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青剛 王忠 陳柏松 陳菁 馬曉丹
摘要: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非常注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大綱也體現了這一點。本文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實際,依托學校云平,探索以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為目的的全過程評價課程考核方式,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改的目的。
關鍵詞:計算思維;大學計算機基礎;全過程評價,考核方式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術方法,并拓展其的視野,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做好準備。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周以真教 授 在 2006 年 提 出 的“ 計 算 思 維 ”(Computati -onal Thinking),她認為: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涵蓋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面臨著歷史發展機遇與挑戰,參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指導委員會(2013-2017)確立的課程教學改革總體目標,結合我校的培養定位,明確以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案和課程考核方式,堅持全過程評價,堅持以考促學、以考促改,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思維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 “大學計算機基礎”大綱教學目標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大綱中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是:通過學習,獲得計算機發展、軟硬件系統、算法、信息安全等方面基本知識,掌握信息處理基本方法和多媒體基本技術,初步具備運用計算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信息素養和計算思維。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大學計算機通識教育的第一門課程,也是我校本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科學文化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信息素養,以及運用計算工具解決專業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
2? 傳統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考試方式一直是研究熱點,主要源于考試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矛盾。而傳統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筆試,考核方式比較單一,部分學生只在考試前兩周進行突擊復習,以得到較滿意的成績,但其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卻不盡然,故該方式無法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自從建立考試機制以來,考試成績一直是衡量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標準,同時也是測評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桿,在教學工作中起到指揮棒的作用。如果傳統考試方式不發生改變,那么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變革就成為一紙空談,很難有實質性的進展。
3? 以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為目的的全過程評價考核方式
針對傳統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在我校課程教學中,探索以計算機思維能力培養為目的的考核方式,不僅增加實踐部分的考核內容,同時堅持全過程評價。考核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
3.1? 過程性考核
過程性考核分為平時作業,期中考試,課程研討三個部分組成。平時作業主要依托Educoder平臺實施,題型主要包括客觀題和編程題兩大類,并限時提交。期中考試主要依托紙質試卷的方式進行。課程研討是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3-5人),主要針對教材中的計算機新技術內容,每組自選題目,進行15分鐘的研討,并由教師點評,然后由教師和其他組學生進行評分。過程性評價中,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作業,準備課程研討資料等。通過該評價方式強制學生全程積極參與并完成相關任務,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學生通過課程研討,對計算機新技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手段。
3.2? 終結性考核
終結性考核在考試中實施一票否決,即終結性考核成績不及格,則該課程考核不及格。終結性考核分為期末筆試和課程設計兩個組成部分。期末筆試主要依托紙質試卷的方式進行。課程設計是學生在期末筆試結束后,按照預先分組(每組3-5人)抽取課程設計題目,再進行24小時的課程設計,然后上交課程設計報告和相關程序,最后進行現場答辯。通過終結性考核,尤其是課程設計部分,學生組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完成課程設計方案,并需要借助計算機、互聯網等各種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信息素養,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考試興趣,加強了學生之間團隊合作,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
4 結語
通過兩輪試訓,我校已經探索出較為實用的考核方式,該考核方式以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為目的,堅持全過程評價,堅持以考促學、以考促改,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也得知:雖然整個考核過程讓學生倍感壓力,但通過這種考核方式學生也確實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9.
[2]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March 2006,49(3):33-35.
[3]陳國良,董榮勝. 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 中國大學教學,2011,(1):7-11,32.
[4]劉佳,張文,李曉梅.基于MOOC推進應用型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試改革[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