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方 張鵬 白舜升 巴片


摘要:一套完整的紅外傳感測距系統結構復雜,使用儀器多,增加了系統設計的復雜性和儀器設備成本。在對紅外線測距技術與虛擬儀器技術的研究基礎上,結合二者的優點,采用擁有虛擬儀器開發軟件 LABVIEW 的計算機作為上位機接受數據,使用STC89C52單片機作為下位機對紅外傳感測距模塊進行控制,從而進行距離數據的測量、采集和分析,隨后通過FC-201/SP微功率數傳模塊將下位機數據傳輸至上位機,經LABVIEW的后面板算法處理后,在界面上顯示測量結果。
關鍵詞:LABVIEW;STC89C52單片機;紅外傳感測距;FC-201/SP
1 引言
光電測距技術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在迅速的發展, 與傳統的卷尺、鋼尺測距方法相比,光電測距精度更高、靈活機動性更強、作業速度更快,受地形的影響也小,特別是以半導體紅外光源的紅外光電測距儀,已經廣泛應用于城市及各種工程的測量工作。但紅外測距儀主要由調制光發射系統、接收系統、相位檢測模塊、計數顯示模塊、邏輯控制模塊和電源變換器等多個電路器件模塊構成,故此類儀器結構復雜,使用硬件設備多,增加了系統設計的復雜性和儀器設備成本。同時,重量較大,甚至有幾十千克, 如何減輕重量和減小體積的問題尚待解決。
本項目設計的基于LABVIEW的紅外傳感測距系統,使用虛擬儀器取代傳統儀器,利用計算機強大的系統運算能力,再加一些基本的硬件支持就可以擁有數據采集、控制、分析和處理等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套系統的成本和設計難度,提高了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同時能夠更方便地快速升級系統,克服硬件設備更新周期長的缺點。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紅外光電測距技術是上世紀60年代末期的技術,發展迅速,尤其GaAs紅外發光管被廣泛使用后,光電測距儀的短程測距精度快速提高,儀器也開始小型化。近年來,紅外測距儀在小型化、自動化、高效率、多功能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測程也有巨大的突破,如瑞典AGA公司的AGA-14A,測程達到2km,精度有5mm,重量卻只有2.5 kg。此外,有的測距儀還具有自動修正,跟蹤動態目標測距的功能,儀器式樣新穎、型號繁多,約有100種以上。另外具有代表性紅外測距儀還有克恩公司的DM-502型、瑞士威爾特公司的Dl-4等。近年來光電子技術、微型集成電路、半導體電子元件等科學技術和微處理機的迅猛發展,讓紅外光電測距儀開始突破性發展。測距儀器、測角儀器和微處理機結合一體,由微處理機控制,自動地測角、測距、計算豎直距離和坐標增量,并自動顯示、記錄、存貯和輸出數據的紅外光電測距儀開始出現,如瑞士Wild公司的TC-1型、西德OPTON公司的Elta-2型和美國的HP3820A型等。
2.2國內研究現狀
隨著我國測量工作的需要,近年來國內一些光學、電子儀器廠從瑞典、日本和瑞士等紅外測距儀器發展領先的國家引進紅外測距儀組裝線,開始組裝測距儀。當然,我國的儀器工廠和高等院校近年來也研制出一些產品,如常州第二電子儀器廠研制的DCHZ型紅外測距儀,儀器外型美觀、重量輕、體積小、操作方便、精度高和性能穩定;蘇州第一光學儀器廠與清華大學共同研制的使用微機控制的DCHI型測距儀,其主要特點與DCHZ型一致;武漢測繪科技大學電子技術研究室研制的BHC-5型側距儀,使用三把測尺,成功地解決了不同測尺之間銜接不正確的問題。除此以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國家測繪局測繪科學研究所正在共同研究制造測程5公里的半導體激光測距儀;北京光學儀器廠當前也在研制新型的測距儀。
3設計方案和技術原理
3.1總體設計方案
通電后,STC89C52單片機通過程序控制紅外傳感測距模塊,紅外測距傳感器采用相位測距原理測量得到與被測物之間的距離值。隨后將測得的數據傳輸至單片機,隨后FC-201/SP微功率數傳模塊使單片機和PC 機進行通信,將下位機所測量到的數據,進行數據采集,傳輸到上位機內進行存儲、備份、處理、分析及顯示,LABVIEW程序能夠控制整個系統開始和結束。基于LABVIEW的紅外傳感測距系統主要由電源模塊、單片機控制模塊、紅外傳感測距模塊、FC-201/SP微功率數傳模塊及上位機的LABVIEW平臺構成。總體系統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
3.2相位差式紅外測距原理
