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
“是119嗎?我家里著火了……”
“請問是什么東西著火了?火勢怎樣?”
“我……我……也不知道什么東西著火了……”
在接警消防官兵的提醒下,報警的男孩語無倫次地說:“好像是……是廚房里著火了……”
“請告訴我你所在區縣、居住的小區、幾號樓及門牌號?”
“我家住南開區……什么小區我不知道……幾號樓我也不清楚……”
這是去年10月20日,天津市“應急避險知識進校園”暨“天津市交通廣播紅綠燈課堂活動”中,某小學一位五年級男生現場模擬火場報警時與消防官兵的一段對話。
因學生不能正確報警,尤其是記不住自己的家庭地址,讓此次活動的主持人和在場的學校老師大感意外。主持人又換上了一位六年級的學生進行模擬報警。然而,這位男生因說不出燃燒物質和燃燒情況,以及記不清自己家長的電話號碼,導致報警時幾次卡殼,急得男孩的父親(孩子的父親是學校老師)只好蹲在孩子身邊進行提醒、補充。
據參加此次活動的天津市南開區消防支隊防火處工程師梁娟介紹,很多孩子在火災發生時過于慌亂,導致不知道該撥打報警電話,或在撥打119時語無倫次,說不清家庭的具體住址,對消防隊快速找到火場展開救援造成延誤。家長應教會孩子遇到火災時保持鎮靜,火警電話號碼119要記清。火警電話打通后,應講清楚著火所在區縣、街道、門牌或鄉村的詳細地址。要講清什么東西著火、火勢怎樣,最好能講清起火部位、燃燒物質和燃燒情況。報警人要講清自己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如果條件允許,報警后要到街道路口或村口等候消防車的到來,指引消防車去火場的道路,以便迅速準確到達起火地點。
據了解,自1996年起,中國確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安全事故已經成為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第一死因。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安全隱患有20多種:食物中毒、體育運動損傷、網絡交友、交通事故、火災火險、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將可以避免。
守護孩子的安全是父母最重要的事,系統安全知識的灌輸和正確安全習慣的培養,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課程。本期“家長調查”欄目推出這組文章,希望能給廣大家長以啟迪。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