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華
摘要:新課程改革逐漸開展,對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授給學生知識,同時還需要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發展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語文是初中學生必修科目,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學生所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教授給學生一定閱讀技巧,從而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本次研究中,首先闡述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繼而詳細闡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策,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策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中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多篇文言文以及詩詞等,學生在學習這部分文章時,通常會認為較為困難,無法明確文章意思。因此教師不僅僅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以及古詩詞,同時還需要將學生引導至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從而學習道理以及智慧。在初中部編版教材中,涉及多個經典名著的閱讀素材,教師需要不斷協調課內外閱讀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學生閱讀技能。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將課文中的重難點部分詳細為學生分析與講解。教師是課堂中的主體,而學生往往在被動學習,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忽視了學生主動性以及創造性。采用這一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性,在無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無從下手,在閱讀中遇到問題,也只會從單一角度分析,嚴重阻礙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
(二)教學手段單一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同時還需要教會學生正確學習的技能與方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嚴重,注重學生分數,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傳授。在語文教學中,通常學生在讀完文章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文章,但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過程,僅將文章中的內容以及思想感情告訴學生[1]。這一教學方式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閱讀技能,影響學生發展。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填鴨式教學現象普遍,教師教,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難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也無法促進學生發展。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則需要樹立正確教學觀念,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則需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課堂中,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教師還應當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且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中,而是應當通過開展閱讀競賽活動等方式,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使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提升課堂效率[2]。例如教師在開展《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可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教師可提問學生,在這篇文章中,如何展現作者的樂園,其次私塾教育是在文章中哪幾個段落中體現出來的,最后這篇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是什么?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提升閱讀效率。學生在閱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自由討論,調動學生積極性。
(二)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當將正確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同時還可為學生選擇一些好的文章引導學生閱讀,從而使學生能夠依據不同文章選擇恰當的閱讀方式,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其閱讀興趣。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隨手記錄的好習慣,將文章中的好詞好句以及名人名言記錄下來,拓展自身知識面。需要明確的是,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要前提,因而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注重學生閱讀主動性培養,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習慣[3]。例如教師在開展部編版教材《貓》這一課的教授,在上課之前教師可為學生準備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材料,并發放給學生。在正式開展教學時,教師可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貓這個動物呀,那你們了解貓的性格嗎?在提出問題后,給學生留出討論的時間,調動課堂氛圍。當課堂氛圍活躍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貓》這一課的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多種閱讀方式。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這一刻的讀書筆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占主體地位,學生則在被動接受知識,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弱。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開展中,應當摒棄傳統教學方式以及觀念,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提升課堂效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依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能力以及興趣,從而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加到課堂中,并實現全面發展[4]。例如教師在開展部編版教材《三峽》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中為學生預留出一定時間,引導學生依據教材中的注釋,對文章進行翻譯。針對文章中的重難點段落,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適當進行引導與講解,使學生對重難點段落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閱讀質量。此外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文章中字詞含義,還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與語文水平。此外教師在教授學生《論語》時,教師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說”與“知”等字的讀音以及含義,學生在討論與探索中,獲得知識,同時課堂氛圍濃厚,課堂效率高。
結束語: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閱讀觀,調動學生閱讀興趣。但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教學手段單一以及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等問題,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以及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在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璐. 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2019,(19):32+34.
[2]臧康. 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淺談[J]. 才智,2019,(19):130.
[3]朱紅華. 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 中國農村教育,2019,(06):116.
[4]楊煥林. 語文核心素養下初中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8,(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