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在初中階段的作文課上,教師們的關注點很多,既要指導學生寫作方法,又要兼顧學生形象思維的養成。 寫作不僅可以體現作者的文采,還能體現文化素養和價值觀。 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應該開展形象思維訓練,加深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整體認知,將感性和理性認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1.學會觀察
一個好的作者,一定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想要發現美,就必須學會觀察;思維能力的外在體現就是觀察力,通過對風景、圖畫等事物的細致觀察,把觀察到的事物與內心的想法結合起來,在感性的認知里獲得理性的想法,這就是觀察的具體過程。訓練觀察力的方法有很多,如靜視、行視、統視等。
例如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繪了一副生機勃勃的春水行舟圖。春水上漲,與兩岸等高;春風正盛,行船之上風帆高懸,可謂動感十足。 王灣用的就是行視的觀察方法,在行動的船上,用他閃電一樣的眼睛在眨眼的功夫,收集到“潮平”“風正”等信息,并與“兩岸闊”“一帆懸”產生關聯,觀察敏銳而細致。 通過鍛煉觀察力,可以讓學生對外界事物有更深層次的新的認知。 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去操場上,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目視前方,在眼球不動的情況下觀察視野里所有的事物, 堅持10秒鐘然后閉眼,憑借記憶力努力回想剛才看見的東西,然后記錄,堅持鍛煉10天并總結, 最后看看學生是否有進步。
2.創設情境
教師在教授課文時,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感受課文中文字的優美,激發學生展開生動的想象。 這種創造性想象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可以是欣賞一段優美的音樂,也可以是一幅圖畫,然后配合課文讓學生展開想象創作。真實情境的創設能夠在教學中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換言之,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是否能夠有效提升,取決于學生想象力是否豐富。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豐富想象的基礎上深化形象思維。通過合理的想象,學生自然能夠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共融、共生,并引發新的思考。
例如教師在講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可以先提出問題:詩人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喝酒的?是驛站還是一望無際的原野?喝酒的時候身邊是不是別人闔家團圓的場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一場景是詩人的想象還是真是發生在詩人身上的事?如果是發生在詩人身上的事,那么詩人為什么會失眠?提完問題后,教師可以放一首歌手演唱的水調歌頭,然后讓學生一邊聽歌曲,一邊對提出的問題想象。通過對想象力的訓練,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3.想象寫作
學生對寫作文的興趣不高,大多是因為考試作文文體大多為記敘文和議論文,允許學生自行想象發展的范圍狹小,且寫作時長較短,所以對這種應試類的作文并不太感興趣。因此,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指導課或講評課上,要靈活運用方法,引起他們對寫作的“興趣”。教師們要注意,想象類作文的發揮空間比較大,適合學生鍛煉形象思維能力。由此可見,“以寫促練”不失為鍛煉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比如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可以著重訓練學生在情節方面的補寫能力,甚至還可以選擇一到兩篇美文, 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展開對細節的補充寫作,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也可以讓學生復述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構架和寫作文章。一般認為,形象思維能力的高低體現在理性認知和感性認識是否有效結合上。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訓練學生的想象力,還要訓練他們對情感的認知能力,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 教師也可以找一些有意思的圖片,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寫作,也就是學生從小學習的看圖寫話, 只不過在原有基礎上再添加一些想象力。
4.想象變形
想象變形的目的是改變學生的固定思維模式,突破事物的原有形象,將其夸大甚至是重新賦予事物一個新的形象, 讓學生的思維模式活躍、豐富。寫作原本就是一種創造性極強的語言文字活動。好的情景創設離不開形象思維,而形象思維的關鍵又在于想象和聯想。因此,訓練學生對文章相關內容產生合理的想象,有益于強化學生的想象力。
一般來說,作者會通過很多違背自然規律的方式對寫作對象進行變形,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不少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被認定為“不正常”“不合理”的人、景、物都可以在文學作品中“正常化”“合理化”。比如,在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中,皇帝根本什么衣服都沒有穿,赤身裸體地在大街上游行,假若是在正常社會中,誰都不會相信騙子愚蠢的鬼話,可在文章中,皇帝不僅相信騙子的話,還驕傲地說這是一件只有聰明的人才能看見的衣服, 所有的大臣和百姓竟然表示贊同,最后卻被一個小孩揭發;諷刺了昏庸無道的皇帝、狡詐虛偽的騙子和自私愚蠢的官吏,贊揚了小孩的無私無畏和敢于揭發假象的勇敢行為。這種事情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但是作者通過這種想象變形的方式引了讀者的注意力。同樣的道理,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形象思維訓練的時候, 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達到想象變形的最終效果。
形象思維是學生在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中,對所觀察到的事物展開剖析、聯想和想象后形成的; 形象、情感、聯想和想象會貫穿作者創作的整個過程,所以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情感。初中生的思維處在一個依靠直覺經驗判斷到通過邏輯思維判斷的轉變時期,這是訓練和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 所以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寫作技巧的訓練,同時要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要讓學生在從敘述性寫作向技巧性寫作的轉變過程中全面發展。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以便他們在寫作中熟能生巧、學會應用,不再對寫作懷有“畏懼之心”。興趣是寫作的第一要素,只要對寫作充滿興趣,就能寫出立意準確的好文章。