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圓梅
摘要:本文針對目前職業高中英語課堂低效的交互教學問題,按照“讓學課堂”的新型教學理念,筆者探討了實施“讓教”策略,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語篇教學、詞匯教學、語法教學及寫作教學等活動中,并簡要論述了職高英語課堂“讓教”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參與性、對學生參教進行把控、實施讓教有效的措施等幾個問題。該研究以期望構建“讓學課堂”,促進學生交互能力,使其在這一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并能有效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職業高中;英語;讓學課堂;教學
教育改革提倡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傳統教學中教師“教”轉變為學生“學”,“讓學”的課堂策略應運而生。“讓學”就是將課堂時間、空間盡可能讓位于學生,努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使課堂每分鐘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同時,教師在每個教學步驟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一、“讓學”課堂的內涵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學模式推陳出新,“讓學”成為新興而陌生的詞匯進入教育者的視線,那么何為“讓學”?所謂“讓學”有一個重要內涵,就是教學的目的是進行學生自我構建,進一步形成自我觀念。教師首先要有課程意識,能對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方能使“讓學”的內涵得以詮釋的能力。當我們提及“課程”,首先想到的是課本,課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是切實落實課程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之一。假如課程是一個幅建筑設計圖紙,課本就是具體的方案和計劃,教師則建筑施工者。顯然,沒有課程意識的教師是被動者,難以進行創造性建設。因此,教師應建立以人為本、多元文化及自主選擇的課程教育價值觀和理念。
二、踐行“讓學課堂”的措施方法
(一)轉變教學理念,“讓學”于學生
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嚴重受到注重傳授文化知識的趨向下,輕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只將學生看作知識灌輸的“容器”,而未能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對這種教學模式究其深層根源,不外乎是過度以“師”為中心,以“書”為中心,從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僅僅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和,強調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卻很少探尋學生發現與探索的重要潛力,同時,無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發展需要。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陷入機械學習、被動接受的乏味枯燥的過程中。這種方式,一度使學生心生厭倦,難以調動起興趣,銷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但提高教學效率,而且不利于學生獲得的健康發展。因此,現實和現代教育要求英語教育工作者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呼喚合理的教學模式。隨著“讓學”的倡導,為英語教學領域打開了新的面貌,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它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勤于動手動腦,樂于探究學習,在課堂上著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作用,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真正落實到英語課堂教學之中。
(二)科學設置教學流程,以學促思
每堂英語課開始,教師首要任務有明確教學流程。心中對課程分幾個環節,而每個環節設置什么問題及開展什么教學活動,都要了然于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緊密抓住激趣、善導、促思三方面,將以教為中心巧妙地轉移到學為核心,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和主導作用。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方法,將一首流行經典的英文歌曲作為英語課的激趣開端,不但給課堂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隨著動聽悅耳的音樂不知不覺中投入到英語新課程的學習之中。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音頻、文本、動畫等不同功能吸引學生投入學習,它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英語知識,尤其是晦澀枯燥的語法知識,學生通過有趣的多媒體英語情境設定,就可以有效地化解語法教學的難點。又如,教師在上課前,可以留給學生充分的“Free talk”口語交流時間。師生、生生間可以利用學過的單詞和句式進行英語交流,為學生營造了自由表達英語的機會,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學習過程自主完善與創造
1、明確學習目標
讓學課堂要求目標盡可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明確,即讓學生對學生任務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另外,這樣學生也可以圍繞設定的目標選擇相適宜的方法執行和開展學習。學完后,學生又可以著眼于學習目標,對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自我慎思,從中查漏補缺,看到哪個知識點還未掌握,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習,提高學習目標的達成度。例如,現行語言出版社教材在每組課文前都單元學習的提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單元模塊的學習重點。部分教師還采用單元整組設計推進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組教材的學習目標。可利用一課時引導學生閱讀整單元課文要求,讓學生通過瀏覽和學習思考題及要求,做到心中有數,有利于學生對英語學習目標和任務有整體上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可以更好地提前規則自己的學習,從而有目的地去進行的加強學習活動。
2、增強自我情感體驗
新課程標準多次涉及學生學習“情感體驗”,讓學生經驗體驗的過程。因此 ,教學不但讓學生有所“知”,更要有對知識有所“感”。學習過程中引起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情感檢驗,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有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產生親切感,培養其學習興趣。“讓學”關注學生的幸福情感體驗,它關注學生的協調健康發展,與素質改革要求和追求目標可謂一脈相承,重視學生的生命成長。“讓學課堂”本身就是一種教學本質的生態回歸。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背景,促進以學引“思”。 職高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障礙就是缺乏語言環境,也缺乏對英語文化背景的了解,這主要與 我們的生活環境相關。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歐美國家的日常生活、風土人情、地域文化,以及悠久的英語歷史背景。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電影中朋友間的相互問候場景,試問學生:“Nice to meet you”與“How are? you?”的問候用語的區別,可以將問題當作業留給學生,讓學生翻閱資料進行探究。最終學生通過自主不習區分這兩種打招呼的方式。“Nice to meet you”用于初次朋友見面,而“How are? you?”用于老朋友間的問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和思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知識的自我探究
在英語教學的難重點處,教師更要重視引導和點撥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將學生情感體驗、活躍思維、語言習得等過程盡可能展現,以便根據不同的學生學習情況,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有效反饋信息及時做出調整,從而提供理想的學習情境和環境,以及必要的學習引導。例如,在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注不純粹是學習技巧的教授,而是將文章與朗讀指導相結合,并且對于難長句,引導學生根據句式結構、詞性進行斷句劃分,使其自主探究,教師進行導引、點撥和幫助,而不是一句一行的講解和翻譯,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能夠加深對英語問題的理解,從而提高語法知識,促進閱讀理解水平。
結束語:
古語云,“人必自愛而后人愛,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從學生視角來看,學習在本質是學生的自己的事情,學生只有充分發揮自主意識,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教師才能夠給予必要的幫助,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去進行知識的再創造學習,而不是將現成的知識灌輸給他們。故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引導和合作者,應當站在全面發展學生素養的高度,并相信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認知潛力,對于難度不大的知識點,盡量對學生少一些干預,適度地“放手”和“讓學”于學生,讓他們像研究者一樣去自我學習和探究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成長,在探究體驗中自主建構知識。
參考文獻:
[1]徐學福, 房慧本冊. 讓學生做自己的老師:名師講述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M].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2]讓學生課堂變大變實變新[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 2011(Z4):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