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雪平
個案身份
姓名:嬌嬌(化名)
籍貫:湖北宜都
年齡:15
性別:女
地點:學校
個案的問題行為
無心向學:上課不專心,不聽講,搞小動作,缺乏興趣,不完成作業,學校成績下降。上課時不服從老師管教,周日不愿意上學,不喜歡上的課就跑到畫室畫畫,一心考美術特長生,文化課不想上。
待人不友善:行為霸道,不顧他人感受,自己愛怎樣就怎樣,經常跟班里同學起沖突,跟家人吵架。
沉迷網絡和追星:放假長時間待在網吧,沉迷追星無法自拔,說話經常出現網絡詞匯,有點脫離現實生活。
家境清寒卻又愛亂花錢,經常買奇裝異服燙頭發。
個案的背景資料
母親在生下她之后重病,長期臥床,父親離婚很快再婚,跟嬌嬌(化名)沒有任何聯系,家里只有外婆一個勞動力,但是外婆年紀也大了,對她比較溺愛和順從,疏于管教,家庭條件很差,經濟上一直靠開店的小姨資助。長期在缺愛的環境下長大,對社會有些仇視甚至怨恨父母沒有能力卻又生下她,跟自己的外婆和小姨經常起沖突。逃避自己的家庭,周五有時候放假會去小姨家里居住,周末一般上網或者畫畫,據她描述,這樣可以讓她忘記現實生活中的煩惱。
個案心理特點
看著挺乖巧,其實內心很叛逆,說話和對待他人都有些冷漠,易激惹,敏感不自信,極力的把自己打扮成男生的樣子,買衣服燙頭發,掩蓋家庭情況不好的事實和自己內心的脆弱。聰明好學,初一初二成績拔尖,初三一心想考特長生卻得不到家里和班主任的支持,長期壓抑導致成績迅速下滑。
案例分析與診斷
個人因素:性格放縱,不受約束,性情變化無常為主因。
家庭因素:缺少家庭溫暖,外婆教育方法不當,沒有父母做正確的引導和良好的表率作用。
學校因素:對案主未能跟蹤教育,班主任和老師之間未能達成達成共識,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導致案主對大多學科失去興趣。
案例輔導策略
歸因訓練,對案主進行全面的情況分析,引導其作出正確的歸因,發現自身優點,例如繪畫,找出自我效能感,增強信心。
與案主建立良好的幫教關系。
與任課老師聯系,采取一致的適當的輔導。
引導結交益友,利用同伴的幫助,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與家長密切聯系,全方位了解案主,配合教育,并適當的做家長的心理工作,讓家長們支持她初中考美術特長生。
嘗試讓案主擔任班干部,為其培養榮譽感、責任感,肯定自我價值。
投其所好,以她喜歡的繪畫來感染她,影響她。
輔導經過
建立良好的幫教關系。作為案主的美術老師,我經常利用美術課及課后活動等課余時間,輔導案主繪畫并進行溝通,一來讓她感受到老師對她的關心,二來為后面的美術特長生做準備。
系統脫敏訓練。通過導入時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讓案主去想象自己美術特長生考過但是文化課沒考過的結果,這樣反復多次以后,自覺地對文化課重拾信心和興趣。
提供學習榜樣。跟案主多次講解自己學繪畫的經歷、同學的榜樣示范來增強行為的認知,把案主跟成績優秀的學生一起坐等。
激勵法。按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學說的觀點,學生任何行為都可通過一定的強化物來塑造。在輔導中,我用小禮物小心愿等方法,只要案主能夠學習成績進步,跟家人同學關系越來越好,就能獲得教師的一次特殊獎勵。如回家主動幫外婆小姨做家務、考試成績進步、科任老師夸學習態度端正等,就能實現她的一個愿望,獎給學習用品、小零食,或者帶她看電影。
換位思考法。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別人的位置想問題。例如當你對外婆發脾氣時,想一想年邁的外婆在田里勞作了一天以后回家還要被外孫女惡語相向,那是什么樣的一種感受。例如找沒有撫養義務的小姨要錢燙頭的時候,站在小姨的位置上想一想,自己也是辛苦掙錢同樣還有兒子要撫養,卻被不懂感恩的侄女伸手索要不必要的開銷。再例如班主任的批評,表面上看這是一件很沒面子的壞事,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想想:老師關心著我,老師希望我進步,希望我有更好的前程。案主如果能換個角度想問題,很多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了。
調動多方因素。與案主外婆和小姨聯系了解案主在家中的表現,并跟外婆小姨溝通,支持她初中繪畫,并利用特長生的身份考入高中,高中 再勸其放棄。并利用巡堂的機會了解案主上課的情形。
挫折教育。經常找案主談心,告訴她人在成長過程中沒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困難和選擇,有繪畫的天分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繪畫的支出并不是小姨有能力和有義務承擔的,初中可以堅持畫一下,高中和大學負擔不起就只能提前放棄,但是夢想還是要有的,等以后自己有能力了再進修也不晚。
輔導結果與案例啟示
通過近一年的精心輔導,問題學生嬌嬌在行為和性格上出現了極大的好轉,并順利通過美術特長生和文化課的考試,語六月份考入了一中,通過后期與家長聯系,她在家里的表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懂得感恩和好好說話,并不再沉迷網絡和追求燙頭買衣服,這是非常欣慰的。
之所以有的案主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導致其行為的異常,是因為他在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在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時,思維走進了死胡同,鉆了牛角尖,不懂得換位思考,導致了行為上的偏差。只要我們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用我們的恒心、愛心和正確的方法引導他、感化他,就一定能走進她的心靈,打開他心中的“結”。
待探討的問題和工作建議
初中階段是中學生長身體、長身體、長智慧的時期,也是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他們面臨著生理與心理的急劇變化,加之緊張的學習,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因此家長應該和學校加強合作,強化學生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