紅外線的本質是電磁波,其波長在750nm-1mm之間,頻率低于可見光,人眼不能看到。理論上高于絕對零度(-273.15℃)的物質都會向外發射紅外線。故紅外測距原理為:紅外發射電路模塊的紅外發光管發出紅外光,其被對應的接收電路模塊的光敏接收管接收,由于光的強度是隨著發光管與測量物的距離變化而變化的,故根據接收管接收到的光的強弱可以判斷出所測的距離。
相位差式紅外測距原理為:紅外光波經過所測距離后會產生相位延遲,通過計算紅外調制光波信號在所測距離上往返一次產生的相位差,再結合其波長的大小,便可計算出相位差與距離的關系,繼而根據相位差求出對應的距離。相位差式紅外測距測量距離為幾米到上千米,測量精度可達毫米量級。
3.3硬件設計方案
3.3.1 STC89C52單片機
STC89C52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的單片機,擁有靈巧的8位CPU和在系統可編程Flash,其與 MCS-51系列單片機兼容。擁有3個16位定時器或計數器、8個中斷源、32個可編程I/O口線、全雙工UART串行通道,能為客戶設計嵌入式系統提供靈活、有效的解決方案。單片機的引腳使用如下: P1.2至P1.5為輸入口,外接電路連接紅外光電測距儀,獲取與被測物之間的距離信息;P2.1口為輸出口,輸出一定頻率的方波信號,啟動紅外測距儀;P2.2為輸出口,外接電路連接FC-201/SP微功率數傳模塊,實現與PC機的通信。
3.3.2紅外傳感測距模塊
紅外傳感測距模塊主要由GP2Y0A21紅外傳感器和A/D轉換電路組成。GP2Y0A21是夏普公司生產的一款紅外距離傳感器,探測距離為10-80cm,測量的有效角度大于40°,工作電壓在4.5-5.5V,輸出為模擬電壓信號,在0~8cm的范圍內與距離成正比非線性的關系,在10~80cm的距離范圍內卻與距離成反比非線性關系,標準電流功耗約為30mA,接口類型為PH2.0-3P,反應時間為5ms,最大尺寸為40x20x13.5 mm,其對背景光及溫度的適應性較強。
3.3.3 FC-201/SP微功率數傳模塊
FC-201/SP是深圳友訊達通訊有限公司生產的一種短距離無線數據傳輸產品,其抗干擾能力強、傳輸性能優良、接口多樣、低功耗、可靠性高、體積小,適用于短距離無線數據采集與傳輸。通信時用戶無需其它控制,只需從接口收/發數據即可,其它如空中收/發轉換,控制的操作,模塊能自主完成。數據傳輸時一次至少可以傳輸150Bytes的數據幀。
3.4軟件設計方案
FC-201/SP微功率數傳模塊接收到的信號經過信號調理電路后,由數據采集卡對檢測信號采集,送入 PC 機,由 LabVIEW 軟件進行測相,從而將攜帶有被測目標距離信息的信號計算出來,并將測量數據實時顯示。LabVIEW開發平臺的顯示界面有前后兩個控制面板。前面板為測距系統的顯示面板,上面有開始和結束按鈕、距離顯示、通信狀態顯示等。后面板則是數據處理的程序框圖,總體程序流程圖如圖2所示。
4試驗結果分析及討論
4.1實驗調試
在紅外測距儀正前方放一把鋼尺,用一塊不透光的小方塊緊貼著鋼尺上移動,觀察顯示界面上數據的變化情況。
4.2結果分析
把顯示結果與鋼尺比對,發現在10-60cm范圍內誤差較小,距離小于10cm或大于60cm的范圍內誤差較大。
5 結束語
本次研究的基于 LABVIEW 的紅外傳感測距系統,使用虛擬儀器代替傳統儀器,利用計算機豐富的軟件資源,實現了部分儀器硬件的軟化,節省了物質資源,增加了系統靈活性. 降低了設計難度,能夠方便快捷的升級系統。并通過軟件技術和相應數值算法,實時、直接地對測試數據進行各種分析與處理;而且通過圖形用戶界面技術,真正做到界面友好、人機交互。
當然,本文所研究的基于 LabVIEW 的紅外傳感測距系統只是一個初步的方案,在提高系統的性能、優化LabVIEW程序和測試數據誤差分析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孫文德.國外紅外光電測距儀的發展[J].激光與紅外,1985(03):7-9.
[2] 楊俊志.國內近年來紅外光電測距儀的發展情況[J].測繪科技動態,1987(03):29-35.
[3]韓劍.基于labview的超聲波測距系統[J].科技風,2019(09):70.
[4]劉婷婷.基于STC單片機的紅外測距傳感器設計與實現[J].信息系統工程,2018(06):157-158.
作者簡介:謝方,生于1996年11月,男,彝族,貴州六盤水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測控技術與儀器方向
項目來源:本文系江蘇大學2019年度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項目編號:18A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