技術路線、試驗方案(含創新性)及其可行性分析
實踐思路、方法和技術:主要是參與中學的實際教學活動,通過翻轉式MOOC課堂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實踐,借助網絡技術,在課堂中加入游戲化元素,設計游戲模式,完善評價指標,探索該模式是作為正式課堂教學還是輔助教學。
實驗方案一(線上教學):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由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進行主持,借助網絡技術,創建虛擬學習課堂,將參與者分成小組(每組7-8人),給他們分配了一項任務,教師運用游戲化和學習分析來設計游戲化教學主題,參與者首先為他們的MOOC選擇一個主題,主題事先由老師提供并予以呈現,并大致說明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接下來說明完成該學習的評價標準如需記憶的內容量是否達到,學習時間是否減少,學習態度是否增強,學習興趣是否提高,人際關系是是否改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對于提前完成的小組給予獎勵。
按相同的程序,在非課堂教學中重復以上教學實驗。
實驗方案二(線下教學):在線下平時教學中,由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進行主持,在現實課堂中,將參與者分成小組(每組7-8人),給他們分配了一項任務,教師運用游戲化和學習分析來設計游戲化教學主題,參與者首先為他們的MOOC選擇一個主題,主題事先由老師提供并予以呈現,并大致說明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接下來說明完成該學習的評價標準如需記憶的內容量是否達到,學習時間是否減少,學習態度是否增強,學習興趣是否提高,人際關系是是否改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對于提前完成的小組給予獎勵。
按相同的程序,在非課堂教學中重復以上教學實驗。
試驗后進行資料分析。按照每周兩次的頻率進行實驗,每次實驗后只統計記憶的內容量是否達到。月底統計歷次記憶的內容量是否達到、學習時間是否減少、學習態度是否增強、學習興趣是否提高者四個變量指標。學期期末統計歷次記憶的內容量是否達到、學習時間是否減少、學習態度是否增強、學習興趣是否提高、人際關系是是否改善五大變量,對獲得獎勵最多的小組予以加分。
創新性:通過資料分析結果,對以上的四種教學模式進行最優組合搭配,形成常態化翻轉式MOOC的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江梅,林玲,尹杰蘭,李軍燕,陳亦佳.淺析慕課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未來發展[J].教育現代化,2018,5(42):365-366.
[2]陳曉露,武荷嵐,王祖源.“翻轉式”MOOC課堂和傳統課堂教學效果對比研究——以同濟大學大學物理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No.367(04):27-31.
[3]計科峰,張漢華,唐波,劉培國.實踐視界中的MOOC翻轉課堂教學[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5,v.38;No.181(04):48-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