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摘 要:雖然我國在航空應急救援實踐中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尤其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尤為突出。因此,航空救援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不斷受到專家學者、應急救援領域、防災救災部門乃至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航空應急救援系統;現狀;優化
前言
通用航空是航空應急救援的標準表達方式,其是指民用航空器除了進行航空運輸之外,所從事的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航空活動,比如航空救援、緊急事件處理、航空滅火或航空救護等。通用航空的航空器較為機動和靈活,受到地理空間的限制較少,具有快速的抵達災區的能力,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起到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失的作用。
1 我國航空應急救援現狀
1.1 航空應急救援飛機數量較少,救援飛機機型有限
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較少,因此直升飛機是航空應急救援最為常用的機種。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時緊急事故時,直升飛機能夠及時趕到現場。我國航空應急救援直升飛機數量較少,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直升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對自然災害和各種突發事件的航空應急救援需要。
1.2 航空救援體制不完善
我國航空救援主要力量來自軍隊、政府和民營單位,由于軍隊日常需完成軍事訓練和救援工作,民營航空公司大多從事運輸行業,三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救援工作的方式并不相同,相互配合起來存在著組織不協調,指揮不明確的情況。并且,三者在航空救援方面都因專業和所從事的業務不同,存在著一定的盲目,三者之間的有限資源無法得到合理的整合。當自然災害出現時,三者之間雖然能夠形成較好的統一調度,但三者之間缺乏順暢的溝通機制,各類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分享,三者并不能完全了解各自的救援能力,在沒有統一領導機構的前提下,各方力量單打獨斗,救援資源產生不了合力,有限資源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往往各自為戰,嚴重影響救援時機和效率,阻礙了救援活動的及時性,錯過了救援工作的最佳時機。
1.3 缺乏專業航空救援團隊
每當我國出現自然災害或重大突發事件時,軍隊航空救援是主要救援力量,其第一時間抵達災區現場,完成救災工作,在人民群眾心中,軍隊救援是本職工作。然而,救援工作并不是軍隊的主要職責,其主要職責是保家衛國,進行日常的軍事訓練,提高人民軍隊戰斗水平。軍隊在軍事救援中擁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缺少緊急自然災害救援設備和經驗,雖然能夠在自然災害發生后及時趕到災區,但自然災害破壞力具有不可預知性,軍隊缺少日常的災區救援訓練,災區專業救援設備缺乏,很難有效的開展救援工作。我國航空救援在民營和政府這一塊存在著嚴重問題,沒有建立起專業的救援團隊,在面對自然災害或者突發事件時,僅憑軍隊航空救援遠遠不能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這也凸顯了我國缺乏專業的航空救援團隊,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
2 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構建的設想
2.1 完善航空應急救援相應的法律體系
指導航空應急救援組織與運行應以法律為依據。目前,我國關于規范航空救援的專門法律尚屬空白,應該出臺專門法律對航空應急救援權利、義務、行為予以規范,具體應包含以下內容:(1)在重大災難發生時,由誰實施統一指揮,確定該機構統一指揮和協調的合法性;(2)航空企業及個人參加航空應急救援的權利和義務,參與航空應急救援的組織與程序,在救援過程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等。
2.2 航空應急救援構架的設計
航空應急救援體系構架設置中央和地方兩個層級。第一層級:中共中央直接領導下設國家航空應急救援委員會,作為最高指揮、協調和決策機構。國家航空應急救援委員會下設三個直屬機構:中央軍委航空應急救援辦公室、國務院航空應急救援辦公室和航空應急救援評估與交流中心。中央軍委航空應急救援辦公室協調五大戰區的空軍、海軍航空兵、武警部隊等軍隊航空應急救援力量,這是一支主要的救援力量。國務院航空應急救援辦公室協調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航空應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國家減災委員會、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救災司、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中國民航總局、中國紅十字會、航空救援信息網絡中心(新建)以及省級人民政府航空應急救援辦公室(新建)。航空應急救援評估與交流中心在災害發生時快速制定航空救援方案,并對救援效果進行評估,根據進展情況對救援方案等進行調整。第二層級:省級人民政府航空應急救援辦公室負責決策、協調、監督和管理等工作,系統構成包括:省屬各級政府應急辦公室、各級公安局、各級地方醫療機構、各級地方救援中心、各級地方航空應急救援協會(新建)、各級地方航空救援評估與交流中心(新建)、地方航空救援信息網絡中心(新建)、地方航空管理局、地方紅十字會。其中,地方航空應急協會主要由地方航空企業組成,負責地方企業的平時訓練和資源調配工作。
2.3 我國航空應急救援的體制建設總結
我國航空救援實踐經驗,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制建設可在重大災難時以軍隊航空救援力量為主導,民用力量為輔助,相互協調統一指揮。小型災害救援,以地方民用航空力量為主,發揮自主性、靈活性和快捷性的優勢。對于公安、消防、森林等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部門,可以采用國家財政專項資金補貼辦法,用于對航空器的日常維護與航空救援的平時訓練與演習。對于盈利性組織,可以利用市場的辦法給予企業相應的回報。例如,在購置進口設備時可享受減免關稅;對平時參加航空救援聯合演習和災后參加航空救援的企業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給予補貼;對于承擔社會責任較大、航空應急救援中貢獻較大的企業,在政府購買航空作業服務中給予傾斜等。即對民用資源建立政府和市場相結合的體制。
結束語
總結我國航空救援實踐經驗,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制建設可在重大災難時以軍隊航空救援力量為主導,民用力量為輔助,相互協調統一指揮。小型災害救援,以地方民用航空力量為主,發揮自主性、靈活性和快捷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夏一雪.我國應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5,34(7):928-931.
[2]蘭臻.構建新時代國家綜合應急救援體系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8,37(7):95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