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臟話不對,這是所有成年人的共識,也是很多學生認同的觀點。其實,很多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也會說臟話。這些孩子都知道這樣說話是不對的,但就是憋不住。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在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姚立新看來,小學生說臟話是發泄內心情緒、挑戰權威的一種方式。
“這個也可以從三年級現象說起,我們談論三年級現象,主要是談論學習成績發生大的變化。其實,孩子到了三年級,個子長高了,身體發育了,行為上也有比較明顯的改變發生。”
姚立新認為,一二年級的孩子膽子小,可以自我約束,等到了三年級以后,心理上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反抗,他們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此時孩子說臟話就是發泄內心情緒的一種表現。
在姚立新看來,孩子說臟話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為了引人注目,有的是內心沖動發泄不滿情緒,有的是模仿、出風頭、炫耀,還有的是情緒壓抑想釋放。“心理層面的東西,不能一概而論。”
“采用強行禁止的方式,孩子可能會用別的方式來發泄。所以,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打壓孩子說臟話,效果不一定好。”姚立新說,另外孩子說臟話也是受環境影響的,比如網絡游戲、同伴的影響等,“他們這個年紀特別喜歡模仿,比如厲害的人物形象,但這類人物形象可能不是很正面的,可能是經常冒出臟話的形象,這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在孩子說臟話這個問題上,必須要一分為二來看。姚立新認為,內心壓抑的孩子,如果心里不舒服,通過說臟話的方式發泄了出來,可能比那些通過傷害別人來發泄要好。
小學生階段說臟話,只是一個苗頭,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孩子成熟起來,學會以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情緒。“說臟話對于孩子來說,不是一種好的表達方式,我們要引導他們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情緒發泄,教導他們在面對問題時,如何進行自我調整。”姚立新說。
(摘自《錢江晚報》)
( 責編 劉國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