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學
語文課程教學在小學階段對培養學生的語文修養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進行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各科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所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關鍵。閱讀能力培養是小學語文當中的主要教學內容,在小學閱讀練習當中,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在課內和課外都能進行自發性的語文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本文將針對小學中年級學生需要的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措施進行分析。
通過加強小學中年級階段的語文閱讀培養,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同時還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在小學階段掌握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理解更多優美的詞句,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幾年語文學習的積累,學生到達小學中年級階段后,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對閱讀的認知和理解處于初級階段,所以在小學中年級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效果更為明顯,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對語文的閱讀興趣,利用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樹立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朗讀和欣賞能力。
一、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培養中現存問題的分析
(一)閱讀資源選擇存在局限性
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當中,一部分教師過于依賴教材進行教學,將課本內容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托,即使引用一些課外文章進行教學,通常只關注重點段落閱讀,對文章的其他內容一帶而過。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無法更好地開闊語文視野,因為閱讀的文章有限,也無法更好地感受語文的魅力,不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在自主閱讀方面學生無法選擇更多的文章,造成教學資源過于局限。
(二)對自主閱讀培養缺乏重視
語文教學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程安排方面,通常更加重視如何應用課堂測試或者題目練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這就造成無法給學生創造充足的課余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小學語文教學的進度和教學方向是由學校主導的,為了提高升學率,對考試成績過度關心,而忽略了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習,也會忽視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二、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培養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通過傳授閱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生,通過培養興趣,可以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提高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才能促使教學目的達成。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交談了解學生對文章的喜好,選擇能夠被學生所喜愛的文章題材和類型,結合實際教學要求,應用到閱讀教學當中。通過對文章的搜集和整理,豐富教學資源。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需要將所有問題都一一列舉出來,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在閱讀過程中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功能,協助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例如,在學習魯教版中年級語文《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問題可以是《孔子拜師》發生在哪個歷史時期?文中的主人公經歷如何?故事的過程大概是怎樣的?通過問題的預設,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更好地在閱讀當中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理解。教師還可以使用小組學習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想法進行碰撞,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層內涵。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引入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對主要人物個性進行介紹,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與《孔子拜師》相關讀物,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更好地產生興趣。
(二)指導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
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包括準確理解文章內涵、正確讀取文章主要信息、感受文章蘊含的感情,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應適當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方面的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指導,讓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式,例如略讀、瀏覽、泛讀和精讀,讓學生明白這幾種閱讀方式存在的區別,并且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閱讀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其次,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人物個性,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文章闡述的內容,從而更好地開拓學生思維。進行閱讀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品讀文章中重要的段落和詞句,鍛煉學生在閱讀中準確抓住重點的能力。通過理順文章的基本脈絡,學生可以從主要人物或事件中感受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含義和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遇到難以理解的語句時,可以通過連接上下文之間的關系進行解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閱讀水平一旦得到提高,將會有效激發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在課余時間也能自發進行閱讀。
(三)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為了更好地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進而補充課堂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教師應結合學生的不同興趣和喜好,為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在文章選擇方面,需要保證能夠適合小學中年級階段學生的心理,并且注意對文章閱讀難度的控制,如果文章過于生澀,學生難于理解;文章簡單,學生也會失去閱讀興趣,所以要全面考慮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進行讀物推薦。同時,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還應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時養成記筆記的良好習慣,在筆記中可以列出文章結構、人物、事件和重要詞句等,學生在通讀文章之后,結合筆記內容,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內涵。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回顧,從而對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加以鞏固。在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穿插適當的文章進行比較,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體會個中作品風格和不同的寫作表現形式,從而強化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為語文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結語
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通過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建立自主閱讀意識。同時,在文章閱讀前,教師可以結合內容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使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得到升華。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