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超?王全華
摘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的有效舉措,蒙城縣把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當成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基礎工作來抓,千方百計努力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之勢。本文通過對該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實地調研,客觀分析存在問題,同時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和措施,以期能夠為其他地方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供借鑒。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基本情況;問題;對策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的有效舉措,是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凝聚群眾的物質基礎,是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蒙城縣集村經濟發展先后涌現出一批先進發展典型,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之勢。但從整體看,全縣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與發達地區差距較大,發展質量與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發展速度不能滿足人民日增長美好生活的需要。縣委黨校與縣直有關部門成立課題組,對我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采用實地查看、聽取情況介紹、查閱資料等方法,對岳坊鎮戴堯等行政村(社區)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村級集體經濟基本情況
截至2019年6月上旬,我縣16個鄉鎮(不含城關街道)275個村(含農村社區)集體經濟入賬總收入2556.9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46%,其中經營性收入2229.32萬元,非經營性收入297.65萬元。經營性收入中:①光伏收益1993.65萬元,占比89.43%;②固定資產收益205.63萬元,占比9.22%;③參股分紅收益30.04萬元,占比1.35%。非經營性收入中:縣鄉獎勵收入265.89萬元,捐贈收入31.76萬元。1-6月份村集體經濟收入低于5萬元的村有18個,5-10萬元的村有161個,10-20萬元的村有78個,20-30萬元的村有13個,30萬元以上的村有5個。從收入構成上看,村級光伏電站收入及縣委組織部撥入村級的辦公運轉經費仍然是現階段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二、存在問題
當前,我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仍較弱,這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村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村集體增收來源乏力,相關體制機制仍需進一步深化完善,總體來看我縣集體經濟收入總量不斷加大、途徑不斷擴寬,但發展村集體經濟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據調查,2018年村集體收入不到20萬元的占所調查村的不到33%,20—50萬元的占50%,50萬元以上的占比不到17%,村級集體組織“造血功能”嚴重不足,光伏、房屋、土地租賃收入普遍為各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
(二)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差。底子薄,積累少是我縣村級集體經濟現狀現實寫照,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單一、增收門路不多。
(三)村集體經濟發展人才匱乏。人才缺乏是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經過換屆選舉,村干部年齡層次、知識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但現階段村干部經濟發展管理能力水平不高,缺少村集體經濟發展“領頭羊”。 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懂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人才嚴重匱乏。
(四)村集體經濟發展觀念依然滯后。一氛圍不濃,主體意識不強問題突出。二是村集體資產管理機制缺乏。三是扶持機制不健全。四是對村干部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
三、對策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根據這一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現就進一步發展壯大我縣農村集體經濟,提出如下對策及建議:
(一)把健全村級集體經濟長效工作機制,作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內容,。一要高度重視。要深刻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好抓到底。二要明確目標。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明確我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目標。要精心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明確發展任務,選準發展路子。要認真分析每個村的發展條件和特色優勢,探索發展適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三要精準施策。要切實加強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問題的調查研究,廣泛傾聽農村群眾訴求,提出壯大我縣農村集體經濟的對策措施。四要強化指導。要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部門、鎮街以及各級領導的重要工作任務,大力推行領導干部聯系經濟薄弱村,持續對各村進行指導與幫扶。五要健全考核與激勵工作機制,完善發展村集體經濟考核辦法。
(二)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提升優勢產業發展水平。通過項目整合,協調統籌,實現資金的綜合效益。各部門要通過資金統籌整合,把財政資金用在急需的地方,用在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用在村集體最需要、最盼望、收益最大的項目上,真正提高項目資金配置效率,切實發揮項目資金綜合效益。
(三)統籌推進農村改革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效破除瓶頸制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注重發揮“一事一議”的作用,對于有利于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在不違背政策的前提下,盡可能通過“一事一議”“幾個一點”的辦法,成熟一個、上馬一個,幫助村集體突破政策,拓寬增收渠道。
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盤活各類資源資產,參與市場經營,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四)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盤活存量資源,積極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一要整合各村現有資源。盤活各村轄區內的水塘水面等“三荒四邊”,深入做好美麗鄉村建設與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融合文章。二是做好土地的流轉工作。盡快形成農業產業的集聚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三要以合作促發展。支持和引導村集體以土地、物業等資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穩妥參與產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投資多元化發展,實現資產管理向資本運營的轉變,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四要突出規劃引領。盡快修改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推動我縣典型發展模式在村發展實際中的選擇應用。總結一批全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先進典型經驗,編制典型案例手冊,供鎮村參考借鑒。
(五)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農村集體經濟自我發展壯大。
一要強班子。加強對村“兩委”班子領導發展集體經濟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工作,提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能力,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適時組織村“兩委”班子領導進行考察學習,開拓發展村集體經濟思路,增強致富帶富本領。二要抓考核。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納入對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獎勵政策,落實獎懲責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鉤機制,激發“兩委”班子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作者簡介:戴超,男,1964年1月出生,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委黨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王全華,男,1974年4月出生,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農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