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微課程的教學理念是由美國教育家在2008年提出的,強調教師在立足原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原有課程的再度開發,將一節龐大的課程體系分成若干個微小的課程,適應當前“云時代”的特點,它主要以幼兒為中心,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準則的一系列課程內容。下面我將結合一些微課程的案例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微課程的起源——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一)微課程的起源
微課程的開始并不是一節活動簡單的開始,需要我們教師做好前期的一些準備,包括內容的選擇、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準備開始微課程的時候我們要慎重選擇一個內容,而這個內容必須是我們身邊的,細小的,同時又是幼兒感興趣的。如果你發現了這個點,就可以記錄好,作為開展班本微課程前的一些資料。
比如我們班在開展班本微課程前,我發現很多小朋友對蠶寶寶非常感興趣,一開始,我只是把它們放在自然角,并沒有向幼兒多介紹什么,但是晨間游戲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小朋友都圍在那里討論它。我覺得小朋友對蠶寶寶非常感興趣,那我索性就帶著他們一起來研究蠶寶寶,所以我將蠶寶寶作為我們班的一個班本微課程。這也是我們班班本微課程的起源。
(二)微課程實施前的一些準備工作
確定好班本微課程之后,教師還需要進行前期的一些準備工作,比如制定實施的計劃,因為班本微課程的實施并不是盲目、隨意的,看似簡單的內容,也需要在教師的計劃中進行,一步一步引領幼兒去探索和發現,解決疑問。
我們在進行蠶寶寶的微課程前,利用晨間談話的時間,提問過幼兒你想了解蠶寶寶什么?有的小朋友就說:我想知道蠶寶寶長什么樣?有的小朋友就說:我想知道蠶寶寶吃什么?還有的小朋友說:我想知道蠶寶寶長大了是什么樣?從這里我們也能看出孩子是天真又是充滿好奇的,他們對蠶寶寶有著各種各樣的疑問……這些疑問就是我收集的一些資料,同時我也是根據幼兒的這些內容制定了相應的實施計劃。
二、微課程的實施——圍繞孩子的興趣進行
(一)觀察
在實施微課程中觀察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事都需要我們用眼睛去看,去觀察,才能深入了解。比如我們班的班本微課程,一開始我就讓幼兒先去觀察認識一點點小的蠶寶寶,同時借助放大鏡讓他們去看看蠶寶寶是什么樣,由哪些部分組成。
在觀察的過程中有的小朋友說:蠶寶寶身上有一條條的線,有的小朋友說:它有6只腳,有的說有7只腳,8只腳……根據幼兒的這些觀察,我就開展了一節科學活動《認識蠶寶寶》,跟幼兒仔細探討認識了蠶寶寶,從活動中幼兒對蠶寶寶有了細致、全面的認識。
(二)行動
在第一步認識之后,就需要我們根據認識進行進一步的探究,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想法深入地挖掘更多的知識。
比如幼兒在認識蠶寶寶之后,我就帶領幼兒探索蠶寶寶吃什么?有的小朋友覺得吃大的葉子,有的小朋友覺得吃軟的葉子,因為它咬不動。
根據幼兒的這些猜測,我讓他們自己到幼兒園里找各種覺得蠶寶寶能吃的葉子,孩子們的熱情也非常高,一個個拿著自己找到的葉子跑到我面前給我看,有的甚至摘了好多各種各樣的葉子,葉子找來之后,我們沒有進行肯定也沒有否定,讓幼兒自己去喂蠶寶寶,同時我還讓他們第二天再來觀察蠶寶寶有沒有吃葉子。第二天小朋友一早就來看,他們發現葉子基本上沒怎么動,這時我就拋出問題:那蠶寶寶到底吃什么葉子呢?
(三)家長資源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家長資源也是一個重要的資源,家長不光可以配合我們的課程,而且對幼兒知識的了解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就如我們這次的微課程,幼兒知道了蠶寶寶要吃桑葉,家長們就帶領幼兒去各種能找到桑葉的地方摘桑葉,一方面能幫助蠶寶寶找到食物,一方面也讓幼兒潛移默化地認識了桑葉。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摘到了很多桑葉。第二天到學校都說要拿自己的摘到的桑葉來喂蠶寶寶,可想而知,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
(四)多領域滲透
微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除了一些科學、語言領域之外,我們還可以進行其他領域的滲透,同時也可以在游戲中進行滲透。微課程可以突破傳統的課本教育方式,打破常規的傳統教學方法,讓幼兒在玩玩、說說中進行認知探究和學習,以輕松、自然的教學形式,達到學習的效果。我們班在進行蠶寶寶的班本微課程的時候,我除了開展常規的科學活動之后,我還加入泥工《好玩的蠶寶寶》等其他領域的內容。在游戲中我也投放了相關的材料,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比如在益智區投放蠶寶寶的拼圖、點數配對,同時我還制作了觀察記錄本,讓幼兒可以將自己觀察到的蠶寶寶的變化繪畫記錄下來,了解蠶寶寶的生長過程。
(五)后續
微課程是一個短暫的學習探究過程,是對幼兒某一知識的學習,學習是無止境的,我們可以將微課程繼續的延續下去。比如在蠶寶寶的微課程中,蠶寶寶的生長過程比較漫長,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沒有等到蠶寶寶吐絲微課程就告一段落了,很多小朋友對蠶寶寶長大的樣子還并不了解,對蠶寶寶后續的成長我們沒有及時告知,而是讓他們自己以后繼續去觀察,去發現,留著一絲好奇和疑惑,繼續去學習,這也是微課程帶來的學習效果和魅力,讓學習變得真正無止境,讓幼兒對探索仍充滿著好奇。
三、微課程的展示——展示孩子的研究成果
一個微課程的結束并不代表學習的結束,我們還需要對過程中的一些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展示孩子的一些成果,比如在微課程實施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照片、視頻,家長參與的照片,幼兒完成的一些作品展示,一些觀察記錄本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微課程研究的成果,加深幼兒對本次微課程的了解,同時也能讓家長了解微課程的意義,將微課程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家長中。除了一些成果展示,教師也要歸類一些實施過程中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方便改進微課程實施。
微課程起源于孩子的興趣,并始終以孩子為中心,教師作為中心線貫穿其中,追隨著孩子的步伐,一步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問題,探索問題,并解決問題。微課程的研究不只是浮于表面、淺嘗輒止的研究,它需要我們真正地深入其中,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成長。
同時一個微課程能否成功的實施,還需要我們教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打破傳統教學的框架,學會接觸新的思想,摒棄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跟著孩子的思維一起去探究,這樣你才能找到學習的方向和樂趣。
