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計算機網絡已經得以普及,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促進了信息數據的傳播。但同時,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的開放性也為一些別有用心人士提供了機會,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愈加突出,嚴重威脅了計算機網絡以及個人信息的安全。本文對現階段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的構建,希望能夠為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安全;大數據;安全問題
0.引言
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為各行各業工作提供了便利,對加快行業改革、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計算機網絡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外部人員通過惡意攻擊計算機網絡竊取信息、破壞程序,給個人、企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甚至可能威脅國家安全。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構建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迫在眉睫。如何建立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提高信息傳輸、存儲的安全性,如何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的和理性與實用性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問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研究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是引導計算機技術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
1.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
第一,計算機系統漏洞。現階段,大部分主流計算機操作系統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系統漏洞。用戶在使用計算機過程中,由于未對下載、安裝的軟件與硬件加以篩選,導致系統產生漏洞。計算機系統漏洞是難以避免的,雖然用戶可以利用計算機安全軟件修復漏洞,但是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漏洞。這些系統漏洞讓黑客等有了可乘之機,通過漏洞竊取重要信息。
第二,人為因素產生的安全問題。一方面,網絡黑客等不法分子通過編制的一些惡意程序或者植入軟件入侵用戶計算機網絡,對計算機內信息進行非法的修改或竊取。部分違法人員甚至將這些信息違法轉賣給他人,牟取不法所得,嚴重侵害了計算機網絡安全。另一方面,計算機用戶安全防范意識薄弱。一些用戶為了方便或者是容易記住信息,網站、程序的賬號以及密碼設置過于簡單,沒有前往官方網站或者經過認證的網站下載程序,增加了用戶隱私信息泄露的風險。而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出現更是降低了用戶對信息的控制程度,用戶網頁分享的位置信息、上網痕跡等都可能被外人竊取與利用[1]。
第三,特殊因素導致的安全問題。在計算機網絡運行過程中,因電力故障等不可預見性因素對信息處理造成影響,一些網絡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問題,進而引發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
2.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的構建
2.1加強網絡病毒的防控
對于防控網絡病毒,應用最為廣泛地便是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主要是為了防止外部網絡用戶的擅自訪問,避免外部的非法入侵。因此,計算機用戶需要重視防火墻技術的應用,在應用過程中要及時記錄防火墻有關信息,通過日志文件發現系統漏洞,采取措施修復漏洞[2]。與此同時,除了可以利用防火墻抵御網絡病毒之外,還可以利用其它的防病毒技術降低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預防重點是避免病毒進入磁盤等硬件進行相應的操作,計算機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安裝騰訊電腦管家等應用程序,利用程序中的病毒查殺功能檢測計算機內是否存在病毒,減少計算機網絡病毒傳播的情況,降低網絡病毒入侵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用戶應該避免安裝兩個及以上數量的殺毒軟件,要優先選擇病毒庫數據更為全面的軟件,提高網絡病毒防控效果。
2.2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管理機制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要想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就必須在制度層面強調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重要性。第一,國家工信部等部門可以聯合立法機關一同加強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法律研究,不斷完善網絡管理條例,對于惡意傳播病毒、攻擊他人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不法分子嚴懲不貸。同時,工信部等部門還需要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建立網絡安全問題舉報平臺,發動社會力量進行監督,要做到及時處理、嚴厲懲處、及時反饋,在全社會形成網絡安全防護合力。第二,企業要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建設。企業要堅定不移地落實國家關于網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條例,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完善企業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企業信息化建設質量。同時,企業要將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納入日常管理制度中,要在制度中明確網絡安全負責人員的職責;要明確各個部門人員應用計算機尤其似乎企業內部信息庫的權限、流程等;完善企業信息發布、審核制度;安排信息技術部門人員或邀請專業人士定期對企業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檢測,做好全面篩查。除此之外,還要對全體員工進行網絡安全培訓,使員工在工作中可以自覺踐行制度,不隨意下載軟件、不隨意將自己的賬號借給他人使用,提高企業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水平。第三,個人用戶也要與政府一同加強監督,對于網絡黑客要善用舉報制度,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
2.3實行嚴格的身份認證
身份認證是較為常見的安全保護方式,主要是對當前計算機操作者的身份進行確認,身份無誤后才可以進入系統。相比于簡單口令認證,即傳統賬號密碼形式,動態口令身份認證可以減少因用戶網站、程序的賬號以及密碼設置過于簡單帶來的風險問題,更為安全。即計算機用戶在操作前需要將系統發送至手機等設備上的動態密碼,結合系統賬號確認身份。因為每次系統發送給計算機用戶的密碼是不同的,而且有些動態口令還有時間限制,因此黑客即使截獲了密碼也難以通過這一動態口令通過身份認證,有效地保護了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另一種身份認證技術是通過SD卡等智能卡進行的。當計算機用戶面臨身份認證時,用戶端會向系統發送身份驗證請求,系統在接受指令后會隨機生成一串數字并將數字發送給用戶端。之后,用戶端再將這串數字傳送至智能卡,而智能卡則將這串數字與自身密鑰結合后將該數據發送給認證服務器,而服務器在進行相同計算后得出的結果一致,則認定操作者為合法計算機用戶[3]。動態口令身份認證技術與智能卡身份認證技術使用方便、可靠性較強,結合實際需求應用身份認證技術可以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
2.4建立信息應急處理機制
前文所述,一些不可預見、不可抗力因素也可能誘發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因此需要盡快建立網絡信息應急處理機制。計算機用戶應該做好數據的存儲、備份,要定期確認所存儲的信息。在一些突發事件中,要盡量使用戶在解決后盡可能地找回數據。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網絡面臨著更為復雜、更多樣的攻擊、入侵形勢,國家要加強網絡安全法律制度建設,企業與個人也要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管理機制,實行嚴格的身份認證,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的構建是維護網絡秩序、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大數據時代下我們需要以更謹慎的態度對待計算機網絡體系。
參考文獻:
[1]蘇智華. 試談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措施[J].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18(3):22-24.
[2]匡博, 王穎. 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措施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8, v.14(17):37-38.
[3]張森. 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措施探析[J].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18(1):55-55.
作者簡介:何成寶(1982年8月-),男,漢族,山東省泰安市,山東經濟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學士,齊魯理工學院,高級實驗師,計算機網絡方向或學校教育信息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