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娜 張超
摘 要:機械設計基礎是高等院校工科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本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1 教學內容的改革
根據各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遵循適用性為主的原則,根據該門課程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在教學安排時,適當減少理論教學的時數,增加應用和實踐教學的時數。
1.1 精選和更新理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調整思路是強調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注重實際應用,根據實際需要引入反映有關機械設計發展的最新成果,介紹和生活、生產相關的新型機構和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力求反映發展前沿,拓寬知識面,增加課堂信息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2 貼近工程,增加實踐教學內容
為了改變教學內容和實際脫節這一現狀,在教學中穿插了一定學時的實踐教學內容。通過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學生都深切感受到了工程,建立了一定的工程觀念,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融合,為今后的深入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 教學方法的改革
該門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設計和工程實踐的能力,如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達到這樣的目的,已經成為了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針對該門課程的特點,采用了“精講多練、講練結合、自我學習、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2.1 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教學活動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學習課程的相關內容,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科學學習的思維方法。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把啟發式教學方法放在首位,并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穿插采用了討論式和案例式教學方法。
2.2 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激發學習興趣
機械設計基礎是與工程實際聯系緊密的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講解實踐性較強的內容時,組織學生到實驗室或學院實訓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在現場教學前,先布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邊參觀一邊討論,把課堂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體會到各種機構在機器中的應用以及本門課程在生產中的重要性。
3 教學手段的改革
為此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室的投影儀和計算機等輔助教學設備。同時為了擴大課堂的信息量,采用了內容豐富、形式各樣的CAI課件和教師自編的電子教案,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 結束語
只有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上進行改革,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的教育和教學質量。只有在教學改革中不斷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才能探索出適合本校特色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峰.機械類課程改革研究[J].才智,2017(8)
[2]鄭陽,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智聯科技,2017
[3]王玉,張成功.論機械基礎類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湖南大學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