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亮
孩子的靈魂一旦被驚醒、被觸動,勢必刻骨銘心,必定深刻反省,最終修正錯誤。
前年,上初一的女兒忽然嚷著要買一款新皮鞋——價格390元,設計精致,格外漂亮。聽說她們班一位私營企業老板的孩子剛買了一雙,同學們可羨慕了。
剛好那段日妻子生病,到處尋醫問藥,致使我手頭經濟吃緊。實在沒辦法,無法滿足女兒心愿的我便苦口婆心地勸導她:不要跟別人比,那是虛榮心在作怪,非要比的話,也只能比習慣、比品德、比學習。鞋子不是還可以穿嗎?何況鞋架上還擺著好幾雙呢……
可女兒不依不饒,用手捂住耳朵,不停地跺腳,顯然是不愿意聽我說的這番大道理,并且噘著嘴直搖頭,跟撥浪鼓似的。最后居然嘟囔著說:“哼,我怎么會生在這個家?”
女兒脫口而出的這句話,讓我始料不及,心里一陣刺痛。身體孱弱的妻子也目瞪口呆,晃動著的身體要不是趕緊伸手扶住墻壁,想必會癱倒在地。
自此,女兒跟我們的“冷戰”便開始了,有很長一段時間,女兒一放學便把自己關在屋內,反鎖上門。我和妻子只能干瞪眼,心里更是百般酸楚。
元旦放假,我跟單位的同事借了錢,打算與妻子一起專門陪女兒去商場購買她念念不忘的那雙皮鞋。去商場之前,我自作主張地領她們避開了常走的路,特意翻了一個土坡,穿過幾條小巷,繞了兩個大圈,拐到了城郊的一家菜市場。
買鞋卻到菜市場,究竟啥意思?對此,妻子眼里滿是猶豫,她沒力氣說話,只是不停地喘息著。女兒更是一副不滿的模樣,對我冷若冰霜。
在一個賣芹菜的攤位前,我們全家停了下來,只見一位跟女兒年齡差不多的女孩正幫著媽媽賣菜。雖然這位女孩沒有了一條腿,但從她的臉上看不出一絲陰郁,依然洋溢著甜美的微笑。此時的女孩正一只手撐傘遮著陽光,另一只手用擠水瓶給菜灑水保鮮。
見此情形,女兒如遭電擊一般,她瞪大雙眼,蹙著眉頭驚訝不已,站在旁邊久久未動。冷不丁,殘疾女孩幫媽媽賣菜的這一“景”好像突然驚醒了“夢中人”。接下來,女兒如同醍醐灌頂,她側過身去,捂著嘴,肩膀抖個不停。我回過頭,發現晶瑩的淚光在女兒的眼里閃爍。
從菜市場出來后,女兒突然拉著我和妻子的手迅疾轉身,沒有再去那家賣皮鞋的商場。我們正在遲疑,女兒面露愧色,歉意滿滿地搖著我和妻子的手,忙不迭地解釋道:“為了省錢給媽媽看病,我不要皮鞋了,還是穿舊鞋子舒服,腳下生風,可以懷著一顆干凈的心奔跑。”
聽完女兒發自內心的一番話,那一刻,我發現天空像雨過天晴一樣藍,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妻子和女兒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此時的我一直仰望著藍天,不敢低頭,害怕眼淚在女兒面前掉下來。
從那以后,女兒變了。周末,做完作業,女兒總會約我們散步去城郊菜市場看望那位幫母親賣菜的女孩,順便捎給她一些書籍。
云南大旱的日子里,女兒常常從學校偷偷省下一瓶老師定額配給學生的礦泉水。每次放學一回到家,便興奮地朝里屋大喊:“媽媽,我帶回水來了,我看著你喝!”
每隔幾天,女兒都會用手絹包一份自己舍不得吃而省下的“營養早餐”,比如饅頭、煮雞蛋、烤面包等,小心翼翼地從學校帶回家讓我吃。如果我不馬上吃,她會背身坐到椅子上,噘起嘴巴,一臉不高興……
生活在新時代的中學生,自我意識增強,追求時尚,喜歡表現,加上正處于青春叛逆的特殊時期,自以為是,甚至固執己見,他們反感大人的說教,反感家長窮追不舍地給他們“做工作”,甚至把父母和師長的忠言逆耳誤解為“婆婆媽媽”,導致好言相勸無功,循循善誘無效,苦口婆心無果。
面對處在青春期的叛逆孩子,家長該如何是好?我們要讓自己的情緒平和一下,讓思維轉個彎,不妨把那些永遠正確的大道理暫時放一放,把教誨適當緩一緩,借一些情景“棒喝”,創一種氛圍“怒吼”,以產生晴天霹靂般的震撼效應,目的是促使孩子靈魂猛醒。
殊不知,“急剎車”“猛回頭”的自我教育,常常發生于驚醒之際,起始于震驚之時。驚喜,藏在驚醒后;教育,確實需要震撼效應。孩子的靈魂一旦被驚醒、被觸動,勢必刻骨銘心,必定深刻反省,最終修正錯誤。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