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是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在素質教育大潮的推動下,小學數學不僅要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還要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探究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理念的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童謠應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的教學互動性極強,要求教師具有靈動的互動能力和親切的教學方式,除了在表達方式上適合兒童的心理年齡,還要從兒童的語言習慣、行為特征以及心理需求等各個方面進行考量,兒童時代的學習對童謠、兒歌等朗朗上口的語句容易接受,也容易掌握,這樣教師就應該發掘童謠的一切可能,為學生創造充滿興趣的童謠課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記憶和掌握知識點,在順口溜的帶動下增強學習的興趣,實現小學數學素質教學的目標,幫助學生擺脫枯燥學數學的煩惱。
一、童謠的應用對于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一)應用童謠,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學習意識
小學生在一天天長大,在長大的同時,需要學習的東西就會不斷增多,無論是生活技能的需求,還是語言能力的提升,都非常迫切。因此,通過童謠,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掌握學習知識,不斷豐富自身的發展,實現各個方面的進一步提高。另外,教師使用童謠幫助兒童了解數字,掌握公式的具體來源,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
(二)應用童謠,可以增強學生的行為意識
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時間不斷的累積才可以實現質的變化。小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主學習的意識比較淡漠,尤其在面對枯燥的數學學習的時候,懶散、不負責任的壞習慣就會很快養成,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運用童謠,學習行為習慣全都灌輸在每一個朗朗上口的小句子里,學生在反復背誦和朗讀的同時,潛移默化就影響了自身的行為習慣。
二、應用童謠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離開幼兒園的玩樂氛圍,很難靜下心來獨立面對枯燥、乏味的數字和公式,心理上的落差,直接導致了學習情緒的低落,因此全面適應規律又單調的數學學習生活有些困難。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還是一味地傳承和沿用傳統的說教教學,很顯然不能達到教學水平的提升,因此運用童謠,采取一系列適合兒童發展的課堂童謠類型,實現學生在童謠中快樂的學習數學的目標。
(一)實物演示法
行動演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教師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給學生們做榜樣,比如在學習“認識鐘表”的時候,教師可以手拿鐘表,用童謠引入“滴滴答,滴滴答,小小鐘表忙哇哇,見到大家樂哈哈!”來引導學生觀察鐘表,然后話鋒一轉,開始認識三個秒針,“分針長,時針短,跟著1-12轉啊轉,不吃不喝不叫喚,一直向前不復返。”這樣學生馬上就會記住時針和分針的區別,也會一下子了解鐘表上的數字,還會體會到鐘表的忙碌,和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珍貴,可謂是一舉多得,學生掌握了鐘表和時間的重要知識點,并且牢牢印在心里,這樣的話,學生有了成就感,學習興趣就會很快提高。
(二) 生活滲透法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也不例外,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生活場景來提高教學的成效。比如在“認識圖形”這一章節教學的時候,小學生就很容易迷糊,什么形狀對應什么物體,很難記住。這時候,一首小童謠就可以完美的解決問題了。“圓不溜丟小淘氣,滾啊滾啊是圓形,方方正正有棱角,頂天立地是方形,上下圓圓一樣大,倒下就滾柱形”這樣朗朗上口的童謠給學生展示,很快就會記住每個形狀的特征,這樣再將孩子們帶進生活情境中,詢問他們什么籃球、桌子、五星紅旗等等生活常見物體的形狀時,學生肯定很快就會答出來,形狀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童謠朗誦記憶之后,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物體都有了自身的鮮明形狀特征,學生在遇到形狀分類習題的時候就可以很快自如地答出。
(三)因材施教法
小學生數學教學的在應用童謠的時候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孩子的喜好來添加合適的童謠,比如在學習“加減法”過程中,教師會設置小白兔拔蘿卜的情景提問,這個時候,可以應用互聯網上學生們耳熟能詳的一首兒歌“小白兔,真可愛,兩只眼睛放光彩,小兔子,乖又乖,一蹦一跳跑的快。”再比如學習“認識數字”的時候,展示小熊的家庭成員的時候,可以用“有三只熊,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來作引,讓學生直觀認識數字,讓學生直接看到數字的展示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加上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對于喜歡動畫片的小學生來說,就是一場視覺盛宴,課堂學習就像播動畫片一樣精彩,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更加濃厚。
三、結束語
總之,在新時代的發展下,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索中,童謠的應用算是一大亮點,應用童謠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的互動性和靈動性提高,實現了素質教育的科學性,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的典范。童謠的合理應用,讓數學教學踐行了素質教育的根本理念,也是對小學數學教學體系的一大完善。教師應該不遺余力創新和探索童謠課堂的可實現性,營造出活潑靈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進步和學生學習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毛宇. 農村小學數學童謠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J]. 學子:理論版, 2017:72.
[2]吳曉梅. 運用童謠優化小班幼兒一日常規的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上旬, 2017(3).
[3]甘啟連. “客家童謠”資源在小學品德課中的應用策略[J]. 新課程導學(七年級上旬), 2017:23.
[4]高燕真. 閩南童謠融入小學歌唱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福建省廈門地區為例[J]. 中國音樂教育, 2018, 293(11):11-15.
[5]劉香梅. 童謠:有效學習小學數學的搖籃[J]. 中國農村教育, 2017(0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