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在進入初中階段后,學生也同時步入了青春期,這是人生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學生的叛逆、固執、敏感、易受他人影響等特點都更加明確的顯現出來,因此在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上是很容易動搖的。德育教學的改革,能確保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下一階段學習與生活,這樣的影響甚至是持續一生的。而德育工作的督導評估環節則是決定德育成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針對進行討論。
關鍵詞:初級中學 德育工作 督導評估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157-02
初中階段亦可稱作初級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當中的重要轉折點,雖然這一階段的理論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壓力不大,但對于學生的身心成長來說,當前卻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因此德育工作在初級中學階段是至關重要的。而督導評估工作決定著德育工作的質量,故應當針對德育工作督導評估機制展開分析。
1.初級中學德育督導評估工作的重要意義分析
初級中學即是初中,不同于其他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步入了青春期,所以身心發展會呈現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特征,會開始逐漸出現叛逆、敏感、固執、易于動搖等特點。特別是在當前的信息時代下,網絡平臺已經深入社會大眾的生活當中,網絡上的思潮混亂,負面信息繁多,當代的學生群體對于這些紛雜信息的辨別能力顯然是十分不足的。因此,自然很容易被誤導而走向歧途,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十分不利,特別是身心上的影響,甚至很可能導致學生產生不利于社會、不利于他人的人格。所以德育工作的落實與改革是重要的大計。但是當前的多數院校都忽略了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便是對德育工作的監督及評價,實施德育教學的教師隊伍,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校內德育工作是否真正符合學生這一階段的成長與發展需求,德育教學是否真正與當前的時代趨勢相符,能夠符合當前的社會發展觀,都在監督管理范圍內,即是說德育督導與評估,是保證德育工作質量得到反饋的唯一途徑。我們必須要針對德育督導評估工作策略展開分析,才能確保德育工作的正面影響真正體現出來,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發展方向。
2.初級中學德育督導評估機制改革策略
(1)對師資隊伍的督導
督導評估機制的建設,目標是確保一項或是多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在德育工作中有著同樣的意義。所以任何可能產生影響的要素都應包含在內,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完善,自然會影響到德育質量,所以自然也是督導評估體系的一部分。教師需要具備心理疏導相關的能力資質,需要具備擺脫時間、空間等局限去關注學生成長動向的意識,需要堅守以身作則的基本原則。但是當前的許多教師卻只是具備理論上的認知,這顯然不符合德育功能工作需求,所以德育督導評價工作必須要考慮到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必須要了解教師是否具備心理咨詢疏導相關的資質,因為道德問題發自于心,如果學生的道德認知出現問題,與其心理健康情況必然有著無法擺脫的關聯。所以教師首先要具備心理引導的能力,掌握溝通技巧,才能引導學生轉變道德認知。資質證明便是唯一的驗證基準,否則應判定其不具備德育資格。其次,要對教師隊伍的黨建工作進行監督。如果教師隊伍的黨建工作落實不到位,那么也必然無法以正面的思想去引領學生進步,校方監督人員應當積極的下到校內觀察黨建工作實施情況,查驗黨政工作相關報告,了解實施情況,確保教師群體思想水平。最后,還要建立起信息反饋的渠道,信息的反饋,是督導工作的重要依據,所以校方必須要建立起信息反饋的平臺,要讓信息的上傳下達更加順暢,要讓教師隊伍的品行情況無所遁形,并且以此為依據進行調查,最終做出更客觀的評價,這樣才能真正提升隊伍整體質量。
(2)教育思想及教育方式的督導
當前的德育教學已不能再限制在以往的框架之內,隨著教學領域的教育觀念不斷革新,我們已經意識到德育并不是一個照本宣科的教學過程,而是思想建設的過程,所以我們也不應當用應試框架去進行限制。因此,督導評價工作的基準也應當隨之轉變。當前隨著對人類心理特點及需求的不斷探索,我們首先能夠確定德育教育最主要的三點需求:1、私密性,即教師即便認為學生的品德及個人認知存在問題,如果是在開放性的環境中去進行疏導,也是無法受到認可的。因為這是以損害學生自尊為前提的,所以學生并不認為教師具備正面的溝通目的。2、滲透性,即教師在固定的時間、地點去對學生進行疏導教育,會讓學生感到過于刻意不自然,并且是脫離實際生活的。3、時代性,即要與當前時代背景相符合,考慮到目前環境下的道德影響要素。所以在落實督導評價工作時,也要以此為出發點去考核。首先,督導部門應當督促教師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采取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并且定期審核教師的溝通記錄,及后續跟進的敘述,評價教師的德育溝通成果。其次,要定期向學生及學生家長收集反饋信息,了解教師在課下時間是否曾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以及溝通的頻率等等,并且盡可能獲取相關文字或是語音記錄,作為審核依據。其三,要根據當前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道德現象,了解教師隊伍的看法,并且詢問教師是否注意到了這樣的道德現象,是否曾以此為例去引導學生,審核教師的認知是否緊跟時代趨勢,這些都是重要的考核基準,也是對德育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的依據。
(3)對學生個人品德的督導
學生的品德是教師德育成果的體現,為了了解實際的德育情況,對于學生思想及行為的監督與評價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受到正面影響及負面影響時,言行、觀念及認字的變化會十分明顯,取決于教師對于學生是否進行正面的思想引導。因此,督導工作也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思想變動。為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督導部門的相關人員必須要積極開展學生群體的行為調查,無論是在校內或是在校外,在發現學生有錯誤的行為時,都應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原因,并且進行記錄,之后必須要及時向校內的德育教師進行匯報,確保教師了解到這一情況。如果再次遇到學生有同樣的問題,那么則應當對教師采取懲戒措施,因為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重要的引導者,并沒有對學生的品德問題給予充分的重視。此外,必須要在每個階段,針對各個年級、各個班級學生的紀律與行為評價概況進行總結,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德育教師工作成果進行總結分析,雖然少數學生的言行無法完全代表教師的教育引導能力,但如果一名教師所接觸的多數學生,都存在思想上、觀念上的問題,那么說明教師給學生灌輸的觀念,以及自身做出的行為示范本身便是存在問題的。所以這自然是評價教師的重要基準。此外,為了體現督導評價機制的權威性,獎懲的落實是十分重要的。優秀學生、優秀班級、優秀教師的評比是獎勵,對于教師的處罰決定則是警戒。讓教師意識到自身思想及言行存在的問題,有了獎懲,校內德育工作才會真正體現出實效性,否則教師是無法意識到德育工作重要意義的。
總之,初中階段是一個人最為敏感且容易動搖的時期,所以初中生的思想管理也是最需要得到重視的。教師這一階段的品德教育,比理論教育影響更大,能夠將學生引向更好的人生方向,也可能讓學生就此走向歧途,這完全取決于教師自身的素養、責任感以及引導方式,而德育督導評估則是得出最終結論的重要過程。所以學校必須要更重視督導評估工作的落實與革新,讓德育工作的權威性體現出來,得到充分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農村中學班級常規管理的研究與實踐——農村中學班級德育策略的初探[A].全國智慧型教師培養體系建構模式學術會議二等獎論文集[C],2016
[2]張斌.初級中學德育的現狀分析及發展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7
[3]胡啟靈.淺談初級中學的德育工作[J].瀘州職業教育技術學院學報,2002(0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