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對學生的文字輸出能力、語文功底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寫作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通過寫作,能了解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編排布局能力、語法功底等,所以,拓寬寫作教學途徑勢在必行。一方面,教師要充分把握課堂教學時間,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外堅持寫作練習。下面,筆者將重點圍繞如何拓寬寫作教學途徑,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展開討論,旨在幫助廣大教師創新教學模式。
一、從課文內容出發,積累寫作素材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由專家學者多次修訂,2019年才正式在全國通用,里面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是非常好的寫作素材。教師要從課文出發,深度開發教材,從句詞、語法、優美段落等多角度入手,幫助學生不斷豐富和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擺脫不知如何下筆的尷尬境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
例如,教學《大青樹下的小學》時,教師利用看圖寫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認真觀察書本上的插圖,發揮想象力,開展短文寫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會得到充分激發,寫作技巧也會大幅提升。除此之外,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要督促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將讀到的一些好詞好句或者名言警句記錄下來,在平時晨練朗讀或睡前拿出來溫習,將記錄下來的文字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下去,學生通過閱讀能汲取到越來越多的知識,腹有詩書氣自華,寫作自然就變成簡單輕松的事。寫作功底越來越扎實,學生逐漸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會不自覺地愛上寫作,喜歡上用文字表達情感的方式。
二、提高閱讀能力,以讀促寫
閱讀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寫作是反映閱讀效率的重要載體,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通過觀察會發現,那些愛閱讀、閱讀了大量課內外讀物的學生,寫作水平一定不會差。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通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閱讀,學生能將優美的文字內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在寫作的時候寫到作文里,大大提升了語言應用能力。學生在閱讀時,教師不能放任不管,要做好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真正融入到作者文字的世界里。這樣,學生的閱讀效率才會提高,為寫作打下牢固的基礎。
例如,閱讀完《圓明園的毀滅》后,學生內心一定會有非常大的感觸,自豪、憤怒、遺憾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他們把心中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用筆記錄下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情感充沛,非常具有感染力。學生寫出讓自己感動的文章后,激發了寫作自信心,慢慢愛上寫作。
三、深入生活,提煉生活素材
生活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從生活實踐入手,寫作時才會有內容可寫。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好奇,對各種好玩的新鮮事物也非常熱衷,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天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例如,教學《蟋蟀的住宅》后,我以“XX的住宅”為題,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模仿作者的寫作方式寫作。學生因為有范文參考,又是在生活中觀察、實踐,寫作的時候比較有底氣,一氣呵成。此外,如果要寫游記或一件有趣的事之類的敘事性作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戶外活動,把課堂延伸到室外,學生經過體驗,寫出來的作文會更有真情實感。
四、養成寫作的好習慣,提高寫作素養
寫作是輸出語文知識的過程,非常考驗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提高寫作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積累,要求學生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不可半途而廢。有時,熱情的鼓勵比嚴厲的批評效果更好,所以教師在學生寫作練習過程中,要經常鼓勵學生、激勵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堅持將在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寫作素材會非常豐富。而且經過經常練習,寫作技巧也會由生疏走向嫻熟,從而慢慢提高寫作質量。
例如,我每天都要求學生寫日記,不用長篇敘述,只要寫一天中最真實的感受,或者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就行。這樣的作業對于學生來說,比較輕松,沒有負擔。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慢慢由三言兩語的記錄變成長篇敘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自覺地進步、成長。
總之,作文是學生語文素養輸出的重要載體。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提高寫作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積累課文素材、提高閱讀能力、開展生活實踐、養成堅持寫作的習慣四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豐富精神世界,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提高寫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