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旦春加
摘要:隨著藝術行業的發展,群眾文藝創作已成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主組成部分,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但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增長對文藝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廣大群眾文藝工作者在創新的基礎上,融合群眾的思想意識需求,從基層生活的角度來完成創作,更好的體現人民群眾的心聲。因此,本文針對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全民藝術普及展開了相關的論述,希望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群眾:文藝創作;全民藝術普及
全民藝術的發展代表著人民群眾高度參與藝術創作的積極性,作為傳統的權重藝術創作,群眾文藝具有普及性廣、切實貼近人民生活等特點,用于反映群眾的生活中的精神面貌與需求。因此,群眾藝術創作的發展隨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外,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還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建設,雖然不能從本質上為人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能使得群眾的精神需求得的極大滿足,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一、發展現狀
從本質上來講,群眾文化屬于具有娛樂性的一種群眾活動,是大眾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的構建群體來自人民群眾,并以滿足群眾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創作的基本目的。群眾文藝在發展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我國雖然在現階段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各地域經濟狀況與文化藝術的發展仍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全面,而經濟落后、地域閉塞的城市,則群眾文化活動水平相對較低,藝術表現的形式也較為落后。由于差異性的文化發展形式,導致各地的文化藝術發展水平不一,不能實現整體群眾的積極參與。因此,多種限制性因素定使得我國群眾文藝具有起步晚、發展緩慢的特點,且呈表現形式落后,無法與國際水平接軌的發展現狀。
例如:群眾舞蹈創作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缺乏相關的專業文藝創作人員,且由于經濟與區域的兼職,基層的舞蹈創作者都是業余的工作者,導致所創作出來的舞蹈質量得不到良好的保障,進而影響了整體群眾舞蹈創作數量;二是非專業性的相關工作人員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所創作出的作品表現形式單一,其中突出表現在廣場舞的發展上,局限性大,沒有發揮出舞蹈形式多元化的特征;三是,斷層的創作層次,不同年齡的人員對舞蹈種類有著不同的喜愛,老年人熱愛的廣場舞與年輕人喜愛的街舞無法形成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作的發展,導致了創作的斷層。
二、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的意義
群眾文藝起源于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也服務于人民的文化建設當中。文藝作品作為文化的一種教化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人民的基本文化素養。因此,只有將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相結合才能更好的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積極鼓勵人民的熱情創作,大力普及全民藝術的展開,讓文化藝術創作處于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勢態當中,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建設。
三、普及工作的開展分析
(一)大力推動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加強群眾藝術培訓
從整體發展的角度上看,只有積極做好基礎的工作設施建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其工作展開的效率與成果,反之,由于基本設施不完善,就會使得工作進程受到阻礙,難以取得預期成就。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大力推動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同時引導人民群眾與相關企業部門共同參與。全民藝術普及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積極的引導,并建設相關的組織加強群眾藝術的專業培訓。針對創作人員斷層的現象,應當建立一支能夠有效解決該問題的人才團隊,對其進行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對藝術創作目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詳細的講解。
(二)提高人才培養能力
文藝創作水平的提高,離不開高專業水平人才的培養,對斷層的人員發展來說,需要積極培養、引進相關專業的人才,并建立擁有高水平的創作團隊。此外,為各藝術種類協會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形成互相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從整體上增加文藝創作的軟實力。通過相互交流挖掘創作人員的靈感,為培養文藝創作人才增加靈活性,形成新型的文藝創作模式。
(三)藝術形式的創新
群眾文藝是對人民生活的主要寫照,是群眾精神需求的藝術體現,因此,其創作的內容與主旨要力求貼近人們群眾生活現實,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能夠體現時代發展的特征,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為人民所喜愛。傳統的群眾文藝創作主要以音樂和文學為主,雖然創作出的作品廣受好評,但單一的形式發展會使其失去新意,亟需對其創新和改變。以舞蹈表演為例,舞蹈創作的好處在于能夠讓人們感受美的同時鍛煉到自身的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基礎上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通過對舞蹈的表現形式的創新與改變,將傳統舞蹈的優勢與新興的舞蹈種類相結合,構建出能夠引起現代人們所喜愛的舞蹈類型,增加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進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藝創作素養,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得到持續性的穩定發展。
(四)鼓勵基層的創作
群眾藝術創作是基層人民的創作,因此,全民藝術的普及應當深入到基層的工作當中,在基層大力推動文藝活動的展開,讓基層創作者通過日常生活得到創作靈感,賦予作品濃郁的生活氣息。以藏族舞蹈為例,可以根據藏族的地方風俗來進行相關的舞蹈創造,在作品中充分的體現藏族舞蹈的特色,發揚藏族的文化特色,使文化創作深入群眾生活,貼近群眾需求,滿足藏族地區人民的喜愛。因此,針對不同的地域發展情況,應該從實際的角度出發,研究其各地文藝的不同表現特征,鼓勵基層的創作,在作品中融合地域人民的情感因素,讓作品的創作源于人民,同時又服務于人民。
(五)完善文藝創作機制
對提高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來說,需要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建立相對完善的文藝創作機制,以提高基層群眾的創作意識與創作理念,反映全民藝術的心聲,增強文化的表現形式,鼓勵培養相關的專業化創作人才。通過制定鼓勵機制與考核標準,對表現出色的文藝工作者實施破格錄取與鼓勵,建立與完善相關的培訓機構,為優秀的基層人員定期的進行專業培訓,為其提供多種交流渠道,拓寬他們的文化事業,以便更好的創作出符合時代特點的群眾文藝作品。
(六)積極開展文化活動
在文化建設與普及的過程中,相關工作部門應該積極定期的開辦文化活動,調動群眾參與的興趣,增強群眾的創作熱情,讓文化創作做到真正的惠民、利民,從群眾中來,回到群眾中去。以群眾真實感悟帶動文化的創作發展,以文化的手段展現群眾的所需所求。
結束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藝旨在為人民的需求所服務,是人民精神文化藝術的集中體現,需要大力加強全民藝術的普及,提高全民藝術素養的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政府的積極參與與大力支持,還需要引導群眾共同建設的認知,共同為群眾藝術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此外,要提高基層群眾文藝創作建設,鼓勵、創新文化工作者的創作展開,制定良好的文藝創作機制,積極開展文化活動項目,更好的促進群眾文化創作發展,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余聰聰.淺談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9(15):2-3.
[2]周穎.淺談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J].大眾文藝,2018(11):12.
[3]譚甜.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J].大眾文藝,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