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對促進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智力發展、情感發展、學習能力的發展及身心和諧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幼兒健康習慣的培養應該從幼兒的點滴抓起,要注重強化教育,反復訓練,提供榜樣教育,鞏固其健康習慣的形成。要寄情游戲,在游戲中養成健康行為。要家園共育,因人而異,尋找自身特點進行教育,堅持正面的引導教育,給予具體的指導。
關鍵詞:行為習慣;寄情游戲;家園共育;因人而異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幼兒得到的寵愛更多,各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也隨之增多。老師們常在感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教了。有的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時,也常常向老師訴苦,在家里管教不好孩子,問老師們怎么辦,我認為培養幼兒健康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從幼兒的點滴抓起
健康行為習慣應該從幼兒期開始逐漸的進行培養,從小就應該教育他們父母不是他們的服務者,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交給父母,要學會自己動手,要以自己動手為榮。例如:讓幼兒認為在吃飯的時候要自己動手主動吃飯才是好孩子的行為,不用家長老師喂的小朋友才是最棒的好孩子。再如讓幼兒覺得應該自覺主動的穿衣服,不要讓幼兒覺得應該坐在原地地等父母和老師給自己穿衣服,從小鍛煉幼兒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自己動手穿衣服、穿褲子和鞋子。培養幼兒健康行為習慣要從幼兒的點滴抓起,絕不放過幼兒任何一個小的細節,從幼兒的日常生活抓起。
(二)注重強化教育,反復訓練
幼兒良好行為的養成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學習就能夠實現的,這個養成過程是需要從少到多來實現的,這個過程需要由熟練到自由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復教育,逐漸強化,重復訓練尤為重要。例如:幼兒在家或是在幼兒園玩完玩具后,沒有把玩具放回玩具角的習慣,這個時候老師或者家長就要督促幼兒收拾好玩具后再進行其它的娛樂活動,如果幼兒第一次沒有按你的要求對自己玩的玩具進行整理,教育者不應該放棄對其的教育,不要隨意的妥協,要第二次依然那么要求,要不斷重復教育,最終實現這一個小事情上幼兒的健康行為養成。在行為鞏固期間,教師可以用集體促進的方法進行行為促進,可以在幼兒園每天在小組中選擇當日的小組長來促進幼兒的健康行為養成,小朋友會以其他小朋友為榜樣,這樣會做的更好,每天都努力做到最好,爭當當日的小組長。在“學科教學適應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到,老師還可依據課時的需要營造溫馨、舒適、安全、優美的活動空間,設置有利于幼兒健康行為的生活環境。在課堂上應該選擇適當的課堂管理模式,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這樣才能滿足幼兒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幼兒在一個舒適和喜歡的環境中更好的接受教育。
(三)榜樣教育,鞏固形成
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教給幼兒促進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為,來改善幼兒對增進健康的態度,應該教給幼兒促進健康的方法,來訓練幼兒保持健康的行為,從而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的習慣。用豐富的知識、動作和行為的練習、講解示范、體育游戲等方式來訓練幼兒健康行為,健康行為的養成是尤其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接觸最多的就是幼兒的家長和幼兒園的教師,所謂言傳身教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才能夠培養幼兒良好健康行為習慣,幼兒會在生活中潛意識地模仿身邊的人,在家看父母,在幼兒園看幼兒教師和周圍的小朋友。例如:幼兒園的小桌子或是小椅子歪了,沒有人理睬,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從自己做起,做榜樣把小桌子和小椅子扶正,幼兒從生活中通過觀察也會模仿教師的行為,老師也要對正確的健康行為給予肯定和表揚,這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他幼兒看到這個幼兒的健康行為得到了教師的肯定和表揚后也會向他學習,使幼兒教育在無形中形成有目的、有目標、有榜樣的教育模式。榜樣教育可以更快更好的使幼兒形成健康行為習慣。
(四)寄情游戲,游戲中養成健康行為
游戲是幼兒之間交往的媒介,例如在角色游戲“娃娃家”中,幼兒之間會商量著分配游戲中的角色,有的想當“爸爸”,有的想當“媽媽”,每個幼兒各盡其責,形成一個小集體的共同活動。游戲中互相協商,互相謙讓,有禮貌的游戲,人際交往能力會在這一游戲中得到培養,有利于健康行為的養成。
不同的游戲有不同的玩法,角色游戲、合作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多種多樣的游戲對幼兒的影響也不一樣。教師在游戲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是幼兒游戲的設計者、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和幫助者,幫助幼兒順利的進行游戲,在游戲中得到滿足和快樂。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健康那個行為產生樂趣,會更自然、更主動、更快速的接受健康教育。
(五)因人而異,尋找自身特點進行教育
廣泛地說,幼兒的行為習慣每個人都有所不同,因為每個個體之間都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所以對幼兒進行健康行為教育也不能夠以偏概全、一概而論。我覺得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要適應本身的個體,首先要尋找幼兒本身的特點,針對自身獨有的特點進行分析、概括、總結,最終得出結論,選擇出適合幼兒自身的教育方法。當然這個方法的選擇也要看環境而定,在有限的環境內,運用最可行的方法會將幼兒健康教育的成功效率大大的提升。教育者應該著手于幼兒的日常生活,用心觀察幼兒的自身特點,加以思考和分析,得出幼兒教育最佳的方案,因人而異,尋找自身特點進行幼兒健康教育。
(六)家園合作,共同關注幼兒健康教育
幼兒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與家庭教育的相關內容密切相關,在幼兒園中存在個人與公共衛生問題、學習問題、飲食問題、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在家庭中也同樣存在。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通過見面的形式定期地向家長宣講幼兒健康的相關常識,并通過老師與家長的口頭與書面交流、宣傳板報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一致。應該盡量多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應該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獲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教師也應該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幼兒健康教育能力。
培養幼兒健康的行為習慣需要教師的以身作則,需要教師的認真細致,需要教師用心挖掘生活中的每一個教育契機,也需要在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搭建的平臺上共同協作,密切配合,相互信任,這樣才能獲得豐碩的成果。
作者簡介:高露丹(1993.3.23-),女,漢族,出生地:遼寧省莊河市,職位:幼兒園教師,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