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加亮 楊俊全 于曉波 宋佳佳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新交替,我國信息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變化,大數據時代隨之來臨,新媒體的發展拓寬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途徑,使馬克思主義更加深入人心,普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也給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本文利用傳播學的知識內容對新媒體對馬克思主義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新媒體產生的歷史條件和含義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出當前背景下面對的挑戰,并不斷地研究和探討其應對措施,從而使得新媒體技術能夠更好地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而服務。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馬克思主義傳播;大眾化
雖然我國的指導思想在不斷的更新變化,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性質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地位仍然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必須遵守的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成為促進我國社會制度完善的關鍵環節。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有一定的目標指引,思想意識的形成對一個人的行為活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能夠使人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指導人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能夠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
一、新媒體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系
新媒體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美國雜志認為新媒體是所有人之間的溝通傳播,新媒體不只是傳播方式的創新,也是傳播途徑多樣化的體現,現如今的新媒體傳播途徑越來越多,微博、博客等新軟件應運而生,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促進了信息的大眾化,每個人及時網絡的享用者,又是網絡的傳播者,馬克思主義要想在新時代得以關注和傳播,就必須關注人民群眾心底所想,了解人民群眾的真正需求,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的所想所需,讓觀眾從被動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到主動了解學習,只有在心底里真正的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才能夠自覺地將內心的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因此,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能夠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傳統的傳播手段和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沒有辦法使馬克思主義延伸到群眾之中,因此,我們要學會將傳播主體進行轉變,要深刻的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是全方位的,全員的,不能夠僅僅依靠高層次人員的傳播,普通群眾之間的傳播才最有意義和影響力,要認識到沒有特殊的差別和區分,只有充分的保證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的關系平等,才能夠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讓人民群眾主動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在傳播的過程中,人民群眾也扮演著創造者的角色,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習慣,創造出了許多屬于自身人民群眾的智慧成果,例如紅段子,以簡潔質樸語言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深入人民群眾的表現,也是馬克思主義傳播形式的創新。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現狀
1.新媒體對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積極作用 相較于文化傳播來說,新媒體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它的傳播速度之快、涉及范圍之廣令人所驚訝,國家和社會可以節省很多人力以及物力,能夠盡最大可能的使馬克思主義涉及到每一個角落,以最新影和最快的速度為人們所了解;其次,新媒體使得與大眾的交流更加便捷,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經布置是單方面的宣傳,人們可以通過評論、留言等方式吐露自己的心聲,這樣的雙向互動環節能夠加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進程。
2.新媒體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的消極影響 新媒體技術發展仍然處在初級階段,很多方面的監督力度不夠完善,網絡的多樣性使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受到了阻礙,在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傳播的過程中,許多負面因素和不良的消息也會對人們的認識進行扭曲,可能會使得馬克思主義的主體地位受到波及,在一定角度來看,網絡信息和新媒體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
三、在新媒體背景下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策略
1.深入群眾,聯系實際 時代在不斷的改革發展,人們對知識的接收已經不止是局限于課本教材,而是多途徑,多方面的接受信息,這種接受方式的多樣化,也給我們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出了重要的挑戰,要求我們必須全方面發展,傳播自己的優秀文化,讓人們能夠有選擇性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馬克思主義深入基層發展,也是順應社會時代發展的要求,老百姓和人民群眾是社會的基層,只有社會基層都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內容,才能證明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成功性。當然,這種傳播也離不開制度理論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在探討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時候這樣說道:“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必須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使得這種思想的傳播有了理論支持,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和感染力。
2.了解差異,多樣化傳播 新媒體的發展衍生出了許多傳播的途徑和軟件,但是在傳播過程中最明顯的因素仍然是人,人民群眾的傳播是傳播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傳播手段,人民群眾的需求具有多樣性,不同年齡、不同地區的人需求各不相同,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經濟狀況存在差異,南方和北方風俗習慣也有差別,這就導致了我國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接受理解程度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在對思想進行傳播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地區的人們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劃分,從而進行不同形式的傳播,讓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為所有人熟知和了解,從而指導人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3.利益相關,相輔相成 另一個促進人們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利益相關性,人們只有在善其身的基礎上,才能慮其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可以使人民群眾收到相關的利益,這樣也是能夠促進人民群眾更好的理解和支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法之一,思想理論的傳播必須基于生存和生理的完善,只有充分的保障物質需求,才能考慮精神層面的升華,對于基本生活都存在問題的群眾,應該采用精神支持和物質支持相結合的原則,先保障物質需求,再完善理論知識需求。總而言之,馬克思主義在傳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要設定不同的傳播手段和模式,不斷地總結經驗,完善傳播的途徑。
4.完善新媒體法律法規體系 一件事情要想得以長期生存發展,必須有強大的法律體系進行保障,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也不例外,新媒體技術要想長期存在下去,就需要有一套較為完備的法規來保障,僅僅靠法規的保障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對過程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并加以適當的監督,保證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環境氛圍,使人們能夠逐步形成正確的三觀,這樣的監督機制能夠有利于優良環境氛圍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覃干超,韋詩業.網絡大眾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系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
[2]黃婕.新媒體環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效性提升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8.
[3]王秀玉,王力塵.創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途徑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8.
作者簡介:宋佳佳(1987.04-),女,漢,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齊齊哈爾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研究”(編號:2018-KYYWF-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