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毅新
根據《遼寧省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2016年修訂)》的要求,在不增加學科總課時的前提下,各學科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學科實踐活動。開展學科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其責任感,立德樹人,使其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物理學科實踐活動的要求
(一)物理學科活動的性質
初中物理學科實踐活動課是在初中物理學科內容相關的范疇內,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進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體驗、制作、參觀、研學旅行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性活動。
(二)物理學科活動的目標
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并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具有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強化學科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物理學科實踐活動的設計
(一)活動內容
可以以物理學科內容為主開展學科實踐活動,也可以綜合多個學科內容,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實踐活動。可以把學科實踐活動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及各學科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也可以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有機結合起來,以主題教育等方式,組織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拓展訓練、科技普及、公益性勞動、研學旅行等活動。
要參考《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活動建議,來選擇學科實踐活動內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是初中物理課程的理念之一?!读x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其科學內容中,給出了一些活動建議,比如測量一些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讓學生設計一種方案,測量醬油、食用油、醋、鹽、塑料制品、香皂、牛奶、馬鈴薯等物品的密度;再如學會讀家用電能表的教學,通過電能表計算電費,等等。還可以根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這些活動建議,與其他內容整合,開發一些符合學生、學校實際情況的活動內容。
可以綜合教科書中的課文,開發學科實踐活動內容。初中物理教科書涵蓋了力、熱、電、光、聲及原子物理等六部分主要知識,它們之間有一定的相互聯系。
比如,從能量的觀念來看,力、熱、電之間存在著廣泛的能量轉化,火力發電就是主要利用熱能先轉化為機械能,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
我們可以設計一套模擬火力發電的裝置,比如給類似高壓鍋的裝置加熱,噴出來的“氣體”吹動葉輪轉動,葉輪再帶動小小發電機轉動發電,使二極管發光。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利用簡易的自制器材,制作這套裝置,親身經歷實踐過程,親眼看到發出來的電使二極管發光,學生就會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不知不覺的活動中,還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
而結合教科書中的欄目內容開發學科實踐活動內容。初中物理教科書設計了以下欄目:實驗、演示、想想做做、科學世界、STS、擴展性實驗、動手動腦學物理、學到了什么等。其中,科學世界、STS、擴展性實驗都屬于擴展性內容,為有條件的學校提供了開展學科實踐活動的內容。如STS欄目中的“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小小音樂會”,組織學生制作“水瓶琴”和“音調可變的哨子”等樂器進行演奏。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開發教科書中的資源,使其作為學科實踐活動課的內容。
(二)活動形式
1.設計制作
在活動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手腦并用,靈活掌握、融會貫通各類知識和技巧,提高學生的技術操作水平、知識遷移水平,讓學生體驗工匠精神等。設計制作的關鍵要素包括:創意設計、選擇活動材料或工具、動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與改進。
2.考察探究
考察探究的關鍵要素包括:發現并提出問題,提出假設、選擇方法、研制工具、獲取證據,提出解釋或觀點;交流、評價探究成果,反思和改進??疾焯骄渴菍W生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它注重運用實地觀察、訪談、實驗等方法,獲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實踐活動除了以上活動方式外,還有了解企業生產過程及參觀科技館等方式。實踐活動方式的劃分是相對的。在活動設計時可以有所側重,可以以某種方式為主,兼顧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實施方式,使不同活動要素彼此滲透、融合貫通。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于各類活動的支持作用,有效促進問題解決、交流協作、成果展示與分享等。
(三)課時要求
根據《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2016年修訂)》的要求,在不增加學科總課時的前提下,各學科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學科實踐活動。
要根據學生發展、課程實施的需要和學校實際情況,以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積極探索長短課、周課、跨學科課、跨年級課等不同方式,科學、靈活安排課時。要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合理安排時間并拓展學生的活動空間與學習場域??傮w上,八年級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九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
三、物理學科實踐活動的實施原則
(一)以小組合作為主,豐富組織方式
物理學科實踐活動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為主,也可以個人單獨進行。小組合作范圍可以從班級內部,逐步走向跨班級、跨年級、跨學校和跨區域等。既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又要充分發揮合作的優勢,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與合作溝通能力。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突破時空界限,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密切合作。
(二)加強教師的有效指導,提高活動的實效性
在物理學科的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處理好學生自主實踐與教師有效指導的關系。教師既不能“教”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而應當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
在活動準備階段,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學生提供活動主題選擇以及提出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構思選題,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并及時捕捉活動中學生動態生成的問題,組織學生就問題展開討論,確立活動目標內容。
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方案的制定過程,通過合理的時間安排、責任分工、實施方法和路徑選擇,對活動可利用的資源及活動的可行性進行評估等,增強活動的計劃性,提高學生的活動規劃能力。同時,要引導學生對活動方案進行組內及組間討論,吸納合理化建議,不斷優化、完善方案。
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創設真實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親身經歷與現場體驗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活動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過程,在現場考察、設計制作、實驗探究、社會服務等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要加強對學生活動方式與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實踐方式。教師的指導應重在激勵、啟迪、點撥、引導,不能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包辦代替。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做好活動過程的記錄和活動資料的整理工作。
在活動的總結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結果呈現方式,鼓勵多種形式的結果呈現與交流,對活動過程和活動結果進行系統地梳理和總結,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與表達、同伴交流與對話。要指導學生學會通過撰寫活動報告、反思日志、心得筆記等方式,反思成敗得失,豐富個體經驗,促進知識建構,并根據同伴及教師提出的反饋意見和建議查漏補缺,明確進一步的探究方向,深化主題探究和體驗。
(三)建立教研制度,開展優秀成果交流
要通過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合作研究等方式,積極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及時分析、解決實踐活動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實施的有效性。各級教研部門要加強對實踐活動校本教研的指導,并組織開展專題教研、區域教研、網絡教研等,通過協同創新、校際聯動、區域推進,提高實踐活動的整體實施水平。
要適時開展實踐活動課展示交流活動,激發師生實踐創新的潛能和動力,發揮優秀成果的示范引領作用。
(四)開發網絡資源,增強安全意識
教師要開發優質網絡資源,可遴選相關影視作品等充實實踐活動課的資源內容,為課程實施提供資源保障。要探索和建立優質資源的共享與利用機制,打造多級聯動的共建共享平臺,為實踐活動提供高質量、常態化的資源支撐。
教師還要增強安全意識,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學生安全防范的能力,制定安全守則,落實安全措施。
四、物理學科實踐活動的評價原則
(一)突出成長導向
堅持學生成長導向,通過對學生成長過程的觀察、記錄、分析,促進學校及教師把握學生的成長規律,了解學生的個性與特長,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為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提供依據。要避免評價過程中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現象。
(二)做好寫實記錄
教師要指導學生客觀記錄參與活動的具體情況,包括活動主題、持續時間、所承擔的角色、任務分工及完成情況等,及時填寫活動記錄單,收集相關事實材料,如活動現場照片、作品、研究報告、實踐單位證明等?;顒佑涗?、事實材料要真實、有據可查,為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提供必要依據。
(三)建立檔案袋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分類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典型事實材料以及其它有關資料,編排、匯總、歸檔,形成每一個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并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檔案袋是學生自我評價、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也是招生錄取中綜合評價的重要參考。
(四)開展科學評價
原則上每學期末,教師要依據過程記錄,結合平時對學生活動情況的觀察,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進行科學分析,寫出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情況的評語,引導學生揚長避短,明確努力方向。
總之,開展物理學科實踐活動是落實《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在開展的過程中,既要合理規劃活動形式,又要豐富活動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物理學科實踐活動科學、高效地實施。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