四、微課程的應用——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其一,微課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基層學校對微課程的實際運行過程進行分析就可以明確,近幾年來,數億名學生都參與了陽光體育活動,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同時也意味著體育健康標準檢測活動已經全面開展起來。場面宏達,并不意味著效果令人滿意。雖然陽光體育活動獲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離預期還比較遠。雖然學校對于實現預期目標正在努力,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缺乏充足的資源,就不得不對此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教師的教學中,雖然認真完成工作,雖然教學模式不斷地創新,可如果學生不具備學習能力,一切都是枉然。學校的執行力,家長的重視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等等,都與教學的預期效果具有直接相關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有所提高,僅僅依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支持,需要整個社會的支持。各項因素之間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缺少一項都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深感到自己對教學是有目標的,但怎奈能力有限,因此,要承擔這項艱巨的任務,就要思考如何做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任務。教師承擔著光榮的職責,要在教學中很好地完成任務,就要反思曾經采用過的教學模式,找出缺點和不足,思考如何避免缺陷。主觀的思考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立場上的,缺乏客觀性。為了讓教學順利展開,就要正視當前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而不是逃避責任,還要考慮采用某種方式可能獲得的教學效果,畢竟教學之路還有很長,需要步步為營,認真地走下去。教學質量要有所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喜歡上自己的課,使課堂成為吸引學生之地人,讓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能在這里找到自己興趣、愛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持之以恒,即便是學生放學之后,也能從事興趣活動,在活動中獲得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習質量就有所保證,這才是教師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學生具備了學習能力,學習不再是課堂上需要做的,而是時時刻刻需要做到。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實施微課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需要量身定做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更有針對性,學生不僅學習知識,還掌握了學習技能,學習質量很快提高。
無論任何事情,都是開始的時候很難。如果有了好的初學者,后面的事情就可以按照規律展開。處于新媒體時代,將媒體技術用于教學中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在一些學校的課程教學中,將微課充分利用起來,教師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傳到指定的教育平臺上,學生登陸到平臺,就可以觀看微視頻學習。微視頻短小經驗,呈現的都是教學的精華部分,學生觀看的過程中很快掌握重點,對于不懂之處可以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與同學和教師探討。在討論中學習知識,學生們各抒己見,教師發揮引導作用,使得教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上容易找到了教學的靈感,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之出,進而改進教學模式,將學生不懂的知識作為微視頻的重點內容制作課件。這樣,教師在微課教學中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展開教學,還可以對知識適當地延伸。在微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動態進行觀察,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對于教師而言,做到了寓教于樂。
其二,微課教學活動化。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視頻,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是理論教學,而是走上了課堂教學實踐的道路。教育家陶行知對于實踐教學模式表達了自己的看大,知識教育中要從行動開始,只有行動了,才能從中獲得知識。所以,在學校的教學中,教學實踐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微課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師教學,然后學生復習的傳統模式,而是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預習,帶著問題在課堂上聽課,學生從原有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當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意識,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學習質量也有所提高。
微課教學經過了實踐之后,可以明確學生們是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方式的。呆板沉寂的教學課堂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而是課堂教學的內容都是學生所關注的且靠一己之力無法解決的內容,教學內容對學生非常有吸引力。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甚至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研究內容,提出來與同學和教師討論,這對培養學生的興趣非常有利。微視頻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是在聽課,而是在享受知識,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了,而是變得更加輕松。
例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程后,播放一些花樣跳繩的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對跳繩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用微視頻播放一些跳繩比賽的內容,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掌握跳繩的技巧。學生在觀看的時候,教師還要示范,讓學生跳繩,教師發揮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調整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方法。雖然技術每一名學生都會跳繩,但是,要掌握花樣跳繩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如果沒有掌握技巧,就提高跳繩水平。在學生觀看微視頻的時候,對參與調整就會產生熱情,這些都離不開微視頻的作用。微視頻在教學中高度應用,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寂靜,使得原有的靜態教學變成了動態教學。在對學生的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讓每名學生都沉浸在課堂空間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