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接華
摘 要:節約型社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目標之一。學校體育資源與社區實施分享不但能提高學校體育資源的利用率,又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體育需求,同時有助于提高體育資源的利用率、改善社區人居環境。本文就分享經濟視野下影響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資源共享的主要因素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力求為探索體育資源最大限度地服務于杜會、實現社會公益最大化而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分享經濟;社區體育;學校體育;資源共享;影響因素
發展社區體育事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共享發展這一發展理念,這表明國家在注重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節約型社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目標之一,它不但能提高學校體育資源的利用率,又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體育鍛煉需求,同時亦有助于改善社區人居環境。在體育改革深化、體育消費升級等因素的不斷推動與影響下,產業間的協同發展效應也日趨顯著。新模式、新業態、共享經濟不斷涌現。它昭示著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資源共享模式既面臨發展黃金時期的機遇,又面臨社會矛盾凸顯時期的挑戰。
1.分享經濟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分享經濟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平臺化、協同化地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這一概念于1978年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爾科斯.菲爾遜提出。
當今,分享經濟在租房、交通等領域呈現爆發式增長,并逐步轉變為“互聯網+”浪潮下的商業創新模式。其基本特征表現為: “使用而不占有”、“閑置資源再利用”和“信任經濟”。
2.影響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資源共享的主要因素
2.1相關分享經濟模式的政策、制度、法律嚴重缺乏
從法理的角度來看,體育場地設備是否完備、健身環境是否優雅安全是增強全民身體素質、推進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影響因素。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分享經濟具有典型的網絡化、跨區域、跨行業特征,現有不少法律制度不適應分享經濟快速發展的實踐。在工業經濟和工業化大生產下的經濟社會管理制度強調集權、層次管理、區域和條塊分割,這與新業態不相適應。例如,滴滴專車及各種拼車平臺對現有車輛監管體系沖突較為明顯就是典型案例。其政策風險、法律風險的討論和爭議一直都很激烈。這就要求監管機構主動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特征出臺配套的相關政策體系,優化和創新監管方式,加強行業規范性管理,避免惡性競爭,促進其有序發展。
2.2分享經濟模式下不同部門的利益協調困難重重
教育資源社會共享、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已成為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縱觀各地出臺的共享經濟相關政策,可以清晰地發現政策的制定中強調規范的多,而鼓勵發展的實質性政策少。廣泛開展社區體育活動,開放學校體育場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是全民健身的需要,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加快公共體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有組織、有計劃地向社區開放,是終身教育、終身體育時代的必然要求。在提高體育場館利用率、滿足社區群眾體育需求、推進教育公平同時,又可以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學校體育的良性發展。但在壟斷性的體育消費市場中,分享經濟模式大幅度地降低了各行業進入門檻,共享經濟對傳統產業帶來沖擊,對傳統利益格局帶來沖擊。使傳統企業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分享型企業的快速進入并急速擴張,會大大沖擊原有體育消費市場的商業邏輯和經濟秩序,直接引發社會財富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可避免地遭遇來自既得利益者的質疑和阻撓。這種利益格局調整,使統籌協調難度加大。這就需要結合分享經濟的“平臺經濟”特征創新治理方式,建立政府、企業、行業組織、消費者、公眾、社會監督的多元治理體系,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促進分享經濟發展。
2.3分享經濟模式的實施需要信任機制作強力支撐
分享經濟模式重新構建個人與個人、個人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連接,它極大地提升了整個體育資源的運行效率。分享經濟本質是合作,實現個人對個人的資源交換,信任是確保交易達成的基本保障。其一大顯著特征是,使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例如體育消費者與體育指導者在共享過程中加強相互了解,讓陌生人之間相互善待、相互分享,除獲得經濟收益外,獲得獨特體驗也很重要。但分享經濟目前尚處于發展初期,信息安全、勞動者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都考驗著分享經濟。由于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通常是大量不確定的個人或組織,其質量安全、目標客戶資料等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和隱患。要借助政府力量來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用聯合激勵和懲戒機制,切實保護各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2.4分享經濟模式下的體育消費市場尚需繼續拓寬
中國現有的分享經濟企業多數是模仿外國成功經驗,分享經濟多集中在打車、租房等領域,業務面較窄。我國應集中發展適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國人習慣的服務,來保障我國在發展分享經濟的過程中,不僅限制于國外模式的死胡同里,也要對于非本土化的消費者提供有特色的服務。如:房源的選擇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更具文化特色的房源(北京的四合院)以性價比取勝來贏得更多的非本土人的親睞。當然,在擴大開發分享內容的同時,應研究調查他們的消費需求,為更好地向多元化分享模式邁進打下基礎。
2.5分享經濟模式需要良性的競爭與合作關系
我們要想更好地吸收和借鑒國外的成功模式,就要加強與國外的先進企業的合作,變競爭為雙贏。未來的競爭,是資源整合的競爭模式,只有能真正擁有穩定的消費者群體才能更好地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分享經濟的模式。以 Uber 為例,曾經涉及多個營銷領域:流浪寵物、快遞等,但在這些領域的營銷與他和其他領域的合作是分不開的。再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強強聯合為例,他們的合作不僅更方便于國民的出行,更為其推廣自身價值和創造收益帶來了巨大的規模效益。
3.小結
學校體育資源與社區共享,讓學校體育場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是全民健身的需要,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加快公共體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共享經濟雖然面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但總體上發展勢頭向好,體育消費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因此媒體應大力宣傳推廣新興產業,提高市民關注,促進體育消費市場立足成長,完成最初步的盈利目標,從而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因為,在分享經濟模式下,供給方通過讓渡自己所擁有的閑置體育資源等而獲得額外收益,需求方便捷低成本地獲得體育產品和服務的使用權,顯著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增加社會福利。從而能夠很好地解決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要和不平衡體育資源配置之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 (2011—2020年)[DB/OL].[2012-04-01].
[2].孫雨生,程亞南,朱禮軍.基于MOOC 的高校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5(3):65- 71.
[3].老松楊,江小平,老明瑞.后 IT 時代 MOOC 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 8.
[4]. 吳宗芹;關于微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情感讀本;201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