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勁
一、 背景
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點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明確了質量要求,要加強相關學科縱向銜接和橫向配合,推動跨學段整體育人、跨學科綜合育人。這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落實以人為本的育人原則,在實踐中處理好知識、能力與品格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發展所需核心素養有明確的認識,依靠教師的高素質以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教師專業的高效率發展在新時期又有了新的迫切性。
校本培訓是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和創造能力的要求,校本培訓攻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建設一支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的人格、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較強的創造能力有特色的師資隊伍。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較符合我國國情。但也存在矛盾與沖突。
不少學校在教師培訓過程中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培訓信息溝通不暢,無法及時獲得有用的信息;教師培訓有時較為低下的效率,更影響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有限的資源和資源之間還各自為政,無法協調更難以統一管理;尤其是當學校達到一定規模,各種人與事關聯與交叉繁雜,日常繁重教學工作與必要的外出學習培訓看似更難以調和。
二、實踐
當校本培訓與信息化相遇后,各資源要素之間的溝通、協作和校本培訓管理的屏障被打破了,初步實現了對教師培訓各環節的掌控、調配和協作。以下是我們學校的初步實踐。
1 學科基地,發展新型合作互助團隊
學校數學教研組自2017年被推薦創建浙江省數字教育資源應用實踐基地學校。借助這一優勢平臺,學校數學組不斷努力創新校本培訓新模式,使數學的校本培訓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的局面。通過多措并舉,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績。依托基地校的優勢,學校數學組全面推進各項建設,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引領,力求打造成學校的特色品牌,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學校文化。
學科基地分各模塊由專人負責人,并對相應模塊進行考核。有直播課程模塊,負責基地校直播,要求課時完整,畫面清晰,把上課的精彩畫面展示出來;有微課模塊。指導并督促老師制作微課,設計好微課片頭和格式,分配好微課任務。審核微課質量,并對上傳微課進行考核;有論文研討模塊。負責專題研討,審核論文;有資源中心模塊,在后臺整理上傳資源,放入相應欄目或文件夾。方便全省用戶使用下載;有校本作業模塊,研討學生習題,上傳的資料,及時更新。
服務師生是基地校的歸宿,贏得廣大師生的支持是基地校生命力之所在,學校學科基地,主動考慮廣大師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把校本培訓的經驗、研究思路和成果及時展示在基地校,把基地辦成廣大師生信賴的資源平臺。
現在學校數學組成了精英團隊,人才輩出。辛勤付出,收獲成果,學校數學組被評為區首屆優秀教研團隊、基地校建設經驗在之江匯廣場推薦介紹,2017年度和2018年度,基地校考核均為優秀,多個項目位列全省第一名。學校基地校的初步成功,引發的輻射效應,也推動了學校校本培訓的整體發展。
2.多方合作,構建培訓學習多維時空
教師校本培訓需求多樣,如何提供多樣的培訓資源呢?學校采取了引進校外資源的方式,現在學校長年與七天網絡、ek12、北極星、口語100分、21世紀教育網、冀課網等各等各方保持合作關系,利用各方提供的資源極大豐富了學校的校本培訓內容和方式,學校制定了學校信息化安全制度,并成立了教育裝備領導小組、教育技術中心小組、制定了教育技術過關制度、教育裝備管理制度等現代化學校保障體制,以保證學校信息化健康發展,保障校本培訓。教師、學生在柯橋區云平臺有自己的個人學習和展示空間,學校建立有云錄播系統、智慧校園、互動課堂等平臺。
學校教師上一年度空間活躍度遠超市平均水平,教師能熟練應用平臺中的資源、教學助手、優課平臺等功能,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助手、家校幫軟件輔助學生學習應用,利用多方平臺,學校初步構建了教師校本的培訓多維度多時空的體系。
3.利用平臺,培養隨時隨地學習能力
通常學校進行教師校本培訓時,非常注重集中統一的培訓,這有便于組織安排的好處,但是學校學科多樣、教師結構層次多樣、教師的培訓需求多樣與校本集中培訓能提供的有限資源之間存在矛盾。
移動終端的出現及普及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的希望,區級教育網已經為基層學校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我們將教師培訓的日常安排、任務變更等集成在這一個平臺下,使個性化培訓成為可能,改變了傳統的集中培訓的方式,擴大了培訓的區域。通過網絡的連接,教師可在學校、家中、甚至城市各個角落隨時參加培訓:利用天天智慧課堂實時聽課評課、利用優課平臺吸收名優教師的長處、利用微課平臺學習解題的點題之筆、利用名師工作室與專家研討教學難點等,已經成為大部分教師的日常行為。
學校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智慧校園云平臺,有了標準操作流程,規范化運作,為學校各項的信息發布、交流提供一個有效場所,使學校的各項事務都能及時傳播,而教師也能借此及時獲知學校發展動態。依靠平臺,更好的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系統性地利用學校積累的信息資源,改進教育教學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師自身的素質。充分利用碎片學習時間,讓教師能隨時隨地能參加培訓學習。
4.網絡協同,促進教師信息素養提升
學校目前網絡為1GB電信網絡,百兆到每一個教室和辦公室,學校接入電信千兆WIFI,無線網絡已經覆蓋辦公室、教室等重要教學辦公場所,現在農村中學各種硬件如機房、電子白板、一體機、錄播室、創新教室等設施已經配備,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通過信息化能力的提高,促進教師對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進。
對于企業,各種經營數據,對企業的經營運作起著關鍵性作用,其實學校也相似,學生素質發展狀況、教師的專業成長情況也能通過各種數據精確反映出來。但這些數據往往都是相對獨立、靜態的;學校通過網絡協同,將各項數據集成到智慧校園工作平臺中,使教師及時有效的獲取處理信息,提高教學和培訓的精準度。
通過智慧校園工作平臺,將校本培訓的傳統垂直管理模式轉化為基于項目或任務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使參加培訓的教師與培訓資源之間的距離在物理空間上縮小的同時,心理距離也逐漸縮小,從而提高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效率。同時通過網絡協同,使校內部通信與信息交流快捷流暢,同時便于校本培訓的管理。
三、反思
信息化背景下校本培訓實踐,給農村中學的校本培訓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對農村中學的校本培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對農村中學的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巨大的提升空間。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教師中有部分特別是年齡較大的部分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是信息技術平水較低造成不能及時或深入到某些培訓去。部分教師和家長意識還較為落后及學生的家庭教育缺失也影響到信息化的推進。教師作為校本培訓的參與者,同時也校本培訓資源提供者,這方面仍有待協調鼓勵。
總之,我校的信息化校本培訓在現階段可能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相信,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農村中學的教師信息化水平也會大幅度提高,讓農村的孩子也能擁有廣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以實現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