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幼兒園科學區角活動與stem教育之間有著密切關系,較好地發展與實施基于stem理念的科學區角活動,不僅是幼兒園教師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而且是當前整個學前領域所關注的焦點。本文在STEM教育理念指導下,從活動內容、活動開展、指導策略三方面入手,在順應和保持“游戲期”兒童心理特征的前提下,讓幼兒置身于快樂的游戲中。這能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豐富幼兒的學習經驗,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stem教育;幼兒園;科學區角活動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科技實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基于此,著眼于培養科技人才的科學教育已是當下我國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起點和基礎,幼兒在學前階段所養成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習慣是制約幼兒科學素養形成的前提,更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近年來,STEM教育作為美國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舉措受到廣泛關注。本文擬從STEM教育理念出發,在反思我國幼兒園科學區角活動的基礎上,提出幼兒園科學區角活動的改進建議。
一、基于幼兒生活經驗,多維度選擇stem科學區角活動內容
教師要開展幼兒園科學區角活動,擁有適宜的stem活動內容是關鍵。
(一)科學區角活動是STEM活動的延伸。主題活動后延伸區角游戲內容。當今幼兒園課程基本是以主題活動的方式展開,在選擇區角活動內容時,我們要考慮與主題結合,即根據主題活動中的內容加以延伸,選擇區角活動。比如,配合中班主題活動《有趣的昆蟲》,我們在科學區角匯總投放“螞蟻工坊”和放大鏡,供幼兒近距離觀察小螞蟻的工作場景。之后,我們逐步增添其他的昆蟲動物或動物標本,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并嘗試簡單記錄,幫助幼兒提高觀察和記錄的技能。
(二)日常生活是STEM教育的生成。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會遇到許多有關科學的問題,我們會根據幼兒的興趣,追隨他們的好奇心。隨機生成可以成為科學區角活動的內容。
(三)幼兒園家長是STEM教育的資源。我園幼兒的家長大多是高校、專業培訓和研發機構的工作人員,他們本身就從事科學技術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是科技專業的行家。他們本身就有很多的資源可以提供給我園利用。
二、遵循幼兒年齡特點,項目式開展幼兒stem科學區角活動
stem教育強調跨學科的整合學習,尤其強調通過以工程為核心的設計和制造活動解決生活中真實的、有意義的問題。這是其最核心的價值取向。在確定stem科學區角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們以探究問題為中心,探索設計、開展了以項目式stem科學區角的活動,其中包含單個獨立項目和系列主題項目。
(一)以現場觀摩為載體,設計單個獨立項目的stem科學區角活動
我們從不同年齡幼兒的好奇心、探究興趣和已有經驗出發,通過交流討論的教研活動,科學、合理、恰當地選擇合適的科學區角活動內容,研討設計單個獨立項目stem科學區角活動。
比如,幼兒對吹氣產生的氣流現象十分感興趣。于是,中班單個獨立項目《小球爬樓梯》活動隨之產生。首先,教師提供材料卡紙、吸管、小球(泡沫球、乒乓球、玻璃球等不同材質的球)。其次,教師提出問題:小球爬樓梯,誰最快?隨著問題的提出,幼兒先要討論交流如何讓小球爬樓梯,此時,他們會根據需要進行吸管樓梯的組裝。最后,當小球爬樓梯的實驗成功后,孩子們在已有經驗基礎上進行組裝、對比不同材質球用吸管吹爬樓梯的快慢。在該單個獨立項目式活動中蘊含stem概念(科學:感受吹氣產生的氣流。技術:進行吸管樓梯的組裝。工程:將吸管樓梯搭建得穩當不。數學:感受吸管樓梯顏色不同的排列組合。)
(二)結合班級小專題研究,研討系列主題項目stem科學區角活動
班級小專題,是班級教師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的專項研究。這種形式是根據幼兒的興趣,每月圍繞一個主題開展的專題研討活動。這一專題研討活動可在區角中開展。比如,小班的《鴨鴨加油站》,因為班級小朋友帶來一只小鴨子,引起了全班幼兒的關注和喜愛。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的科學區角活動中,孩子們圍繞小鴨子的外形、飲食以及如何照顧小鴨子,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式科學活動。這些活動,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去探究解決他們想知道的問題,讓他們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同時在stem理論的指導下,教師也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去思考、探究如何開展系列主題項目stem科學區角活動。
三、追尋幼兒探究行為,開放式指導幼兒stem科學區角活動
stem教育的核心是整合。在stem科學區角活動中,教師需要追尋幼兒在自由、自主的科學區域活動中的探究行為,轉變思路,遵循開放式的指導原則,讓幼兒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發揮。
第一步,變主動為被動:在stem科學區角游戲中,教師容易習慣定勢,一旦發現幼兒遇到困惑不再操作探索時,就會主動去幫助幼兒。這樣的行為其實會影響幼兒的探索計劃,我們需要轉變思路,學會等待,等待幼兒尋求幫助時,再給予其相應的幫助。
第二步,變指導為指引:幼兒尋求幫助時,多會以問題的方式出現。此時,教師不應直接回答、給出結果,而是跟著幼兒的問題提出提示性的問題,讓幼兒自己回答。在教師和幼兒的互動中,問題得到解決,幼兒逐漸建構自己的經驗。
第三步,變封閉為開放:此處的封閉和開放,指的是問題的提問形式。教師不能問類似“是不是”“對不對”的封閉式問題,而要用開放式的提問來引發幼兒的思考。比如,小班活動《電子積木》,幼兒可以自由嘗試電子積木。我們可以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如“可能有哪些方法?”“也許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等,引導幼兒自己不斷探索。幼兒在不斷的嘗試中,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鼓勵幼兒去多思考探索
在幼兒園的教育階段中, 教師主要是使幼兒的綜合素質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并為將來幼兒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做好鋪墊, 這就要求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STEM素養, 這也是今后的學習方向。幼兒園和老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STEM教育, 數學和動手能力是幼兒表現STEM能力的基本途徑。在數學中面對一些基礎的加減法, 幼兒大多都能夠輕松的應對, 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 引導幼兒多多思考, 防止思維僵化, 只會按部就班按照教師給出的思路去解決問題。比如在黑板上畫8個蘋果, 分成兩組, 問問幼兒有哪些分類的方式, 通過教師的引導, 培養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
我們在stem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科學區角活動,以整合的活動方式,讓幼兒置身于快樂的游戲中。這種方式能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豐富幼兒的學習經驗,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夏夢,于小盼.stem教育視野下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問題與改進[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9,35(04):53-56.
[2]朱佳.幼兒園stem教育:理念先行—行為改變—充實課程[J].教育觀察,2019,8(03):92-93.
[3]楊曉萍,楊柳玉,楊雄.幼兒園科學教育融入stem教育的核心價值與實施路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19(04):72-77.
[4]毛曙陽.關于幼兒園階段開展stem教育的若干思考[J].物理之友,2018,34(09):10-12.
[5]金蓓蕾.試析如何將stem教育應用在幼兒園的教學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