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逐漸向快餐式、碎片化模式轉變,使得閱讀行為愈發淺顯,難以形成具有深度內涵的思想。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思維成長的關鍵時期,受閱讀方式轉變的影響,學生缺乏對長篇文章的宏觀把控,難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不利的影響。新課改提出了整本書的閱讀理念,在新教材中也增添了整本書閱讀單元,適應了閱讀方式改革的迫切要求。整本書閱讀是學生語言、技能發展的重要途徑,也影響著學生文學素養和精神領域的提升。目前,整本書閱讀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問題,也面臨著挑戰。本篇文章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完善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中;整本書閱讀;語文
整本書閱讀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某部作品或學術著作進行建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樹立整體閱讀意識,塑造核心素養。這一教學方式的提出,旨在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形成整體建構主義思維模式,擴大閱讀的視野,培養閱讀的良好習慣,達到閱讀教學改革的目標。高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建構能力需要進一步發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助力,以更具深度和廣度的閱讀,來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發展,從而實現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
一、激發興趣,提高整本書閱讀意識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尤其是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面臨著人生最重要的高考,往往會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考試題目的練習上,對于閱讀缺乏正確的認識。整本書閱讀教育是新興的教學方法,學生對這一教學方式并沒有足夠的認識。新課改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要想實現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目標,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激發是首要任務,激起學生的閱讀熱情,使學生愿意拿起書本,進行自主閱讀,是學生樹立整本書閱讀意識的關鍵。激發學生閱讀動機的途徑有很多,首先文本內容的多樣性是吸引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內容,立足于閱讀本身,以內容的豐富性來吸引學生。其次,教師要能夠恰當設疑,通過疑問的設置,來引導學生投入到閱讀中,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講授《沁園春·長沙》這一課時,為了深化學生對毛澤東博大情懷的理解,體會毛澤東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毛澤東舊體詩作品《毛澤東詩詞》進行閱讀。為了激發學生對這一作品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本課所學的詩歌的創作背景,讓學生結合舊時的革命歷程,來看待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從而對詩歌情感有更深的把握。這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毛澤東的詩詞創作就是反應中國共產黨革命時的一面真實鏡子,并在多媒體上畫出中國共產黨革命史的進程路線,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完善革命進程和毛澤東詩歌的對應情況,從而以任務為驅動力,使學生投入到整本書的閱讀中,樹立整本書閱讀行為意識。
二、豐富形式,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
在當前的整本書閱讀模式中,傳統的講授法仍占據著教學的半壁江山,這樣的教學方法使整本書閱讀活動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和意義。教師一味地講授,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其主動性得不到激發,使閱讀失去了激發學生探究的本質。同時,在教師的講授過程中,只選取書中的重點章節,進行簡單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簡介的介紹,這樣的教學方式并沒有達到培養學生閱讀整體建構的目的。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時刻謹記學生的中心地位,摒棄傳統模式下單一的閱讀方式,將學生的深入閱讀體驗放在首位,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從而在班級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整本書閱讀首先就要求學生培養閱讀共同體,創造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共同閱讀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受此氛圍的影響,樂于將時間投入到整本書的閱讀中。例如,在教授《紅燭》這節課時,作為聞一多第一部詩集《紅燭》的序詩,這首詩以紅燭為意象,將聞一多的奉獻精神和赤子之心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可以利用這首詩,引導學生對《紅燭》這本詩集進行閱讀,為了使閱讀氛圍更加濃厚,教師可以舉辦“聞一多詩集朗讀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競賽,以此來形成小組之間的合作閱讀,利用競賽這一形式,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達到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目標。
三、交流分享,深化整本書閱讀效果
在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中,僅僅只重視閱讀的前期引導指導效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閱讀成果,并不能夠形成長遠閱讀習慣的養成,教師還要重視后期的閱讀效果,注重對成果的展示和評價,從而深化整本書閱讀的理解。學生展示成果的方式有很多,讀書筆記、思維導圖、開展讀書分享會等等,這些方式都有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長久化形成,與他人分享閱讀成果,還有助于學生深化對書籍的理解,培養閱讀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顯著提升。
例如,在講授《鄉土中國》這節課時,這本書是部編版必修新教材中新增的整本書閱讀課程,是我國社會學的經典研究。教師在前期開展閱讀活動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后期分享交流這一教學過程。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分章節通讀全文,并在閱讀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工作,并能夠根據行為結構,畫出相應的思維導圖。之后,在課程的后期,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為基礎,開展讀書分享會,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閱讀過程和閱讀心得,在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提問答疑的過程中,使學生的閱讀理解得到升華,在提升閱讀品質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達到整本書的閱讀積極效果。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率提升有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高中階段,教師要積極吸收整本書閱讀的相關理論成果,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出發點,塑造學生整本書閱讀意識,通過開展形式豐富的閱讀活動,激活目前教學方法單一的閱讀現狀,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長久發展。當前處在整本書閱讀教材的發展時期,教育工作者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檢驗這一教學方法,使其得到完善和發展,從而為高中語文課堂的長遠進步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松泉.試論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意義、現狀及策略[J].名師在線,2018(18):2-3.
[2]魏一營.基于課程標準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6):98-100.
作者簡介:張杰,1990年7月生,女,山東聊城,山東省聊城市外國語學校,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