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應富有同情心,能夠愿意與人分享和合作,在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中愿意與人交往。從這點上能夠看出,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意義重大。在幼兒園小班階段,是培養幼兒分享行為的關鍵性階段,但因為幼兒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阻礙了幼兒園分享行為的養成。本文從影響幼兒分享行為的因素出發,重點分析了如何通過創造分享環境,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分享機會,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環境設置、分享行為、效果、影響
一、在小班區域活動中開展幼兒分享行為活動的意義
作為一種傳統的美德,分享一直被人們所贊譽和傳誦。幼兒在很小的時候,家長們就開始不斷的告誡他們,要懂得將美好的東西與人分享,因為分享能帶給人一種實實在在的快樂。在幼兒階段通過開展一些寓教于樂、充滿情趣的分享活動,并在活動中實施分享教育,能讓幼兒真切體驗分享的快樂,這對于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及對分享行為正確的理解和看待,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現階段我國教育體系非常重視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本人基于對幼兒分享行為帶來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認為環境設置對小班分享行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日常生活及有目的的教育活動的開展,有意識的對幼兒自發的分享行為進行培養,讓幼兒在給予和被給予的過程中,獲得種種的滿足和體驗,同時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享受到種種的快樂。這樣對于幼兒素質的全面提升,對將來做一個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意義重大。
二、設置分享環境、提供分享機會
韋唯那首《讓世界充滿愛》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睆倪@首歌中我們認識到,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諧社會的創造,必須從娃娃抓起,只有為他么營造一個合作和分享的愉悅的環境,為他們創設一片純凈無暇的天空,才能讓幼兒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體驗人間的愛和真情,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幼兒園小班并沒有太多和人交往的機會,同時接觸的環境也相對狹窄。這就需要我們努力營造分享的環境,盡可能給幼兒提供分享的機會,讓幼兒在放松、自由、平等的環境里自主的分享。為此,需要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中,積極的設置分享的環境。
1、家庭環境中的分享
在接待客人時,可以給幼兒充分的表現機會,讓幼兒以小主人的姿態,拿出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食物,或者是向客人展示自己的特長,創造一種積極愉快、和諧平等的環境,讓幼兒充分體驗分享帶來的種種樂趣。尤其是家里來了年齡較小的孩子,要讓幼兒學會和同齡人分享自己的東西,懂得如何去愉快相處。孩子以分享主人的姿態,在分享的過程中,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培養分享的責任感和主動感,這樣才能更樂于去分享。
作為家長,必須要計劃、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梢远鄮в變旱酱笞匀恢谢蛏鐓^中、兒童娛樂場所,多與小伙伴接觸,這樣分享的機會就會增加。例如可以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糖果,剛開始時幼兒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表現,如哭鬧不止,不愿意分享等等,這種現象非常正常。因為幼兒心智還沒成熟,不懂得換位思考。因此家長必須積極的引導孩子,耐心細致的說服幼兒,在生活的點滴中教育孩子要懂得為他人著想,并隨時隨地的表揚孩子的分享行為,讓孩子懂得,這種行為是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可的。
2、幼兒園環境中的分享
在幼兒園中普遍存在著兩種分享方式,一種是專門的分享教育活動,由教師組織開展。另一種是融入到各個環節的,與幼兒每日生活密不可分的分享教育活動,這是兩種非常重要的活動。專門的分享活動,是由教師有組織、有目的的開展的,在活動中,幼兒能對分享的規則有所了解,同時掌握分享的技能,學會適合自己身心發展的分享技巧。而在日常生活中所融入的分享教育,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同時教師可在活動中密切觀察幼兒是否真正了解分享規則,掌握了分享技能。因此,兩種活動方式必須互相滲透,有機的融合,這樣才能使分享教育在幼兒園發揮出更大作用。
例如:在每個星期中,設定分享日專題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歡的圖書和玩具,在幼兒園這個集體大環境中,開展分享活動,進而體驗分享過程中所帶來的種種樂趣。
3、社會環境中的分享
社會分享是指一些慈善活動、愛心奉獻活動。例如,在某地受災,社會上舉行募捐活動時,家長可以帶孩子一同前往,讓孩子真正養成那種扶弱濟貧的中華民族的美好品德。同時一些廣播和社會教育類的電視節目,也是一張非常好的對幼兒進行分享活動宣傳的教育途徑,讓幼兒在收看這些節目時,提高分享的認識,接受情感的熏陶,體驗不一樣的分享情感。
而無論是社會、家庭還是幼兒園的分享教育。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必須要相互支持,緊密配合,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結語:幼兒分享行為的培養,需要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共同努力,分享行為的養成,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應該積極營造環境,通過在家庭、幼兒園及社會中,為幼兒創設種種培養分享行為的環境,實施分享行為的教育,讓幼兒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在和諧、安定的環境里進步和發展,在幼小的心靈中播撒道德行為規范的種子,才能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健康個體。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師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