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竹
摘要:“多媒體+課堂學習”是新時期高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模式,可用于構建高效課堂。歷史學科的學習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和時代的距離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枯燥乏味的感觸,學習低效化一直都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為提高歷史課的學習效率、增強歷史學習的興趣,我們高中生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這一有利資源,發揮其在歷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推進高中歷史的學習。實踐證明,多媒體與高中歷史學習相結合這一學習方法,具有較高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高中歷史;應用
近些年來,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愈來愈深入。這種學習方法將知識與趣味相融合,學生的課堂精力得以集中,學習效率得以提高。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可謂是屢見不鮮。多媒體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講解歷史事件,了解歷史人物,走進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把握歷史發展的脈搏和旋律。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增強我們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更能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素養的把握能力。本文筆者結合了自身的學習經驗,對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學習中的有效應用進行一番探討,希望能為廣大高中生帶來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多媒體在高中歷史學習中的運用優勢
(一)拓展學習內容
電子白板具有龐大的網絡資源,我們可以隨時在上面查找和搜索各種資料和信息,并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及時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和拓展,這對于我們在課上的探究學習尤為重要。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任何一個歷史事件背后都隱藏著極大的信息量,如果僅局限于教材本身來講解學習,就會使得我們的學習范圍過于局限,也不利于我們從多個角度理解分析事情的本質。為此,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教師和學生都能收集到更多圖片和視頻資源,便于加深對相關歷史知識的理解。而且,在課下,我們也能夠通過對各種文獻、圖片和視頻資源的搜索,更好地實現知識更新,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培養史料實證和歷史分析的學科素養,在學習過程中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啟迪心靈。
(二)有利于思維架構
電子白板的有效應用能夠實現良好的課堂互動,其工具欄有計算和投票等諸多功能,可以充分激發我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我們的思維和行為。在高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每一歷史事件都具備背景、目的、內容、過程、影響、評價等諸多要素,事件之間關系錯綜復雜,聯系緊密。這也造成了我們在理解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多媒體的應用,能夠幫助我們直觀、生動地串聯相關知識,便于我們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記憶。
(三)提升教師備課效率和質量
電子白板能夠整合多種資源,將圖片和音頻等資料集于一身,鏈接的資料在格式轉換上非常便捷,對于圖片和視頻的加工處理便利,顯著縮短了任課教師們的備課時間。很多完善的課件也被直接整合到了學習資源庫中,便于教師之間的分享和對相關內容的補充。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梳理相關的歷史教材及拓展資料,有效提升了備課的效率和學生學習質量。
二、多媒體在高中歷史學習中的應用
(一)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學生可將自己制作的多媒體文檔上傳至網上,我們可隨時隨地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點播學習。多媒體短小精致,圍繞一個中心主題重點分析講述,有極大的自主選擇空間,適合學生自學、復習。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中我們與老師是一對一的,這種學習感覺是大班型授課模式難以實現的,而且更為有利的是對于一部分課堂上并未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反復觀摩理解,使課堂上的重點難點知識刃迎縷解。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盡量設置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景來啟發學生,讓我們感同身受,激勵我們完成指定的任務目標,適時培養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新航路的開辟》一課時,為使學生深刻了解科技探險發展史,應請我們分組給大航海時代的歷史人物寫頒獎詞并設計、制作獎杯。這一過程,要先將我們分組并分發所需的制作工具,我們自己組織討論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協商分工:文學功底基礎好的同學負責撰寫頒獎詞,具有美術特長的同學負責制作獎杯,最后是擅長朗誦的同學上臺念頒獎詞。過程中學生需運用近代化史觀、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等多種角度對本段歷史進行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教師提前將本課歷史背景制成多媒體課件,引導我們思考,充分調動我們的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促進我們自主學習,提高歷史學科素養。
(二)創建學習情境,發展歷史思維
歷史教學受諸多條件限制,很多歷史文物、古跡、生產工具等無法親臨實地觀看考察,而歷史教材中的插圖模糊、表意不明,學生興趣淡薄,而多媒體技術將歷史文物與現代圖片有機結合,給學生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在培養我們觀察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理解了知識點。在傳統課堂中,歷史教師只注重講解知識,然后學生課余機械地背誦,比如講到中國朝代的更迭,大多數歷史教師會按時間編排線索講解,可我們卻模糊不清,如果把中國歷史疆域做成多媒體按照朝代順序播放出來,就會更加直觀,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構建高效課堂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歷史教師必須重視課堂導入,可以在上課前播放一段與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微視頻,讓我們在觀看的同時慢慢進入學習情境。例如,教師在教授《交通與通訊的變化》一課前,可先播放當時交通與通訊的變化,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近代化進程中交通與通訊領域所帶來的改變,體會其中的內涵的政治色彩和經濟原因,更好地進入學習角色。歷史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歷史講述的都是曠古久遠的事實,對閱歷不深的我們來說發揮想象進退維谷。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所教授的內容提前制作出來,下載相關視頻、圖片、資料等,通過生動、形象、真實的畫面使我們更好地領悟。
(三)強化重點及難點學習
歷史學科有一些重點事件及內容需要深入學習,將這些重點事件連接起來就可基本掌握整個歷史發展過程的來龍去脈。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制作成課件,強化我們對重點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習有效性。例如,教師在教授《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一課時,課前安排我們閱讀教材自主提問。筆者制作了一張課堂問題反饋表,包括課前看不懂的、不理解的概念,預習后仍未解決的問題,課后仍未弄懂的問題幾個方面。由此確定多媒體內容:民主運動背景、內容和發展史實。把這些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畫面感強,看完多媒體絕大多數疑問都迎刃而解了。
(四)開發學生想象力,增強記憶
大多數高中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往往是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導致我們學得筋疲力竭,耗時較長但效率不高,而多媒體技術在學習中的運用很大程度上有效緩解了這一困難。歷史學習依靠想象和記憶,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再現歷史場景,幫助我們獲得歷史概念和定位。例如,教師在教授《經濟體制改革》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適時出示“經濟體制改革示意圖”,模擬經濟體制改革的場景等,引導我們立足于豐富的歷史表象,結合相關資料,想象體制改革的情景,充分激發我們的想象力。此外,背誦是歷史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很多歷史知識的確要靠我們識記。利用多媒體技術可將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有機結合在一起,讓我們直接觀察歷史表象,開發我們記憶力。
綜上,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給歷史學科的學習帶來了新的變革。多媒體技術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同身受地體會探究的魅力及成功的喜悅,喚起學生心中學習的熱情,讓我們真正愛上學習,更激發起我們探求知識的積極性,有助于我們精確理解和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提高歷史學習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歷史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