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這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事故發生的那一天,正值中午下班時分,我在辦公室呆了一會兒,同事在回家的路上給我打來電話,說我兒子騎車和一個婆婆的自行車撞了,兒子還好,對方受傷了,讓我過去處理一下。
真是天有不測風云,怎么也沒想到,讀初中的兒子,在放學騎車回家的路上,會造成這樣的意外。
我和妻子趕到事發地點,53歲的婆婆依然坐在地上,她家里一大幫人都在那兒等著我們,等我去送她上醫院。下崗多年呆在家中的妻子傷心至極,含淚對兒子說:“孩子,你闖下這么大的禍,是因為你沉迷電腦游戲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啊,如果你一直不思悔改的話,你就徹底完了,這個家也遲早要被你毀掉啊!”
將受傷的婆婆送到醫院一檢查,診斷是股骨骨折。在接到交警責任認定書,認定我兒子負全部責任的那一刻,我的感覺是——雪上加霜。我知道,我們的生活因為這一事故,注定要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原本正常的生活秩序將被完全打亂。
婆婆先是住院進行手術治療,妻子也只能在醫院徹夜陪護。好不容易挨到出院,過了半年后又做了法醫鑒定,鑒定書上說要觀察兩年,股骨頭若壞死,需重新鑒定。
在萬般無奈、可以感知的生存壓力中,兩年時間過去了。經拍片、醫師看片及法醫鑒定,婆婆的股骨頭傷口完全愈合,沒有壞死的跡象。雙方協商的結果,我賠付對方醫藥費和精神損失費7萬元。當時我們這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也就5萬元。就這樣,我多年辛苦寫作的稿費收入,在一場事故中“灰飛煙滅”了。從交警隊辦公樓出來,站在初冬的風中,我情緒低落,一臉茫然。
事故發生前,下崗在家幾年的妻子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事做,一家人僅憑我一人微薄的工資生活。我有寫作的愛好,妻子在崗時我感覺不到生活壓力,動筆總是興趣所至,一年發表幾十篇文章就算不錯了。自妻子下崗之后,為擺脫生活困境,我開始將寫作當成貼補家用的一種生存方式,一路寫下來,文章見報多了,可頭發也白了不少,身上的毛病也多了起來。當然,家庭生活狀況也因我賺了點稿費有所改變。但是,誰能料到會出現這樣的意外呢?這次因兒子缺乏交通安全意識而闖下的大禍,讓本來就窘迫的家境,一下子又增添了7萬元的生活重負。也是這次意外,如夢靨般,一次又一次襲擾著我們一家雖拮據卻還算平靜的生活。
在寒冷徹骨的冬夜里,我一想到這些,闌尾炎手術后剛愈合的傷口也開始隱隱作痛。面對難以負荷的生活,我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兒去。在家人眼里,此刻,我的臉上一定布滿了凄苦的愁云。
上學的兒子在這次意外之后,鎖起了自己心愛的自行車。這次意外給他帶來的教訓,份量不輕。也許,他長時間玩電腦游戲的麻木和沉醉,于一剎那碰撞之后,有了驚詫恐慌后的觸動。
從那天開始,上學的兒子要么由妻子接送,要么寄宿在學校,要么同他人合伙租車。這期間,兒子玩游戲的行為有所收斂。那輛自行車呢,在陽臺上一鎖就是三年。時間在推移,學費在不斷上漲,生活費、租車費也隨著物價的上揚不斷攀升。也許是兒子“醒事”了,也許是家境的不寬裕觸動了他的內心。一天,兒子看到陽臺上那輛有些銹蝕的自行車,對他媽媽說:“我還是騎自行車上學吧,我已經長大了,絕不會再發生三年前那樣的事了。再說,騎自行車上學,可以為家中節省一些費用啊!”
妻子征求我的意見,我說:“他馬上就18歲了,我們不能因為他騎自行車造成了一次事故,就永遠不再讓他騎自行車了。我們可以在心里愛他、惦記他、牽掛他,卻不可能一生一世守候他。騎車,是正常的交通方式,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該放手時就放手吧。但一定要注意安全,騎車就一門心思騎車,千萬不能走神呀。”
就這樣,兒子在征得我們同意后,將自行車搬到修車處拾掇了一番,而后用抹布將車子擦得锃亮,高高興興騎著它上學去了。妻子呢,每天兒子出門進門少不了一番注意安全之類的叮嚀。
人的一生難免遭遇挫折與不幸,但不管怎樣,失去了安全,肯定就失去了幸福。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有一份注重安全、善待人生的心境。一生之中,意外總是不可預料的,所以我們必須安全意識在先、心理防范在先,只有擁有了平安和安定,才能擁有足夠一生慢慢咀嚼、細細品嘗的穩穩的幸福。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